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取字号古时,名字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老取的。 字,相当于别名,一般是用来称呼对方以表敬意。名一般是用来自称的。比如,诸葛亮,一般其对外人称呼就是:在下诸葛亮。而对方称呼其则为,孔明先生而不是亮先生。 一个人的名字,意思应该是相近和或者相似的。比如,亮就对应孔明,其他的像唐寅,字伯虎。 而号,则相当于笔名,昵称。一般和自己住在哪里和以往经历相关,比如:唐伯虎号桃花庵主,就因为他在桃花庵带过。 举个例子: 像你的名叫秋红,那么字就可以是婉枫。至于号,可以按照你的所在地取了,比如,家住湖广一带爱好旅游,则可取:荆楚游者。如果是喜欢宅在家里的文艺青年又可以取:湖湘居士。 2.用唐诗宋词取个好听的名字鉴于姓氏不知道。 就只给些名字好了。 徵羽 出自中国古乐的五个乐音:宫商角徵羽 樽月 出自李白《将进酒》 潇湘 出自秦少游《踏莎行》 夕相待 出自李贺《苏小小墓》 苏世 出自屈原《橘颂》 桃夭 出自《诗经》 锦瑟 出自李商隐《锦瑟》 暖烟 出自李商隐《锦瑟》 流景 出自张先《天仙子》 花弄影 出自张先《天仙子》 雨潺 出自李煜《浪淘沙》 轩窗 出自苏轼《江城子》 花零 出自张养浩《殿前欢》 蒲荷 出自《诗经·陈风》 夕照 出自赵善庆《山坡羊·燕子》 疏狂 出自柳永《蝶恋花》 浅斟 出自柳永《鹤冲天》 桐阴 出自苏轼《贺新凉》 风竹 出自苏轼《贺新凉》 弦歌 出自晏几道《蝶恋花》 秦筝 出自晏几道《帝王莲花》 缓弦 出自晏几道《蝶恋花》 月暮 出自欧阳修《蝶恋花》 晚照 出自宋祁《玉楼春》 花间 出自宋祁《玉楼春》 初静 出自张先《天仙子》 云淡 出自孟浩然 音尘 出自李白《忆秦娥》 陵阙 出自李白《忆秦娥》 天流 出自哪个人突然忘记了,,但是词的名字是《喜迁莺》 云霏 出自《楚辞·九章·涉江》 承宇 出自《楚辞·九章·涉江》 昭彰 这个是出自昭明太子萧统评价陶渊明的几句话里的 向晚 出自李倾《送魏万之京》 烟景 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修竹 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溯流光 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天伦 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季俊 出自同上 咏歌 出自同上 天涯 出自苏轼《临江仙》。。阿哈哈,,超喜欢苏轼和李白~~~ 千秋 出自卢釉《江楼吹笛煮酒大醉中作》 醉景 出自李白: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景月轻王侯。拉拉~咱家李白太潇洒了~ 沧浪 出自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忽。。。有好多李白的。。请提问的亲理解me激动的心情~ 当歌 出自李白《把酒对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如翚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那个,翚字是展翅疾飞的意思 江冉 出自杜甫《狂夫》 清兮 出自《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遥岚 出自李贺《南苑十三首》 暖墨 出自李贺的哪一首我忘记了(原谅me的忘形吧~~),原句是纱帏昼暖墨花春 呃, 目前就想到这些了。 主要是昨天期末联考才考完,,心情那个好阿~~ 所以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就无比激动地开始码字了。 me得承认me还是有点私心的。。。实在是很喜欢苏轼和李白那种很豪放很潇洒的感觉,于是ms弄了好多他们2人的诗词上去了。。。嘻嘻。。。。本来也很喜欢李煜的,但是因为他的好词都比较伤感,放在名字里情感有些抑郁,所以就基本没有他的。 呃,希望楼主满意~ =w= 3.请问古人的字号是自己取的吗古人的名字含有名,字,号,一个例子是红楼梦中有贾化字时飞号雨村者,而字号是字和号的统称,一般为文人所独有,农业与百工之人往往无字无号,仅有其名. 一般而言,名为出生之时父母尊长所起,其如宝玉之为宝玉,黛玉之为黛玉.而字则为弱冠时或进学后由师长或族人中通文墨者所赐,曰”表字”,在红楼梦中宝玉,贾环贾兰虽为大家公子,因年幼尚无表字(至于宝玉为黛玉表字颦颦,则为闺阁一趣,不必当真).至于号,则必是文字功底有小成,各随性质情趣,取些个标新字眼,取号原意多用于字画之署名,大多是文人自取,”赠号”虽有却不多见. 