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中小楼

1.宋词中有楼这个意象一般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哪

楼 是一个意象 但要看具体的诗句 总的来说

那是一个诗境 诗歌是讲究整体上的感知的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其实 诗歌里面表达的很清楚了 是一种萧瑟的离愁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如 自古多情伤别离

独倚望江楼 这个 就不一样的 但是 一个独 和之前的一样 也是一个 孤单 和寂寞 无法排遣的痛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 这里 是一个回忆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但是 这里 是一种对过去生活 场景的回忆 表面是一样的 都是一种凄凄冷冷的情愫在其中

孤单 独 参杂了伤感 和忧伤

2.宋词中有楼这个意象一般表达了作者什么情

古诗词中“楼”不仅是骚 人们登高望远的一中凭靠,更是一中特殊感情的寄托.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3.宋词中有楼这个意象一般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哪

楼 是一个意象 但要看具体的诗句 总的来说那是一个诗境 诗歌是讲究整体上的感知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其实 诗歌里面表达的很清楚了 是一种萧瑟的离愁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如 自古多情伤别离独倚望江楼 这个 就不一样的 但是 一个独 和之前的一样 也是一个 孤单 和寂寞 无法排遣的痛苦小楼昨夜又东风 这里 是一个回忆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但是 这里 是一种对过去生活 场景的回忆 表面是一样的 都是一种凄凄冷冷的情愫在其中孤单 独 参杂了伤感 和忧伤。

4.请问大家,一首诗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明月中.

诗词名:虞美人 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2]

只是朱颜改。[3]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3]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廷,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白乐天之“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浓愁”,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轾《默记》载:

“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