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贾岛寻隐者不遇

1. 唐诗贾岛

2. 唐诗贾

唐诗贾岛

1.贾岛的古诗

「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朝饥」贾岛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哭卢仝」贾岛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

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

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

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口号」贾岛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寄远」贾岛 别肠多郁纡,岂能肥肌肤。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离恨难祛。门前南流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斋中」贾岛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

低扉碍轩辔,寡德谢接诺。丛菊在墙阴,秋穷未开萼。

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岳。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感秋」贾岛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

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

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

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 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

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玩月」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

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

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

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

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

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

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

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

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

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辞二知己」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蒙蒙。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宿悬泉驿」贾岛 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

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辩士」贾岛 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

猛虎恣杀暴,未尝啮妻儿。 此理天所感,所感当问谁。

求食饲雏禽,吐出美言词。 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不欺」贾岛 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

知心两如此,然后何所陈。 食鱼味在鲜,食蓼味在辛。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此语诚不谬,敌君三万秋。

「绝句」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寓兴」贾岛 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莫趋碧霄路,容飞不容步。

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趋。劝君跨仙鹤,日下云为衢。

「游仙」贾岛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 「枕上吟」贾岛 夜长忆白日,枕上吟千诗。

何当苦寒气,忽被东风吹。 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岐。

「双鱼谣」贾岛 天河堕双鲂,飞我庭中央。掌握尺馀雪,劈开肠有璜。

见令馋舌短,烹绕邻舍香。一得古诗字,与玉含异藏。

「易水怀古」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早起」贾岛 北客入西京,北雁再离北。秋寝独前兴,天梭星落织。

耽玩馀恬爽,顾盼轻疴力。旅途少颜尽,明镜劝仙食。

出门路纵横,张家路最直。昨夜梦见书,张家厅上壁。

「客喜」贾岛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延寿里精舍寓居」贾岛 旅托避华馆,荒楼遂愚慵。短庭无繁植,珍果春亦浓。

侧庐废扃枢,纤魄时卧逢。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岩峰。

汲泉饮酌馀,见我闲静容。霜蹊犹舒英,寒蝶断来踪。

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赠智朗禅师」贾岛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

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

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 率赋赠远言,。

2.唐代诗人贾岛的古诗有《》:

卷571_1 「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卷571_2 「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卷571_3 「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卷571_4 「朝饥」贾岛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卷571_5 「哭卢仝」贾岛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卷571_6 「剑客(一作述剑)」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卷571_7 「口号」贾岛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卷571_8 「寄远」贾岛

别肠多郁纡,岂能肥肌肤。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离恨难祛。门前南流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卷571_9 「斋中」贾岛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

低扉碍轩辔,寡德谢接诺。丛菊在墙阴,秋穷未开萼。

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岳。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卷571_10 「感秋」贾岛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

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卷571_11 「玩月」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卷571_12 「辞二知己」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波岛忽已暮,海雨寒蒙蒙。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卷571_13 「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卷571_14 「宿悬泉驿」贾岛

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卷571_15 「辩士」贾岛

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猛虎恣杀暴,未尝啮妻儿。

此理天所感,所感当问谁。求食饲雏禽,吐出美言词。

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3.【贾岛的古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名是什么】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简析】 此诗以“推”、“敲”一联著名,至于全诗,因为题中用一“题”字.加上诗意原不甚显,故解者往往不得要领,讥其“意脉零乱”.我们且不管那个“题”字,先读尾联,便知作者来访李凝,游览了他的“幽居”,告别时说:我很喜欢这里,暂时离去,以后还要来的,绝不负约.由此可见,认为作者访李凝未遇而“题”诗门上便回,是不符合诗意的.先读懂尾联,倒回去读全篇,便觉不甚僻涩,意脉也前后贯通,不算有句无篇. 诗人来访“幽居”,由外而内, 故首联先写邻居极少, 人迹罕至,通向 “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这一切,都突出一个“幽”字.“荒园”与“幽居”是一回事.“草径入荒园”,意味着诗人已来到“幽居”门外.次联写诗人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自称“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剥啄之声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形静,更显寂静.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第三联曾被解释为“写归途所见”,大谬.果如此,将与尾联如何衔接?敲门之后未写开门、进门,而用诗中常见的跳跃法直写游园.“桥”字承上“池”字,“野”字、“云”字承上“荒”字.“荒园” 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 向两边.“荒园”内有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移”步登山,触“动”了石根云气.“移石”对“过桥”,自然不应作“移开石头”解,而是“踏石”之类的意思.用“移”字,实显晦涩.这一联,较典型地体现了贾岛琢字炼句,力避平易,务求奇僻刻深的诗风.而用“分野色”、“动云根” 表现“幽居” 之“幽”,还是成功的.特别是“过桥分野色”,构恩新奇,写景如画,堪称警句. 《唐诗纪事》卷四十云:“(贾)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这段记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却能体现贾岛“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特点.。

4.贾岛的古诗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简析】

此诗以“推”、“敲”一联著名,至于全诗,因为题中用一“题”字。加上诗意原不甚显,故解者往往不得要领,讥其“意脉零乱”。我们且不管那个“题”字,先读尾联,便知作者来访李凝,游览了他的“幽居”,告别时说:我很喜欢这里,暂时离去,以后还要来的,绝不负约。由此可见,认为作者访李凝未遇而“题”诗门上便回,是不符合诗意的。先读懂尾联,倒回去读全篇,便觉不甚僻涩,意脉也前后贯通,不算有句无篇。

