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里故事

1.宋词中的故事

一)戴复古夫妻的诀别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

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

可谓贤烈也矣!” 戴复古妻的诀别词《祝英台近》这样写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词中的女主人公已隐约透露出了准备为情赴死的决心。

可其善良、宽容、坚贞、刚烈的心意并没有让朝三暮四的戴复古心生留意,戴复古还是绝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复古满怀对亡妻的怀念与歉疚,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一首: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

流恨落花红。 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春衫虽破依旧暖,飞鸿成双人自寒。戴复古对亡妻的怀念,虽是真挚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挚情却是无力而苍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虽在内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却轻谓‘一点闲愁’以概之,听起来总让人感觉他更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公子,即便不是虚情假意的表白,与其妻的作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别。 (二)李之问再娶聂胜琼 《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行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

这首《鹧鸪天》寄李之问写到: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词写得清丽幽婉,也难怪李之问妻被其清健的语句所感动,出妆奁资夫取归”之。

让聂胜琼这个歌妓身份的下层女人,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美满的感情归宿。看来不独男人喜爱才女,就连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监与乐婉的来生缘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乐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一位风尘女子,至性真情,豪爽洒脱。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爱之切。却终究不得不屈从于无奈的残酷现实,只待重结来生之缘。

施君得此红颜知己,虽遗憾不能永结连理,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四)朱淑真的梦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经历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也有心仪的梦中情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相思岁月。

她只有在《清平乐》词中追忆自己曾经的恋人,和短暂甜美的爱情生活体验: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汝台。

全词通俗明白,艳而不亵,全赖女词人大胆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衬出这乍现即逝的欢乐时光,有谁还能以假道学家们的嘴脸抵之为有失妇德”呢! (五)金定和刘翠翠的诗词姻缘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刘翠翠家住比邻。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龄相同。彼此朝夕伴读,青梅竹马,渐生情愫。

一日,金定赠刘翠翠情诗一首: 十二栏杆七宝台,春风随处艳阳开。 东园桃李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刘翠翠和诗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台,怀抱何为不早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阳栽。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婚之夜,刘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临江仙》一首: 曾向书窗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尘。 尤雨殢云混未惯,枕边眉鬓羞颦。

轻怜痛惜莫辞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步原韵答和《临江仙》一首: 记得书斋同笔砚,亲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临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 看了二人的诗词答和,不能不让人羡慕金定和刘翠翠的美满婚姻和柔情蜜意。

2.有关宋词的故事

一: 陆 游 与 唐 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卢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 广东惠州城西也有个西湖,名气虽然不如杭州的广远,在当地也是最招人流连的景区。事有凑巧,从杭州西湖来的一位女子,三十六岁时在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处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处名胜:六如亭。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朝云,家钱塘人,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

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在东坡遭到贬斥的颠荡生活里,朝云成长成熟起来,后来成为东坡的侍妾。

一个轶事说,东坡后来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场的险风恶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扪着渐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问身边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个女子应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东坡摇头,另一个说:“必是满盛着好诗妙文。”他仍摇头。

转脸问朝云:“你说呢?”朝云缓缓说:“先生那儿,该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拍掌大笑,“这才对哩!” 六十岁的东坡受到更严重迫害,远谪到岭南惠州。

那时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为他日夜相守的伴侣。此时,朝云虔诚地信奉佛教,一心诵经,吃素,行善事,曾跟东坡一道在惠州创建了一个放生池,还捐资修桥筑堤。

北宋绍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东坡非常伤感。

为了纪念这位纯情又贤慧的女子,后来人们把她住过的房子,东坡取名白鹤堂的,改名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

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如亭而今成为惠州一处名胜,也是纪念大文豪苏轼的珍贵文物。

亭由砖石建成,形制整饬,风格纯朴,很适合所纪念人物的风神气质。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一个宋代歌妓的故事。

乐婉是杭州歌妓,与一位姓施的酒监相爱,后施酒。

3.有关宋词的故事

一: 陆 游 与 唐 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卢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 广东惠州城西也有个西湖,名气虽然不如杭州的广远,在当地也是最招人流连的景区。事有凑巧,从杭州西湖来的一位女子,三十六岁时在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处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处名胜:六如亭。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朝云,家钱塘人,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

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在东坡遭到贬斥的颠荡生活里,朝云成长成熟起来,后来成为东坡的侍妾。

一个轶事说,东坡后来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场的险风恶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扪着渐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问身边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个女子应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东坡摇头,另一个说:“必是满盛着好诗妙文。”他仍摇头。

转脸问朝云:“你说呢?”朝云缓缓说:“先生那儿,该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拍掌大笑,“这才对哩!” 六十岁的东坡受到更严重迫害,远谪到岭南惠州。

