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常见的诗歌

常见的诗歌

1.最常见的10首古诗有哪些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子吟

作者:【孟郊】 年代:【唐】 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常用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 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各种类型的诗句,拜托

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

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1)赠友送别诗 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羁旅行役诗 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如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杜甫《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

陆游的《咏梅》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而杜牧的《早雁》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欧阳修的《江南蝶》则是借物讽人。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江南蝶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花絮过东墙,尽日为花忙。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山水田园诗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边塞征战诗 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

4.语文常用的诗句

可感悟出某种深刻道理的诗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借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的道理。

3问渠那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成长

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爱国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陆游《病起》)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4苟以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表现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远大抱负的名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龟虽寿》)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4老去才虽尽,穷来志益坚。(陆游《醉醒初觉偶作》)

5壮心未与年具老,死去犹能做鬼雄。(陆游《书愤二首》)

自然景色

通过景色描写来表达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

2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对家乡、亲人及朋友的思念之情: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征战、军旅生活: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3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5.古诗分为哪几类

(一)体裁 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哪几类体裁? 诗、词、曲三类. 古诗可分为哪几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今体诗可分为几类? 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 律诗可分为哪几联? 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常见的诗歌题材一般有哪几种?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 (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田园(山水)诗 6、边塞(征战)诗 7、哲理诗等.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写作手法(写作技法)是个大概念,它包含了章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 (一)章法结构:起承转合、线索贯穿、前后照应、前后对照鲜明、过渡自然等.(见姚P56) (二)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方法:可分为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腻、多角度描写(俯仰远近、视觉听觉等)、色彩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侧面、细节)等 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三)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感)、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排比、引用、反复在古诗词中不用) (四)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起兴(比兴)、象征、正衬—衬托(烘托、侧面烘托)、(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化动为静、用典、化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事喻理)、借古讽今、怀古伤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景中藏情或寓情于景)、情中见景、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丰富的想象、联想、含蓄、选用一些……意象渲染出……气氛,等等 + 修辞手法. (二)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方法:可分为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腻、多角度描写(俯仰远近、视觉听觉等)、色彩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侧面、细节)等 . 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6.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