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柳与月

1.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1.【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一、动物类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别离,苦远游: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三、自然现象类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2.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月。

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 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2、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

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

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

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子规、杜鹃、鹧鸪。

表达思乡、思念故国之情。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

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春。

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

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8、秋。

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 哀愁、感伤之情。例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 兽。

《醉花阴》(李清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10、朝阳、红花 春风、花香 柔桑、细草 黄犊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

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晴空一鹤排 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11、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表示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

例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张志和)还有《山居秋暝》(王维)《题李凝幽居》(贾岛)等诗12、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1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1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5、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1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17、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8、桃花:象征美人。19、兰:高洁20、牡丹:富贵 美好21、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22、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2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4、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 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5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2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27、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28、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29、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30、沙鸥:飘零 伤感31、鸟:象征自由32、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3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3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5、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3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4.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象25

月亮的意象分析 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 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 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是月亮成为一个女 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后来被父系氏 族社会放逐的母系社会.相对于当时那战乱频繁,礼教森严的社会,月亮所代表的母系社会理想.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 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 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 的天问 意识和人生喟叹.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 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 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1)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 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 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 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 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 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 征,因而每当入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寄托精神的 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旦古一 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 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 的辩证发展.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持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 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 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相雄浑高古的审 美境界.(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 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 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5.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6.【中国古典诗词的固定意象及其寓意,RT,高中诗歌鉴赏常出与此类

中国古代诗词中“梅”“柳”“草”的隐喻意义“梅”“柳”“草”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它们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分别被赋予特殊的隐喻意义.下面分别加以探讨之.一、\x09梅梅以其独特的禀性为世人所熟知,它由于具有“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诗句)的独特习性,往往被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当作“清高”的化身来加以歌颂.尤其是那些自命清高的诗人,更是对梅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宋代隐逸诗人林逋(和靖)在他的诗作《山园小梅》中,便极力推崇梅的品性,为后人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梅由于“清高”,有时难免有些孤傲.这就使它必然遭到“群芳”的嫉妒,最终难逃“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句)的结局.这一点往往被那些虽有才华却屡遭排挤,而又不愿入俗流的诗人所看重.在他们的笔下,梅宛然成了他们自己的一个化身.最著名的当推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了.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词句中,难道就没有陆游自己的影子吗?二、\x09柳在古代的读音中,“柳”与“留”谐音.因此,当着好友相聚要分别时,往往折一枝柳条赠与对方,它表达的是凄婉的挽留之意.于是,“柳”较多地出现在表达送别情的依依不舍的情境中.如李白的词〈忆秦娥〉中所写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表现的就是这重情境.王维的《渭城曲》,为了表达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将背景放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氛围之中.同时,“柳”又是古代的怨妇发泄怨愤的一种对象.这是因为有的女子当初没有“挽留”住丈夫,送他上京应试,没想到丈夫考中状元当上高官后,就再也不回来了.因此,当这类女子看到柳时,很自然地把它同“留”,同自己被抛弃的命运联系起来.王昌龄的《闺怨》中所写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表现的就是这个意境.三、\x09草“草”长得虽然不起眼,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她成了我国古代诗人虽经挫折却顽强求生的意愿的形象化身.唐代诗人白居易谒见权臣顾况,要求推荐.顾况很看不起他,还拿他的名字开玩笑.白居易面临挫折,毫不气馁,脱口念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其说白居易是在歌颂小草的生命力,不如说他是借小草来安慰自己.正因为“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尽管朝代更迭、世事变迁,小草依然如故,所以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朝代兴衰、世事变迁的见证.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达的都是这种意思。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