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歌里的秋天 诗歌里的秋天1.【《诗中的“秋”》中你怎样欣赏,理解诗歌】“秋”一字在诗歌中有很多的含义,但无非就是那么几种,但要据诗歌的语境来分析.写景的有悲秋和喜秋两种.悲秋的一般要与诗人所处的背景相联系,一般是暗示作者不得志,祖国的默落,理想不成人以老,人生造受重大挫折,或一年将尽与亲人分离许久.借助秋天的萧条来抒发诗人的感伤、孤独、无获或对亲人的想念.喜秋,一般是对家乡或某一秋季美景的赞美,表达自己对家乡或国土的热爱之情;或者对秋天收获赞美 暗示自己老有所成.秋:伤感的气氛、收获、一年将尽、秋月、秋叶、萧索寒冷的气氛、萧索枯黄、孤独、年老、所处环境的落破、秋天、人生受挫.希望你能满意.。 2.《诗中的“秋”》全文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呤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迈出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空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3.描写秋天的小诗有哪些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评论(6)|78 2011-09-17 11:35守望流星885|三级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 山》 (宋)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 错把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孤松掩醉客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长信秋词五首》(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菊花》(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立秋》 刘翰 乳鸭啼散玉屏空, 一阵新凉一阵风。 睡起秋生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月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哪些古诗词里有描写秋天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燕翩翩其辞归,蝉寂寞而无声。 雁嗈嗈而南游,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哀蟋蟀之宵征。 ——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四节更王兮秋气悲,遥思惝恍兮若有遗。云高气静兮露凝衣,野草变色茎叶稀,鸣蜩抱木雁南飞,西风凄悷朝夕臻,扇篷屏弃絺绤捐。 ——曹植《秋思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曹丕《燕歌行》蝉嘒嘒以寒吟,雁雝雝而南飞。 天晃朗而弥高,日游旸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熠燿粲於阶闼,蟋蟀鸣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望流火之余景。 ——晋·潘岳《秋兴赋》哀时来之惨凄,悼秋风之可悲。 ——王愆期《怀秋赋》肃肃素秋节,湛湛浓露凝。 太阳夙夜降,少阴忽已升。 ——晋·陆机《为顾彦先作诗》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南北朝·无名氏《子夜秋歌》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王勃《膝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膝王阁序》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jiōng)冏(jiōng)。”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孟郊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李白《赠庐司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李白《菩萨蛮》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杜甫《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诗中的“秋”》全文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 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呤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迈出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 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空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 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 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