搜索
首页 其他

三年级上册宋词

1.三年级上必背古诗急需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约1250—1324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年轻时热衷过功名,但仕途并不得意,后隐居杭州。他工于杂剧,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孤雁汉宫秋》等。 其散曲豪迈、清逸,被推崇为“元人第一”。

这首《天净沙。秋思》最为著名。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说此曲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廖廖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顾曲麈谈》也赞其“直空今古”,“明人最喜摹仿此曲,而终无如此自然,故余以为不可及者此也。 ”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蒹 葭 (出自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依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依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依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浪淘沙令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钧。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回答者:qiqiu1985 - 门吏 三级 1-14 20:33 魏晋·曹操 《龟虽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渌水曲 李白 渌水明秋日。

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

愁杀荡舟人。 《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2.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大全

上册:《夜书所见》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 《春日》 《乞巧》 《嫦娥》 《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诗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作者:林杰(唐代诗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作者:李商隐(唐代诗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3.小学三年级上册最新古诗大全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人教版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文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文大意:独自客居他乡,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文大意: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文大意:湖水波光闪动的景象在初晴的衬托下才显得漂亮;山中云雾弥漫,飘着小雨,也很奇妙;想把西湖比作那美丽的西施;无论淡妆浓抹总能恰到好处。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大意: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整株树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而成。从树上垂下来的无数柳条,好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一样。

这些细嫩的树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啊!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文大意: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文大意: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文大意: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的古诗记不清是第几课了,知道的告诉

一、《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二、《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