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原则

1.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

1.许渊冲老先生翻译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一、柳宗元《江雪》(汉译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二、**《西江月·井冈山》(汉译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释义:中华好儿女胸怀大志,不爱打扮梳妆喜欢军事,好保卫国家。 Most Chinese daughters have a desire strong,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powder the face. 三、李白《静夜思》(汉译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 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 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Oh can it be 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四、李清照《声声慢》(汉译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释义: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五、白居易《忆江南》(汉译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释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的花朵,简直比火还要红艳; 当春天来到时,江里的水,青绿得就像是蓝色的的一样。 At sunrise riverside flowers more red than fire, In spring green river waves grow as blue as sapphire。

2.哪本书分析许渊冲英译诗经

许渊冲作为有史以来韵文中译英、法专家,在国际翻译界享有崇高声誉,其翻译作品不仅是世界非中文读者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好窗口,也为中文读者所深爱。《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诗经》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考虑古今读音之别,并有生僻难认字,中文部分皆加注音。封面、版式美观,极富古意。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一百余部,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他在翻译理论上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集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发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1999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1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内页插图

3.苏轼水调歌头英文翻译及赏析这是翻译家许渊冲的TheMi 爱问知识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许渊冲先生译作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Wine 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

I do not know what time of the year'Twould be tonight in the palace on high。 Riding the wind, there I would fly,Yet I'm afraid the crystalline palace would be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I rise and dance, with my shadow I play。 On high as on earth, would it be as gay?The moon goes round the mansions1 redThrough gauze-draped window soft to shedHer light upon the sleepless2 bed。

Why then when people part, is the oft full and bright?Men have sorrow and joy; they part or meet again;The moon is bright or dim and she may wax or wane3。 There has been nothing perfect since the olden days。

So let us wish that manWill live long as he can!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林语堂先生译作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With cup in hand, I ask of the blue sky,"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4 sphereWhat name this festive5 night goes by?"I want to fly home, riding the air,But fear the ethereal(天上的) cold up there,The jade6 and crystal mansions are so high!Dancing to my shadow,I feel no longer the mortal tie。

She rounds the vermilion(朱砂) tower,Stoops to silk-pad doors,Shines on those who sleepless lie。Why does she, bearing us no grudge7,Shine upon our parting, reunion deny?But rare is perfect happiness--The moon does wax, the moon does wane,And so men meet and say goodbye。

I only pray our life be long,And our souls together heavenward fly!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

“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

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4.三美的诗歌翻译

翻译界对诗歌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翻译大家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他的“以诗译诗”为体现音美、形美和意美找到了解决方法。另一种观点则是以吕叔湘为代表的自由体或白描手法译诗。他指出“以诗译诗”有三个缺点: 即趁韵、颠倒词序以求协律、增删改变原诗意义主张以散文体译诗。

5.求:还是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苏轼的《水调歌头》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

中秋,皓月当空,银光泻地,苏轼想起了分别七年的苏辙。词人举杯望月,心中生起无限遐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出照人”张若虚痴情的追问,在苏轼心中回响。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本词开篇,豪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入,似乎潇洒的带走了一些作者的郁愤。“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同样一种缺陷的美好。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

随着月光的移动,低照在门窗上,照的屋里的词人难以入眠。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但作者知道人之离合与月之圆却是自右而然。既知此理便“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作者乐观的态度:既只要人常在,纵然千里阻隔,也能同赏一轮明月,恍如咫尺相依。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契合人事。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本词意境虚虚实实:文字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孤独的作者终于求得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来消解,只能旷达的一笑而过。

6.《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小传】: 杨巨源(公元755—?),字景山,唐代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年间进士。

由秘书郎擢为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后出任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有诗文集五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唐才子传》卷5有传。 【内容】: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真;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 【注释】: 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 【背景】: 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译文】: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

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赏析】: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新春”就是早春。

“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

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

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

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 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

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

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

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单字赏析】: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 【与春有关的名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子京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韩愈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试题】 1。 第二句中的“才”,“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使人仿佛看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

不但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2。

后两句从反面着笔,用了反衬手法。 请作具体赏析。

答:用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新”,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鲜明的对照,更加表现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