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释解

1.求唐词宋词各十首,要解释,急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解释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使它惊飞不安,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

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解释: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

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

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到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释:昨天晚外,风儿紧,雨儿疏。

我一夜浓睡,尚未消除残醉。清晨早起,问卷帘的侍女:“花草惠否被风雨催”?侍女答:“海棠花依旧很美”。

“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绿叶更加葱郁繁茂,红花却零落憔悴。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杨柳被罩住雾烟,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

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 雨势很猛,风刮很大,正是三月春暮,拟用门关住黄昏,却无法把春天留住。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释:驿站外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着,无人过问,无人欣赏.已经是黄昏了,还冷冷清清地在这里饱经风雨的吹打.梅花从来无意去苦苦争春,任凭群花在春天里相妒开放,即使是凋零成泥化作泥土,也依然永吐芬芳.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释:唱一曲新词酒喝一杯美酒,一样是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夕阳西下几时才能回来?无可奈何看着花儿在暮春中凋落,似曾相识的燕子翩翩归来,我独自徘徊在园中铺满落花的小路上。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释: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

2.如何理解唐诗宋词之美

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为我国的文学瑰宝的魅力所折服,从而感叹。想在这里介绍一点心得体会,或许对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欢文学,中国的文化让我如痴入迷,文学是人的灵魂的折射,是民族才华和智慧的结晶。在浩瀚的文学大海中,唐诗,宋词,元曲,经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当多,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或吟之,或书之,皆让人亦喜,亦悲,亦叹。诗以唐冠,宋以词称,曲以元盛。诗中有画,词中有画,曲中有画,诗情画意,词韵墨香,曲风赋骨,诗言志,词咏怀,曲抒情。唐诗的豪迈洒脱,宋词的清丽绮美,元曲的古朴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忧伤,苏轼的豪放,陆游的柔情……都让人迷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为,源远悠久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精品文学作品琳琅满目,光彩照人,让你爱不释手,如痴似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传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云落月,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让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以为,欣赏文学,鉴赏文学作品,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刻感受文学的精彩之所在,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让好的作品陶冶我们的性情,培养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修养,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年华,创造自己的绚丽人生。

诗仙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狂敖不羁,飘逸潇洒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魔白居易,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写诗非常刻苦。宋词中,我喜欢苏轼、李清照、秦观、李煜、陆游的词。

应该说,我的文学修养,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领略鉴赏这些文学大师作品的意境和韵律,这或许和我的个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体验有关。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种潜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去聆听、去体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千古绝句,万代流传。

3.求一些唐诗、宋词的赏析、意思

卜算子1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2,寂寞开无主3.已是黄昏独自愁4,更著风和雨5.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6.零落成泥碾作尘7,只有香如故.

[注释]

1 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2 驿:驿站.

3 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4 愁:这里指惨淡、寂寞之意。

5 著:显露。

6 群芳:群花

7 碾:这里指被车轮轧碎。

上片是感遇。“折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以此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志,“无意”两句,表明梅花本性高洁,不为争春而来。“零落”二句,赞赏梅花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而不难看出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被免职,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受时忌。但爱国壮志始终不衰。他借咏梅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情操。

诗中陆游以“托物言志”的这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简析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了诗人忠贞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上阙意思是:驿站外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着,无人过问,无人欣赏.已经是黄昏了,还冷冷清清地在这里饱经风雨的吹打.下阙大意为:梅花从来无意去苦苦争春,任凭群花在春天里相妒开放,即使是凋零成泥化作泥土,也依然永吐芬芳.

4.宋词"更漏子"的解释

更漏子

玉炉香(一作烟),红蜡(一作烛)泪,偏照(一作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一作来)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一作心)正(一作最)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冰若《栩庄漫记》曰:“飞卿此词,自是集中之冠。”此词在温词中确为很有分量的一个。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评述的那样:“此首写离情,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唐宋词简释》)上阕是温词惯常写法:华堂锦室与美丽的思妇的组合。前三句写室内,炉烟袅袅着,蜡烛滴着红泪,照着秋意满堂,本来就难成眠的人儿,被这明暗不定的烛光搅得更加愁肠百结。“偏”字,突显出一种物情与人情的乖离。后三句掉转笔头写女主人公,“薄”,“残”,是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的具体写照,下一句的“长”“寒”正是紧扣这儿而来,这三句,以视觉、知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不厌其烦地强化着主人公的难眠,针脚很是细密。

下阕一改上阕的繁言缛句,直下淋漓快笔,情语景语有机融为一体。“人烟寒(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清初《广群芳谱·木谱六·桐》)梧桐在华夏文学长河中带着浓厚的衰飒秋意,它紧扣着上阕的“秋思”。“不道离情正苦”,直抒情语,点明上阕后三句之因,并将“秋思”具体指向于别后的苦恋。末三句,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已经愁肠万断了。宋人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别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遗响。“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有这样一句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正与此词境状相似,笔者私意,词人或许自觉不自觉地化用了这个诗句。

