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小雅伐木拼音版

1. 诗经小雅伐

诗经小雅伐

1.诗经小雅小弁翻译

快乐的雅鸟啊,从容飞飞还巢。

人人都过得很好,只有我被忧伤撂倒。我对天有什么罪过?我的错到底是什么?心里忧伤啊,叫我把它奈何! 平坦的大道,长满了野草。

心里忧伤啊,就像棒子舂捣。睡梦里也要长叹,忧伤使我衰老。

心里忧伤啊,头痛身如火燎。 想到桑树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

我尊敬的只是父亲,依恋的只是母亲。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着皮衣的里?上天让我生下来,我的好运在哪里? 密密的柳树,上有蝉鸣嘒嘒.深深的水潭,长着茂盛的芦苇。

像在漂荡的船上,不只漂向哪里。心里忧伤啊,要睡也不容易。

鹿儿奔跑起来,四足轻快如飞。雉鸡早晨鸣叫,呼唤母鸡相随。

好比臃肿的病树,病得不长枝条。我心忧伤啊,难道就不知觉。

瞧那投网的兔子,或许还有人放它。路上有了死人,或许还有人葬他。

君子啊你的居心,为什么这样残酷。我的心多么悲伤,泪流如何能住。

君子听信谗言,好像喝人家的敬酒。君子没有慈心,不肯慢慢推究。

伐树还使绳索拉住,砍柴还要看看理路。真正的罪人轻轻放过,反而把罪名横加给我。

没有高的不是山峦,没有深的不是水泉。君子别轻率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

别让人上我的鱼梁,别让人开我的鱼笱,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哪顾得了我的身后。 [注释] 1、弁(盘pán):“昪(变biàn)”字的假借,快乐。