那时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为他日夜相守的伴侣。此时,朝云虔诚地信奉佛教,一心诵经,吃素,行善事,曾跟东坡一道在惠州创建了一个放生池,还捐资修桥筑堤。

北宋绍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东坡非常伤感。

为了纪念这位纯情又贤慧的女子,后来人们把她住过的房子,东坡取名白鹤堂的,改名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

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如亭而今成为惠州一处名胜,也是纪念大文豪苏轼的珍贵文物。

亭由砖石建成,形制整饬,风格纯朴,很适合所纪念人物的风神气质。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一个宋代歌妓的故事。

乐婉是杭州歌妓,。

4.宋词中的故事

一)戴复古夫妻的诀别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

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

可谓贤烈也矣!” 戴复古妻的诀别词《祝英台近》这样写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词中的女主人公已隐约透露出了准备为情赴死的决心。

可其善良、宽容、坚贞、刚烈的心意并没有让朝三暮四的戴复古心生留意,戴复古还是绝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复古满怀对亡妻的怀念与歉疚,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一首: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

流恨落花红。 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春衫虽破依旧暖,飞鸿成双人自寒。戴复古对亡妻的怀念,虽是真挚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挚情却是无力而苍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虽在内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却轻谓‘一点闲愁’以概之,听起来总让人感觉他更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公子,即便不是虚情假意的表白,与其妻的作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别。 (二)李之问再娶聂胜琼 《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行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

这首《鹧鸪天》寄李之问写到: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词写得清丽幽婉,也难怪李之问妻被其清健的语句所感动,出妆奁资夫取归”之。

让聂胜琼这个歌妓身份的下层女人,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美满的感情归宿。看来不独男人喜爱才女,就连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监与乐婉的来生缘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乐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一位风尘女子,至性真情,豪爽洒脱。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爱之切。却终究不得不屈从于无奈的残酷现实,只待重结来生之缘。

施君得此红颜知己,虽遗憾不能永结连理,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四)朱淑真的梦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经历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也有心仪的梦中情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相思岁月。

她只有在《清平乐》词中追忆自己曾经的恋人,和短暂甜美的爱情生活体验: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汝台。

全词通俗明白,艳而不亵,全赖女词人大胆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衬出这乍现即逝的欢乐时光,有谁还能以假道学家们的嘴脸抵之为有失妇德”呢! (五)金定和刘翠翠的诗词姻缘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刘翠翠家住比邻。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龄相同。彼此朝夕伴读,青梅竹马,渐生情愫。

一日,金定赠刘翠翠情诗一首: 十二栏杆七宝台,春风随处艳阳开。 东园桃李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刘翠翠和诗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台,怀抱何为不早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阳栽。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婚之夜,刘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临江仙》一首: 曾向书窗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尘。 尤雨殢云混未惯,枕边眉鬓羞颦。

轻怜痛惜莫辞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步原韵答和《临江仙》一首: 记得书斋同笔砚,亲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临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 看了二人的诗词答和,不能不让人羡慕金定和刘翠翠的美满婚姻和柔情蜜意。

5.古代诗词中荀卿一词有何典故

据《史 记》卷七十四《荀卿列传》记载,荀 卿,即荀况,战国时赵国人,荀卿为 其尊称,汉人为避汉宣帝之名询,改称“孙卿”。

荀卿年五十方游学于 齐,齐人敬荀卿之德,尊之三为祭酒之官。后因遭谗毁,荀卿遂去齐适 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荀卿废官,家居于兰陵,疾世政之污 浊,乃推懦、墨、道德之行事兴废,序 列著书数万言,其说宗奉孔子,言人 性本恶,需以礼义教化之。明•谢榛《行路难》荀卿将入楚,范叔未归 秦。”

清•王夫之《咏史二十七首》之三:“桎梏荀卿性恶,逍遥王衍无 为。”。

6.古代诗词中子夏一词有何典故

卜商,字子夏,春秋时 卫国人,孔子弟子。

据《史记•仲尼弟子传》记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 岁,善长文学。孔死后,他“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曾为《诗经》作 序,为《易经》作传。主张君主要研习《春秋》,以防下属作乱;要取信于 民,以使民效劳。

李悝、吴起都曾拜他为师。又《礼记•檀弓上》记其 子早死,痛哭失明。

曾子前往慰问,“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 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后代诗中常以“子夏”为典,描述离 友独居,生活寥落的情景。

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卜韵》:“长卿多病久, 子夏索居频。”张贲《贲中间有吴门旅泊之什蒙鲁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 酬谢》“清秋将落帽,子夏正离群。”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