清代谭献对此词的下阕评道:“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清人选评词集三种·谭评词辨(卷一)》)评得不甚明了。俞平伯先生解释为:“后半首写得很直,而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依然含蓄;谭意或者如此罢。”(《唐宋词选释》)而陈廷焯却不看好下阕的直语,“不知‘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二章之厚。”(《白雨斋词话》卷一)但他在早些时候的《云韶集》卷一中又有这么一句;“遣词凄艳,是飞卿本色。结三句开北宋先声。”“开北宋先声”确是很有先见的,惜其没有展开进一步的论述,没头没脑地搁置这么一句就天不管了。清人谢章铤对此词亦是很有一番见地;“温尉词当看其清真,不当看其繁缛。……‘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语弥淡,情弥苦,非奇丽为佳矣。”(《赌棋山庄词话》卷八)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黄升《酹江月·夜凉》:“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夜雨意象不断出现于历代文人笔下,具有了一种文化性质。在这个文化阵容里,温庭筠这首《更漏子》将离情别绪添入其内涵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5.民国·俞陛云《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译文:民国俞陛云(人名)说《宋代词选释》:花开花落絮飞,每易伤春,这只是作旷达语。下阙满墙内外的人,关你什么事,大概偶然听到秋千笑语,发这妙想,多情而实际上没有感情,就是色就是空,他有觉悟吗?

这是他对苏轼一首词评价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名家评论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大江东去”耶? 髯直是轶伦绝群。

清·王运《湘绮楼评词》:此则逸思,非文人所宜。

民国·俞陛云《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6.帮我找下宋词10首 并赏析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又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7.写景的宋词(是宋词)(越多越好)

清平乐(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薰炉

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

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虞美人(李 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

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青玉案(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

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眼儿媚(王 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

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点绛唇(苏 过)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阁十二,少个人同倚。

菩萨蛮(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

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谒金门(李清臣)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闭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

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柳梢青(僧仲殊)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

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小重山(僧祖可)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青玉案(释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

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

侵晓潇潇雨。

鱼游春水(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余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

柳轻窣黄金缕。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

归迟,梅妆泪洗。凤萧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8.宋词诗的意境《玉蝴蝶》

《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③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

【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

上片 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 惆怅与哀感。

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以昔日之 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 二字,已含悲意。

“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苹老、梧黄之 景。

“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

“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

“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 末句,与篇首相应。

“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 ,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

“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这种情怀,又落脚到 “目送秋光”上。

“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

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 ,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 ,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

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

“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

“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 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 ,又统摄全篇 ,为全词的主旨。

“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 ,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 ”,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在加强别后的怅惘。

“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在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 ,无人可托 。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 、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 ,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 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

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在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3lian.com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 ,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 ,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他久久地伫立在夕阳残照之中 ,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

9.“唐诗宋词”中“词”的意思是什么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

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10.急需4首宋词,有注释与诗意的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

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 范成大 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其十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其二十四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其三十一(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其三十八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 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其四十五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其五十八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冬日田园杂兴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总按】《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时开始创作,“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

钱钟书《宋诗选注》评价这些田园诗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土膏】泥土滋润状。

言多场纷纷春雨之后,土地润泽松动。 【一晌】片刻,一会儿。

【荒畦】荒地 【鞭笋】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茎。鞭笋指竹根生出的新笋。

【日长无客】表面一片寂静,实际反衬田家的繁忙。春末夏初,白昼渐长,正是农忙时候,哪有闲暇串门呢? 【窦】指狗洞 【投林】回到树林 【烟暝】暮霭云气 【柴扉】柴门,用树条编扎的简陋院门。

【棹】船桨 【舟如叶】形容舟小 【编阑】阻拦,赶拦 【耘田】除去田间的杂草。 【绩麻】将麻捻成麻线。

【各当家】承担农家耕织,各做各的事。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的绿荫。

【鬼质枯】形容人消瘦不成人样。 【种水】湖中种菱。

【朱门】富贵人家。 【巧夕】农历七月初七,旧时民俗,妇女在这天晚上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扃】门 【渡河星】七夕牛郎织女天河相会。 【镜面平】形容打稻的场地平如镜。

【轻雷动】指打稻的响声如雷。 【连枷】打稻的农具,使稻粒脱落,有长柄,上以轴转动枷板,举柄挥枷,旋转击稻。

【租船】缴纳租米的民船。 【候】等候,等官府开仓收租。

【不惜】不要哀痛。 【两钟输一斛】输,缴纳。

原本一斛的租实际要交两钟的粮。十斗一斛,六斛四斗为一钟。

【赢】剩余。 【糠核】碎米糠皮。

【黄纸】皇帝昭书。 【蠲租】免除租税。

【白纸】地方官的文告。 【皂衣】官府隶役的黑衣。

【旁午】交错纷繁。 【冬烘】糊涂迂腐。

【长官句】用皂衣的话自曝官差的腐败无耻。 【日长篱落无人过】夏收在望,农事繁忙,篱笆边当然无人往来。

【坐听】但听 【珠玉碎】形容船篙触冰的声音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