鸒(遇yù):鸟名,形似鸟,大如鸽,腹下白色。往往千百成群,鸣声雅雅。

又名雅鸟。 2、提提(时shí):群飞安闲之貌。

3、谷:善。 4、罹(离lí):忧。

5、踧踧(迪dí):平易。 6、鞫(居jū):同“鞠”,穷,阻塞。

一说“鞫”读为“艽(交jiāo)”,荒。 7、惄(逆nì):忧思。

捣:舂(冲chōng)。 8、假寐:不脱衣而寐。

这句是说虽在梦中还是长叹。 9、维:犹“以”。

用:犹“而”。忧能伤人,使人早衰老。

10、疢(趁chèn):热病。如:犹“而”。

以上二句是说心忧时烦热而头痛。 11、梓:木名。

可以供建筑和器用。桑梓都是宅旁常栽的树。

这句连下文是说见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 12、瞻:尊仰。

匪:非。 13、依:依恋。

二句说我所瞻依的只有父母。 14、属(主zhǔ):连。

15、罹:唐石经作“离”,附著。以上二句是以衣裘为喻,古人衣裳以毛向外而用布做里子。

毛喻父、里喻母。 16、辰:时运。

在:古读如“慈”的上声。这句是说遭遇不幸。

17、蜩(条tiáo):蝉。嘒嘒(慧huì):蝉声。

18、漼(崔上声cuǐ):深貌。 19、淠淠(配peì):草木众盛貌。

以上四句就所见景物起兴,和上文鸒斯、周道同类,不一定有所比。 20、舟流:言无人操纵随舟自流。

这里的两句和《邶风·柏舟》“泛彼柏舟,泛亦其流”同意。 21、伎伎(岐qí):奔貌。

22、雊(够gòu):雉鸣。 23、坏:读为“瘣(汇huì)”,树木瘿(影yǐng)肿。

24、用:犹“而”。本句“枝”字和下文“宁莫之知”的“知”字谐音。

树木疾而无枝和人的忧而莫知有双关的意思。 25、相:视,见《小雅·伐木》篇注。

投兔:投网之兔。 26、先之:言在兔入网以前先驱走它。

一说“先”读为“掀”,言掀网放兔。 27、墐(尽jìn):埋。

28、维:犹“何”。 29、酬:见《小雅·节南山》篇。

“如或酬之”是说好像有人向他进酒似的,那样乐于接受。“之”指“君子”,“君子”指父。

30、不舒究之:不徐徐加以研究。 31、掎(几jǐ):牵引。

伐大木时用绳牵着树头,要树向东倒就得向西牵,让它慢慢倒下。 32、析薪:劈柴。

扡(侈chǐ):就是顺木柴的丝理赖劈破。以上二句是比。

言“君子”听信谗言,不能徐究,不能依理分析,还不如伐木析薪的人。 33、佗(驮tuó):加。

以上二句是说丢开真有罪的人不管而将罪过加在我的身上。 34、浚:深。

二句说无高非山,无深非泉。山高泉深喻父子之情。

35、由:于。 36、耳属(主zhǔ)于垣:是说将有偷听的人贴耳于墙壁,就是今语“壁有耳”的意思。

37、笱(苟gǒu):捕鱼的竹篓。 38、躬:自己。

39、阅:收容。 40、末四句已见《邶风·谷风》。

这是引谚语表示本身既不见容,日后的事更顾不得了。

2.诗经·小雅的战争诗

《诗经·小雅》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芑》等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时期的武功。《江汉》是写宣王命召虎领兵讨伐淮夷,很快平定了淮夷,班师回朝。宣王册命召虎,赏赐他土地、圭瓒、秬鬯等,召虎乃作召公簋,铭记其事。《常武》写宣王命大将南仲征伐徐国,集中歌颂了王师的威力。如第七章写王师行进迅猛异常,势不可挡,用一连串的比喻,将王师的声威、气概形象具体地表现了出来。又如《小雅·六月》写尹吉甫奉宣王之命,北伐玁狁并取得胜利的事迹。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诗经》中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如《小雅·采芑》写大臣方叔伐荆蛮之事,突出写方叔所率队伍车马之威,军容之盛,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他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曾北伐玁狁扬威,荆蛮因此闻风丧胆,皆来请服。《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中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如末章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凄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采薇》还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 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诗经》——《伐檀》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寘(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编辑本段]解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干:水边。

涟:水波纹。 猗(音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音架):播种。 穑(音色):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音蝉),古制百亩。

狩:冬猎。猎:夜猎。

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通“悬”。

貆(huán):猪獾。一说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古指十万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小兽。 漘(音纯):水边。

沦:小波纹。 囷(音qūn逡):束。

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音孙):熟食,此泛指吃饭。

[编辑本段]翻译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荤啊!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坎坎伐檀”,正如《小雅·伐木》之“伐木丁丁”,并非“劳者歌其事”,当然不必是伐木者所为诗。

诗所称美的“不素餐兮”之君子,自然也非既稼既穑、既狩既猎的劳作者。孟子于此“君子”解释得颇为明确:“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孟子·尽心上》)孟子解诗常常不是贴近诗意说,但这里发挥君子不素餐的意思,并非断章取义。

戴震曰:“讥在位者无功幸禄,居于污浊,盈廪充庖,非由己稼穑田猎而得者也。食民之食,而无功德于民,是谓素餐也。

首二言,叹君子之不用;中五言,讥小人之幸禄;末二言,以为苟用君子,必不如斯,互文以见意。”此说大抵得诗意,只是“首二言”云云,不很准确。

而首二言究竟为赋,为比,为兴,且取意为何,本来有许多不同的意见。苏辙说:“君子之仕于乱世,其难合也如檀之于河。”

范处义以为“檀,木之良者,可以为车之轮辐,今乃伐而真之无用之地”,“犹君子不得进仕,俾之家,食非所宜也”。此两说都是以比意为解。

姚际恒曰:“此首三句非赋,非比,乃兴也。兴体不必尽与下所咏合,不可固执求之。

只是咏君子者适见有伐檀为车,用置于河干,而河水正清且涟猗之时,即所见以为兴,而下乃咏其事也。此诗美君子之不素餐,‘不稼’四字只是借小人以形君子,亦借君子以骂小人,乃反衬‘不素餐’之义耳,末二句始露其旨。”

吴闾生也说:“本意止‘不素餐’耳,烘染乃尔浓缛。”后两说似较合于诗意。

宋玉《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用《伐檀》意也。不过,虽曰“兴体不必尽与所咏合”,却也并不是全没有一点儿映带关系,而在很多情况下,它正是用来构筑诗境的,即如“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亦如“坎坎伐檀兮,真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而且,又何必一定是当日所见呢。

或曰“屈子之作《离骚》,其格调与此相似”(袁金铠),不过《伐檀》非诗中之“君子”自叹身世,故其中所寓之爱憎,非由个人遭际而来,其关切之情,或更深广吧。 《大戴礼·投壶》:“凡雅二十六篇,其八篇可歌,歌《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苹》《伐檀》《白驹》《驺虞》。”

