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月怀远整首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生”不是误用,而是恰恰妙在此处。 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义表达了情感。 首 联紧扣诗题,诗人望着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得想起远在天 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思致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嘲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做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2)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 与“情人”相聚,可是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侧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望月怀远 赏析赏析:《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拓展资料:1、原文:《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释义: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3、诗人介绍: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 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