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彼黍

1. 诗经

诗经彼

1.【求古文翻译"遵彼微行"(《诗经》)】

遵彼微行. 沿着墙边小路旁出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7月,第265页译者:程俊英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缝衣裳一之日觱发. 十一月北风呼呼吹二之日栗烈. 十二月寒气刺骨凉无衣无褐. 粗布衣裳都没有何以卒岁. 怎样过冬心悲伤三之日于耜. 正月农具休整好四之日举趾. 二月下地春耕忙同我妇子. 关照老婆和孩子饁彼南亩. 送饭南田充饥肠田畯至喜. 田官老爷喜洋洋【方舟子按:应译做“田官来喝酒赏光”】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九月授衣. 九月女工缝衣裳春日载阳. 春天太阳暖洋洋有鸣仓庚. 黄鹂叽咂枝头唱女执懿筐. 姑娘手提深竹筐遵彼微行. 沿着墙边小路旁爰求柔桑. 采呀采那嫩柔桑春日迟迟. 春天日子渐渐长采蘩祁祁. 采蒿人儿闹嚷嚷女心伤悲. 姑娘心里暗悲伤殆及公子同归. 就怕公子看上把人抢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偏西方八月萑苇. 八月割草好收藏蚕月条桑. 三月动手修桑树取彼斧斨. 拿起斧头拿起斨以伐远扬. 高枝长条砍个光猗彼女桑. 攀着短枝采嫩桑七月鸣鵙. 七月伯劳树上唱八月载绩. 八月纺麻织布忙载玄载黄. 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朱孔阳. 我染红的最漂亮为公子裳. 为那公子做衣裳四月秀葽. 四月远志结子囊五月鸣蜩. 五月知了声声唱八月其获. 八月庄稼要收割十月陨蘀. 十月落叶随风扬一之日于貉. 十一月把那貉子打取彼狐狸. 狐皮剥下洗清爽为公子裘. 好给公子做衣裳二之日其同. 十二月大家聚一起载缵武功. 继续打猎练武忙言私其豵. 留下小猪自己吃献豜于公. 大猪送到公府上五月斯螽动股. 五月里蚱蜢弹腿响六月莎鸡振羽. 六月里蝈蝈抖翅忙七月在野. 七月蟋蟀野地鸣八月在宇. 八月屋檐底下唱九月在户. 九月跳进房门槛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十月到我床下藏穹窒熏鼠. 打扫垃圾熏老鼠塞向墐户. 泥好大门封北窗嗟我妇子. 累完嘱咐妻和子曰为改岁. 眼看就要过年关入此室处. 赶快住进这间房六月食郁及薁.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七月亨葵及菽. 七月里煮葵烧豆汤八月剥枣. 八月把那枣儿打十月获稻. 十月收割稻米香为此春酒. 把它酿成好春酒以介眉寿. 祝贺老爷寿命长七月食瓜. 七月采瓜食瓜瓤八月断壶. 八月葫芦吃个光九月叔苴. 九月麻子好收藏采荼薪樗. 采些枯菜砍些柴食我农夫. 是咱农夫半年粮九月筑场圃. 九月筑好打谷场十月纳禾稼. 十月庄稼要进仓黍稷重穋. 谷子黄米加高粱禾麻菽麦. 栗麻豆麦分开放嗟我农夫. 叹我农夫命里忙我稼既同. 大伙庄稼刚收完上入执宫功. 又要服役修宫房昼尔于茅. 白天出外割茅草宵尔索綯. 晚上搓绳长又长亟其乘屋. 急忙忙盖物顶其始播百谷. 开春要播各种粮二之日凿冰冲冲. 腊月里凿冰冲冲响三之日纳于凌阴. 正月里送进冰窖藏四之日其蚤. 二月里取冰行祭礼献羔祭韭. 献上羔羊和韭菜九月肃霜. 九月天高气又爽十月涤场. 十月扫清打谷场朋酒斯飨. 捧上两壶清香酒曰杀羔羊. 宰了大羊和小羊跻彼公堂. 踏上台阶进公堂称彼兕觥. 高高举起牛角杯万寿无疆. 同声高祝寿无疆。

2.《诗经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 :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 :高梁。行迈:远行;

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 :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3.《诗经 蒹葭》的全文是什么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下面两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未晞”,未干。“湄”水草交接之处,也就是岸边。“跻”,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诗,又是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志,用虚实互相生发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来加强抒情写物的感染力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他第一次的幻觉,明明看见对岸有个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边。“宛在水中央”,这是他第二次的幻觉,忽然觉得所爱的人又出现在前面流水环绕小岛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边。那个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梦境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艰辛去追寻她。这正生动深刻地写出了一个痴情者的心理变态,写出了他对所爱者的强烈感情。而这种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4.《诗经 蒹葭》的全文是什么

蒹 葭⑴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⑶。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⑷。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⑸。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⑼。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si)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i)⒀。

【 注 释 】

⑴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⑵蒹葭(jianjia):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⑶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⑷溯(su)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⑸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⑹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日希)(xi):干。

⑺湄(me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⑻跻(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⑼坻(chi):水中小洲或高地。

⑽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⑾(si)水边。

⑿右:迂回曲折。

⒀(zhi):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