《晋书·乐志上》:“魏武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

钱澄之因此推论道:“以列国‘变风’与《南》《雅》并列而总之为‘雅’,岂以其音节,不以其辞意耶。”“变风”之说本来不可靠,不过《伐檀》即以辞意言,也当算作“正声”,古既有“歌诗必类”之说(《左传·襄公十六年》),则乐与舞与歌,皆当如此,那么《伐檀》的音乐风格当与“古声辞”中的其他篇章近似,故传唱如是也。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诗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篇目之一,甚至中学语文课本亦选为教材,但是对这首诗的主旨及作者身份的看法,其分歧之大却是惊人的,不仅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最早《诗序》以为是“刺贪也。

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仕进耳”;朱熹又以为“。

4.诗经·小雅·小旻 全文

西周无名氏《小雅·小旻》,全文为: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苍天苍天太暴虐,灾难降临我国界。朝廷策谋真邪僻,不知何时能止歇。善谋良策难听从,歪门邪道反不绝。我看朝廷的谋划,确是弊病太多些。

小人叽喳攻异己,是非不分我悲凄。若有什么好谋略,他们全都不肯依。若有什么坏计策,他们全都会同意。我看朝廷的谋划,不知弄到何境地。

占卜灵龟已厌倦,谋划再不向我谈。谋臣策士实在多,就是没有好意见。议论纷纷满庭中,指出弊病有谁敢!就像谋划要远行,真到路上没效验。

如此谋划我悲痛,古圣先贤不效法,常规大道不遵从。近僻之言王爱听,肤浅之见纷聚讼。就像宫室建路上,当然不会获成功。

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有糊涂。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明哲有善谋,有能治国有严肃。就像长流那泉水,不让衰败与陈腐!

不敢空手打虎去,不敢徒步过河行。人们只知这危险,不知其他灾祸临。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为讽刺周代昏庸的统治者而作。综观全诗,作者应该是西周王朝末期的一位官吏,至于是讽刺周幽王还是周厉王,诗无明证,只好用“最高统治者”统而言之。但不论是幽王还是厉王,他们都骄奢腐朽,昏愦无道,是非不分,听信邪僻之言,重用奸佞之臣。

主旨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周朝昏庸的君主不能采纳善谋的诗歌。作者以讽刺的口吻揭露最高统治者重用邪僻而致使“犹谋回遹”为中心,通过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表达方式,一气呵成,词完意足,鲜明地表达了他愤恨朝政黑暗腐败而又忧国忧时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小旻

5.《诗经·小雅,小闵❵》及今译

旻天疾臧,敷于下士。 [旻(mín)天:秋天,此指苍天、皇天。疾威:暴虐。敷:布施。下土:人间。]

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谋犹:谋划、策谋。犹、谋为同义词。回遹(yù):邪僻。斯:犹"乃"、才。沮:停止。]

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臧:善、好。从:听从、采用。覆:反、反而。]

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孔:很。邛(qiónɡ):毛病、错误。]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 [潝(xì)潝:小人党同而相和的样子。訿(zǐ)訿:小人伐异而相毁的样子。]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具:同"俱",都。]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依:依从。]

我视犹谋,伊于胡底。 [伊:推。于:往、到。胡:何。底:至,指至于乱。]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龟:指占卜用的灵龟。厌:厌恶。犹:策谋。]

谋父孔多,是用不集。 [用:犹"以"。集:成就。]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咎:罪过。]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匪:彼。行迈谋:关于如何走路的谋划。]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匪:非。先民:古人,指古贤者。程:效法。]

[大犹:大道、常规。经:经营、遵循。]

维尔言是听,维尔言是争。 [维:同"唯",只有。迩言:近言,指谗佞近习的肤浅言论。争:争辩、争论。]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溃:通"遂",顺利、成功。]

过虽靡止,或圣或否。 [靡:没有。止:礼。靡止,犹言没有礼法、没有法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膴(wǔ):肥。靡膴,犹言不富足、尚贫困。艾: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无:通"勿"。沦胥:沉没。败:败亡。]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暴(bó)虎:空手打虎。冯(pínɡ)河:徒步渡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6.诗经•小雅中二雅的第一篇

2雅是什么,雅有大小雅之分

小雅第一篇: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大雅第一篇: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7.诗经小雅小弁翻译

快乐的雅鸟啊,从容飞飞还巢。

人人都过得很好,只有我被忧伤撂倒。我对天有什么罪过?我的错到底是什么?心里忧伤啊,叫我把它奈何! 平坦的大道,长满了野草。

心里忧伤啊,就像棒子舂捣。睡梦里也要长叹,忧伤使我衰老。

心里忧伤啊,头痛身如火燎。 想到桑树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

我尊敬的只是父亲,依恋的只是母亲。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着皮衣的里?上天让我生下来,我的好运在哪里? 密密的柳树,上有蝉鸣嘒嘒.深深的水潭,长着茂盛的芦苇。

