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学古诗词黄庭坚(牧童古诗宋黄庭坚的古诗) 2. 清平乐古诗词 小学古诗词黄庭坚(牧童古诗宋黄庭坚的古诗)1.牧童古诗宋黄庭坚的古诗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 短笛横吹隔陇 闻。 多少长安 名利客, 机关用尽 不如君。 注释 1、陇(lǒng):通“垄”,田垄。 2、长安:唐代京城。 3、机关用尽:用尽心机 。 译文 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 创作背景 在 《桐江诗话》中记载,该《牧童诗》为黄庭坚七岁时创作,即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 有一天,黄庭坚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这时,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作一首诗。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又中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最终死于宜州贬所。 2.牧童古诗宋黄庭坚的古诗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 闻。 多少长安 名利客,机关用尽 不如君。注释1、陇(lǒng):通“垄”,田垄。 2、长安:唐代京城。3、机关用尽:用尽心机 。 译文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 创作背景在 《桐江诗话》中记载,该《牧童诗》为黄庭坚七岁时创作,即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 有一天,黄庭坚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 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这时,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作一首诗。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又中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最终死于宜州贬所。 3.推荐几首黄庭坚的经典诗词题郑防画夹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ps:传该诗为黄七岁之作。 病起荆江亭即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弈棋二首呈任渐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晚楼闲坐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4.黄庭坚的诗有哪些以下均为黄庭坚的诗词: 1、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3、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5、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6、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5.黄庭坚 诗句的诗句,快拉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ps:传该诗为黄七岁之作。 病起荆江亭即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弈棋二首呈任渐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晚楼闲坐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黄庭坚词作: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鹧鸪天 **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诉衷情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锦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醉落魄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无因得.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家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生颊.泪珠不用罗巾沾,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定风波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上华颠?戏马台南追雨谢,池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谒金门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 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 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诉衷情 小桃灼灼柳髳髳,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兰,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南乡子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布解愁。 满庭芳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苹.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 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 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满庭芳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惊动京关。 粉身碎骨,功合上凌烟。 樽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登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攲玉枕,拂金微。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千秋岁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 兔围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海。 醉蓬莱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 6.黄庭坚最经典的诗词黄河彻底冻,白发通心白。——《黄龙清和尚真赞》 皱面黄须已一翁,樽前犹发少年红。——《黄几复自海上寄惠金液三十两且曰唯有德之士》 **枝头生晓寒。——《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 逸人生长在林泉,更筑亭皋名意在。——《高至言筑亭于家圃以奉亲总其观览之富命曰溪》 手挼红杏醉繁香,回首春前梦一场。——《饮李氏园三首其一》 阴阴花柳一百五,吹空白绵乱红雨。——《饮城南即事》 松风竹雨共谈空,楼阁参差古叠重。——《题高节亭颂》 7.宋词《清明》黄庭坚的 诗词分析清 明1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 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 《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 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补充注释】 (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2)冢:坟墓。 (3)蛰:动物冬眠。(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6)是:对,正确。(7)蓬蒿:“茼蒿”的俗称。 此指杂草。 【译文】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 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 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不是一首缅怀过往祭奠死者的诗,这是一首借“清明”之题抒写生者人生观的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起于眼见之景、联想之人,思考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够乐观,但就看似不够乐观的感慨背后,流溢着诗人无限的愤懑之情。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鲜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似乎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 累累埋骨,处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 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议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紧承前文,写清明时节的“雷”“雨”:雷声惊天动地,蛰居的动物苏醒过来;雨量充足,郊田原野草木萌发柔嫩葱茏,一派勃勃生机。这是自然界的物态。 它给人以希望,它启迪人思考——生的姿态。 于是就有了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 “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格的肯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总之,此《清明》即事感怀,用对比的景引出对比的人生,感悟生死,在看似消极的结论中,满含无限的愤懑之情。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清平乐古诗词1.清平乐诗词大全清平乐(春归何处)作者: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作品注释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春归何处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 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2.【清平乐古诗】清平乐·村居①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⑤溪东,中儿正织⑥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⑦,溪头卧剥莲蓬.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②茅檐:指茅屋.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⑥织:编织.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古词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3.清平乐 古诗清平乐·村居①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⑤溪东,中儿正织⑥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⑦,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 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⑥织:编织。 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古词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 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 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4.清平乐 村居古诗词《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5.求《清平乐》诗词,清平乐 绕床饥鼠(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 清溪奔快(辛弃疾)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清平乐 候蛩凄断(张炎)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平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 采芳人杳(张炎)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清平乐 野花芳草(韦庄)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清平乐 雨晴烟晚(冯延己)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清平乐 红笺小字(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刘克庄)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清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清平乐 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 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找了几首!希望可以帮到你。 6.清平乐古诗《清平乐.村居》原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 此时产生于宋代,作者是辛弃疾。 赏析 上阕写的是两位农家老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作品开篇就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明快而又充满着田园色彩的大环境,一所低矮的小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小溪的边岸还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环境幽雅恬淡,令人想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品接下来些写房子的主人,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喝了点儿小酒,亲昵地坐在一起唠家常。 温馨,愉悦,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下阕写的是老人的三个儿子的不同情形。 这是一个充满了幸福与快乐的家庭。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直接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正在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子;三儿子年幼调皮,只知道玩,那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趴在小溪的边上剥莲蓬吃呢。从短短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望见了小溪两岸绿油油的庄稼,在草地里啄食昆虫的成群的小鸡,溪头大片的荷塘,田田的荷叶。 场面清新,人物形象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田园乐趣。 作品在写法上一方面是善于抓住农村生活的特征描写环境和人物,自然生动,风格朴实。 另一方面是质朴的语言,简练的白描手法。作品笔墨虽少,却能做到农村生活的场景优美明晰,人物形象鲜活,自然,生动,活泼,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与作者长期深入农村生活体验民俗民风是分不开的。 7.求《清平乐》的诗词及鉴赏辛弃疾的《清平乐》,描写的是村居繁忙而又快乐的生活劳动场景,虽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农家生活并不宽裕,连非劳动力的小孩也要帮忙干家务,但一家人还是非常团结,孩子也很乖巧,不嫌辛苦,努力进行生产劳动。 相比之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寻欢作乐,不思收复中原,不念民间疾苦(给金人的岁贡都是从民脂民膏上榨取的),作者对这种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自己又不被重用,无法为国家收复失地效力,况且年事渐高(可怜白发生),壮志未酬,实在为平生憾事。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8.李白《清平乐》的古诗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李白 清平乐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李白 清平乐李白 --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香凝,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寒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