诗人来访“幽居”,由外而内, 故首联先写邻居极少, 人迹罕至,通向 “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这一切,都突出一个“幽”字。“荒园”与“幽居”是一回事。“草径入荒园”,意味着诗人已来到“幽居”门外。次联写诗人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自称“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剥啄之声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形静,更显寂静。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第三联曾被解释为“写归途所见”,大谬。果如此,将与尾联如何衔接?敲门之后未写开门、进门,而用诗中常见的跳跃法直写游园。“桥”字承上“池”字,“野”字、“云”字承上“荒”字。“荒园” 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 向两边。“荒园”内有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移”步登山,触“动”了石根云气。“移石”对“过桥”,自然不应作“移开石头”解,而是“踏石”之类的意思。用“移”字,实显晦涩。这一联,较典型地体现了贾岛琢字炼句,力避平易,务求奇僻刻深的诗风。而用“分野色”、“动云根” 表现“幽居” 之“幽”,还是成功的。特别是“过桥分野色”,构恩新奇,写景如画,堪称警句。

《唐诗纪事》卷四十云:“(贾)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这段记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却能体现贾岛“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特点。

5.贾岛、韩愈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张十八员外:指张籍。

张曾任水部员外郎,排行十八。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形容初春细雨如奶油样的滋润。"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对胜于烟柳全盛时。

皇都,京城。 【会心一悟】写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

更重要的是,体会和认识春天,不必等到"烟柳满皇都"之后,要善于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说早春的"草色",可以"遥看"却难近视,蕴含了世间许多事物的普遍规律。

有的事,朦胧地看似乎是有的,一叫真去看细部却又说不清楚了。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见识了。

看待社会形势,何尝不是如此。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百般红紫"句:指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情景。

惟解:只知道。 【会心一悟】百花争艳才是春,而晚春中的杨花榆荚,并没有增春的才姿,但也要去凑热闹,结果弄巧成拙,在姹紫嫣红的春天中形成不和谐之景。

做人当引以为戒。 (四)触景感世 【导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有心人总是触景感世,并能一叶知秋。所感之世,多是历史的脉动;所知之秋,不乏社会的时事。

感怀者必是心有所系,知秋者总会事有所忧。故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若非大贤笃志,孰能如此?也只有平时感时忧国者,才有不同常人的眼光,不同常人的见识,才能在花草、车马、时曲、习俗之中,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体会出政治得失和时事迁变的大道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张曾任水部员外郎,排行十八。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初春细雨如奶油样的滋润。

"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对胜于烟柳全盛时。皇都,京城。

【会心一悟】写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体会和认识春天,不必等到"烟柳满皇都"之后,要善于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

说早春的"草色",可以"遥看"却难近视,蕴含了世间许多事物的普遍规律。有的事,朦胧地看似乎是有的,一叫真去看细部却又说不清楚了。

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见识了。看待社会形势,何尝不是如此。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百般红紫"句:指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情景。惟解:只知道。

【会心一悟】百花争艳才是春,而晚春中的杨花榆荚,并没有增春的才姿,但也要去凑热闹,结果弄巧成拙,在姹紫嫣红的春天中形成不和谐之景。做人当引以为戒。

(四)触景感世 【导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心人总是触景感世,并能一叶知秋。

所感之世,多是历史的脉动;所知之秋,不乏社会的时事。感怀者必是心有所系,知秋者总会事有所忧。

故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若非大贤笃志,孰能如此?也只有平时感时忧国者,才有不同常人的眼光,不同常人的见识,才能在花草、车马、时曲、习俗之中,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体会出政治得失和时事迁变的大道理。

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唐诗贾

1.中唐诗歌的开拓与新变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

2.盛唐诗歌与中唐诗歌的变化与发展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这一时期,虽然年限不长,

却是硕果累累,为唐诗繁荣的极盛时期。前期有张九龄,贺知章,张说等人,既巩固了初唐诗风的

成果,又以大量的传世名篇,使近体诗大展英姿。紧接着,便又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

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的崛起,还有王之涣,李颀,王昌龄等名家的涌现,名篇

迭出,都为开拓诗歌的体裁,提高诗歌的美学境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将盛唐诗坛点缀得繁荣。

李白和杜甫两大巨星的同时跃起于盛唐诗坛。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

诗歌约19000首,诗人与诗作的数量均超过盛唐,诗歌流派也多,所以有“中唐之再盛”。

3.睌唐诗歌有哪些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注:隐逸派与乱世悲慨、怨刺常互有穿插,不能决对论之)

4.简述中唐诗歌创作的概况

中唐诗人在盛唐那样的艺术高峰面前,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巨大努力,从而使中唐成为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呈现出一种过渡状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大历十才子”,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民生的凋敝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

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此时的诗歌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一派由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但都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在元白和韩孟两派诗人之外,柳宗元和刘禹锡标新立异,也是中唐时期优秀的诗人。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5."中唐诗歌之再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6.请结合作品比较盛唐与中唐诗歌风格上的差别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如果不够详细的话,楼主可以继续追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