像在漂荡的船上,不只漂向哪里。心里忧伤啊,要睡也不容易。

鹿儿奔跑起来,四足轻快如飞。雉鸡早晨鸣叫,呼唤母鸡相随。

好比臃肿的病树,病得不长枝条。我心忧伤啊,难道就不知觉。

瞧那投网的兔子,或许还有人放它。路上有了死人,或许还有人葬他。

君子啊你的居心,为什么这样残酷。我的心多么悲伤,泪流如何能住。

君子听信谗言,好像喝人家的敬酒。君子没有慈心,不肯慢慢推究。

伐树还使绳索拉住,砍柴还要看看理路。真正的罪人轻轻放过,反而把罪名横加给我。

没有高的不是山峦,没有深的不是水泉。君子别轻率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

别让人上我的鱼梁,别让人开我的鱼笱,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哪顾得了我的身后。 [注释] 1、弁(盘pán):“昪(变biàn)”字的假借,快乐。

鸒(遇yù):鸟名,形似鸟,大如鸽,腹下白色。往往千百成群,鸣声雅雅。

又名雅鸟。 2、提提(时shí):群飞安闲之貌。

3、谷:善。 4、罹(离lí):忧。

5、踧踧(迪dí):平易。 6、鞫(居jū):同“鞠”,穷,阻塞。

一说“鞫”读为“艽(交jiāo)”,荒。 7、惄(逆nì):忧思。

捣:舂(冲chōng)。 8、假寐:不脱衣而寐。

这句是说虽在梦中还是长叹。 9、维:犹“以”。

用:犹“而”。忧能伤人,使人早衰老。

10、疢(趁chèn):热病。如:犹“而”。

以上二句是说心忧时烦热而头痛。 11、梓:木名。

可以供建筑和器用。桑梓都是宅旁常栽的树。

这句连下文是说见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 12、瞻:尊仰。

匪:非。 13、依:依恋。

二句说我所瞻依的只有父母。 14、属(主zhǔ):连。

15、罹:唐石经作“离”,附著。以上二句是以衣裘为喻,古人衣裳以毛向外而用布做里子。

毛喻父、里喻母。 16、辰:时运。

在:古读如“慈”的上声。这句是说遭遇不幸。

17、蜩(条tiáo):蝉。嘒嘒(慧huì):蝉声。

18、漼(崔上声cuǐ):深貌。 19、淠淠(配peì):草木众盛貌。

以上四句就所见景物起兴,和上文鸒斯、周道同类,不一定有所比。 20、舟流:言无人操纵随舟自流。

这里的两句和《邶风·柏舟》“泛彼柏舟,泛亦其流”同意。 21、伎伎(岐qí):奔貌。

22、雊(够gòu):雉鸣。 23、坏:读为“瘣(汇huì)”,树木瘿(影yǐng)肿。

24、用:犹“而”。本句“枝”字和下文“宁莫之知”的“知”字谐音。

树木疾而无枝和人的忧而莫知有双关的意思。 25、相:视,见《小雅·伐木》篇注。

投兔:投网之兔。 26、先之:言在兔入网以前先驱走它。

一说“先”读为“掀”,言掀网放兔。 27、墐(尽jìn):埋。

28、维:犹“何”。 29、酬:见《小雅·节南山》篇。

“如或酬之”是说好像有人向他进酒似的,那样乐于接受。“之”指“君子”,“君子”指父。

30、不舒究之:不徐徐加以研究。 31、掎(几jǐ):牵引。

伐大木时用绳牵着树头,要树向东倒就得向西牵,让它慢慢倒下。 32、析薪:劈柴。

扡(侈chǐ):就是顺木柴的丝理赖劈破。以上二句是比。

言“君子”听信谗言,不能徐究,不能依理分析,还不如伐木析薪的人。 33、佗(驮tuó):加。

以上二句是说丢开真有罪的人不管而将罪过加在我的身上。 34、浚:深。

二句说无高非山,无深非泉。山高泉深喻父子之情。

35、由:于。 36、耳属(主zhǔ)于垣:是说将有偷听的人贴耳于墙壁,就是今语“壁有耳”的意思。

37、笱(苟gǒu):捕鱼的竹篓。 38、躬:自己。

39、阅:收容。 40、末四句已见《邶风·谷风》。

这是引谚语表示本身既不见容,日后的事更顾不得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