理论上说,长对幼尊对卑可呼名,反之则称字或号,但事实上,除了父母叔伯外,鲜有直呼其名者.按中国习惯,名最尊,迫不得以称之必加以”讳”字(自然,父兄称子字尚用字号或”讳”便又太酸).字即由师长所赐往往取于诗赋旧典,常明大志,如近人**之”玉阶”又如小说中雨村之”时飞”.号或表寄情,或谈志趣,”~主人”往往有田宅一族,”~居士”则多有佛门意味。 4.宋词中什么叫领格字有了格律诗的底子再去填词,舞姿虽未必精妙绝伦,但步子却不至乱了套。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白乐天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两句七言(一仄起一平起),两句五言(两仄起),一句三言。想想前头珠峰都上去过,还怕登什么庐山黄山吗?所以只管把上面那些格式套着写就成了。 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首句白词作“平平仄”,但后来词家都作“平仄仄”,如刘宾客作“春去也”,温飞卿作“梳洗罢”,皇甫崧作“兰烬落”等;二是上面所谈绝句的一种特别格式“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却绝对不能放入此词,须知诗词虽亲如兄弟,但两兄弟也很少有吃同一锅饭菜的。此句式在多数词牌中都遵循此例,但有些词牌里却需要这种句格,如《青玉案》的下片第三句。 再看一个字数多些的例子,李易安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上下片格律同,不录。)这里有两个七言句(一平起一仄起),四个四言句,前者应该不在话下,后者呢?其实更简单,它们通常都是:仄(可平)平平。 《一剪梅》一调上下各三平韵,可网上竟有人认为裳处也要押韵,真是信口开河,使人为之羞也!当然这两处的相连的四字句可以叠韵,如后片末两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对于这类简单的词牌,我们看几首古人的作品应该就可以模仿从而熟记了。 对于那些复杂一些的,如《兰陵王》《贺新郎》等等,则不妨买本专列词律的书籍,以供平日的模仿学习。当然有押平韵的词,自也有押仄韵的;可是能开桑塔纳的,终不成换了奔驰就不会开了。 顺便罗嗦着说一些六言句的格式,只消看一个例子,稼轩的名作《清平乐》的后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包括了六言句“平起仄起”的两种格式,与七言句其实类似,分析同上,恕不赘述。 讲了这许多,初学者填一般的词都不至于在格律上犯迷糊了。 然而有些奇怪的“精灵”趁人不注意时,会钻出来给人捣乱,所以不能不特别指出,以防被它戏弄。这即是领格字。 它的定义其实是和人们朗读诗词的语气停顿有关。我们都知道家书抵万金句逗是家书/抵/万金,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是夜半/钟声/到/客船。 但若撞见柳屯田的名作《八声甘州》中的一些句子,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那又应该如何作逗点呢?对于一些并不熟悉词牌的人来说,这类句子的逗点很出人意料,粗划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对字领后面七字,而渐字领后面十二个字,这即是所谓的领格字。 此词后面也还有“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喁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其中的叹字和想字也做同样用途。一般虚词做领格字的还有“又、便、欲、算”等,实词做领格字的更多,难以列举。 这类特殊用法在词中虽不常见,但其作用却至关重要,前人论词多言及之。常见词牌的除上面的《八声甘州》大量使用领格字,小令中《好事近》末句首字,长调中《沁园春》中下片次句首字,《六州歌头》末句首字等也都需要领格字。 附注:一,平起仄起都是依据句子第二字定义的,故“古来征战几人回”虽首字为仄也只能算是平起句,而平收仄收 则依据末字来定义依据末字来定义。 二,“仄平平仄”一格虽在诗句中广泛运用,但“仄平仄仄”也偶尔可见,如“此情可待成追忆”,为诗者须视情况而定。 三,文中诗句全引自《唐诗三百首》,读者可自己详查之。 四,文中并未涉及韵脚的问题,只因笔者好用今韵,于古韵了解甚少。 欲从古韵者可自购词谱以研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