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样的诗歌 什么样的诗歌1.【现代诗歌指什么样的诗歌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3.现代诗和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编辑本段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 2.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拜读穿扬兄犀文,其实我提出诗歌大众化的创作倾向,我本身也不具备充足的信心,对这个命题,我内心里也有很多疑惑。一方面我感到现在很多意识流诗歌已经丧失了美学价值,但我本人并不反对意识流,我主张诗坛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人类选择一种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完全可以是多样性的,谁也无法规定和制约;二、同意你的观点,对美的欣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一朵鲜花和一棵野树同样都是美的,只是基于每个人经历和文化意识的不同,产生了喜好;三、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吁编辑审稿时更加注重丰富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以让烟雨的诗歌更加精彩!最后,喜欢穿杨兄讲真话的性格,我历来主张观点多争论和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文化也包括个人的进步!【百穿杨】:说得非常好。我主要是针对另一篇文章的观点。关键的问题是,网络诗歌普遍水平不高,不代表当今诗歌水平和方向,事实是:很多的网络诗歌,已经失去了美学意义,不构成诗歌的要义,这也是你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诗歌若走向真正的复兴和繁荣,需要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谢谢关注,问好朋友![2012-09-11 14:15:17]【绍庆】评论于:2012-09-11 07:36:19 早上来拜读佳作,问好!(:012)(:012) 3.【古代诗歌种什么样的诗句是带有感情,也就是抒情的一般来说,诗句基本都抒情.古诗词的鉴赏分析先从了解诗的背景开始,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为例,这首诗是送别诗,这个首先要清楚,那么,一般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感情主要是对友人的不舍,这个靠积累,做多了就知道了.然后从字词开始分析,单个字“孤”“远”,孤是孤单的意思,远是遥远的意思,这个应该能理解,就是简单的组词注释,然后本身帆是没有思想感情的,是一个客观的食物,但现在诗人用孤单来形容,这是诗人的感情,而不是帆这个事物的感情,寄情于物,或者说是借物抒情.孤单的船帆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浩荡的长江向天际流去.这是这句诗的翻译,你能感觉到浓浓的不舍之情,那么诗所传递出来的不舍之情就是诗人要表达和抒发的情感. 很多的诗都是借物抒情的,你给的第二个诗句也一样,具体的花和鸟是不带有情感的,但是诗人赋予其情感,通过具体的物象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 要了解诗人到底抒发了什么感情,除了要知道诗的背景以外,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一贯的写诗风格都各有不同,这个也是你的语文素养的积累问题.分清楚具体的物象和抽象的物象,而能把诗句准确理解翻译,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也清晰可见了,切不可理解错误. 打了好久,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4.【乐府诗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体裁急】汉代乐府诗 定义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5.我要写诗歌最好看些什么样的诗不管是写什么诗,就算是写现代诗,也需要读 古诗词赋。 年轻人都有文艺情结。个人认为 诗词 是文艺情感 最佳的表达方式,是艺术手法最佳的表达载体,因为它 历史最悠久,往往创作于灵感迸发的瞬间,文字精练短巧、自然鲜有糟粕,处处精华,且它能发散你的思维,不会用过多的无关主题的废话来扰乱你。 我这里有许多好的推荐, 李白的诗、当然不只是教科书上的那些。李商隐的诗,吴文英、柳永的词。还有诗经,赋,我认为 赋 同样也是很好的载体,这里 有几篇具体推荐,是你想做好诗前必须掌握的: 江淹:别赋,恨赋 曹植:洛神赋 司马相如:长门赋 陶渊明:闲情赋(教科书里省去了其中一段已排比、借喻手法描绘爱情的段子,而那段对于启发青年的文艺气质很重要) 当然,外国诗也很不错,当然要看翻译者的水平。这里推荐一位外国诗人,叶芝(也称 叶慈)。 最后说一下,爱情是 诗性的直接原因,生存是 诗性的根本原因。当你萌发来爱意的时候,你就萌发了写诗的欲望,而当你开始思索生命、生存的时候,你的诗便也开始走向的彻底艺术。 相信我,少学 现代诗,当然其中 很好的 可以看。当你认真学习了 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后,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惊喜,真的,它就算拿到现代来审视,都是一篇超赞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