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三百首二年级下册

1. 唐诗三百首二年级

2. 唐诗三百首二

唐诗三百首二年级

1.“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料读者均知此语,然孰能三思?见诸人乐古诗,善哉,古诗精要,吾辈承之.而些许小子学表失里.欲问之:“果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若“诺”,再问:“何无风骨?”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2.唐诗三百首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能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但它选诗太随便,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体例没有个标准.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一共三百多首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3.带拼音的《唐诗300首》

春晓 孟浩然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回乡偶书 贺知章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静夜思 李白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咏鹅 骆宾王é é é鹅 ,鹅 , 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白 毛 浮 绿 水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红 掌 拨 清 波 。敕勒歌 北朝民歌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唐诗300首》介绍:《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推荐诗歌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4.唐诗三百首 二年级上学期

二年级上册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二年级下册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小学古诗三百首有哪些

一年级上册画[王维]静夜思[李白]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二年级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杜甫]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三年级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五年级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六年级上册采薇[佚名]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天净沙·秋[白朴]六年级下册元日[王安石]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七步诗[曹植]鸟鸣涧[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石灰吟[于谦]竹石[郑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己亥杂诗[龚自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6.小学古诗三百首有哪些

一年级上册

画[王维]

静夜思[李白]

一年级下册

春晓[孟浩然]

村居[高鼎]

所见[袁枚]

小池[杨万里]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苏轼]

山行[杜牧]

回乡偶书[贺知章]

赠汪伦[李白]

二年级下册

草[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望庐山瀑布[李白]

绝句[杜甫]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望天门山[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三年级下册

咏柳[贺知章]

春日[朱熹]

乞巧[林杰]

嫦娥[李商隐]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苏轼]

游山西村[陆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李白]

望洞庭[刘禹锡]

忆江南[白居易]

渔歌子[张志和]

乡村四月[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王安石]

秋思[张籍]

长相思[纳兰性德]

五年级下册

牧童[吕岩]

舟过安仁[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六年级上册

采薇[佚名]

春夜喜雨[杜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天净沙·秋[白朴]

六年级下册

元日[王安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七步诗[曹植]

鸟鸣涧[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石灰吟[于谦]

竹石[郑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7.小学古诗三百首

【小学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 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 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 小儿垂钓 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 南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北宋.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牧童 北宋.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扬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唐诗三百首二

1.要300首二十字的古诗

五言绝句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7.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8.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9.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0.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1.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5.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6.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8.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9.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0.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2.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3.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4.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5.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6.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7.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8.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李白的 2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 肠断忆连枝。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33.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杜甫的 3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5.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6. 即事 百宝装腰带 真珠络臂鞲 笑时花近眼 舞罢锦缠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百年已过半 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 何时救急难 38 绝句 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 高楼鼓角悲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为嗔王录事 不寄草堂资 昨属愁春雨 能忘欲漏时 40. 武侯庙 遗庙丹青古 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 不复卧南阳 41. 规雁 东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3. 问刘十九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4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两句古诗三百首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韩□: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皇甫冉: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天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卢纶: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风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上“穴”下“目”)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

及下〔圭阝〕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唐诗三百首有那三百首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乐府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篥歌 夜归鹿门山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韩碑乐府 --------------------------------------------------------------------------------燕歌行·并序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二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王孙 哀江头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早秋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孤雁 除夜有怀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遇七言律诗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五 登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春思 晚次鄂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其一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三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利州南渡 苏武庙 宫词 贫女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乐府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二 玉阶怨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其四 江南曲七言绝句 --------------------------------------------------------------------------------回乡偶书 桃花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凉州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 滁州西涧 枫桥夜泊 寒食 春怨 月夜 征人怨 宫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乌衣巷 春词 后宫词 赠内人 集灵台·其一 集灵台·其二 题金陵渡 宫词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其一 赠别·其二 金谷园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瑶瑟怨 马嵬坡 已凉 金陵图 陇西行 寄人 杂诗乐府 --------------------------------------------------------------------------------渭城曲 秋夜曲 长信怨 出塞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三 出塞 金缕衣。

4.唐诗三百首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能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但它选诗太随便,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体例没有个标准.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一共三百多首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5.英语翻译《唐诗三百首序》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于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能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但它选诗太随便,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体例没有个标准.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一共三百多首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6.“熟读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原序,蘅塘退士引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料读者均知此语,然孰能三思?见诸人乐古诗,善哉,古诗精要,吾辈承之.而些许小子学表失里.欲问之:“果能熟读唐诗三百首?”若“诺”,再问:“何无风骨?” 蘅塘退士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