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1. 古诗词行书书法

古诗词行书书法

1.古诗书法作品160字左右 急

一般可以集唐诗N首就可以了,或者写古代长联,如昆明大观楼联(180字):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书法作品中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个人署名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

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

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扩展资料: 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

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

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 作者姓名称为下款。

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

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 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

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

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

3.求700字左右的古文,写书法作品用

700字左右的古文很多,以下仅供参考 《势胜学》[北宋] 薛居正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势易而未觉,必败焉。察其智,莫如观其势。

信其言,莫如审其心。人无识,难明也。

君子之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

心不生恶,道未绝也。未明之势,不可臆也。

彰显之势,不可逆耳。无势不尊,无智非达。

迫人匪力,悦人必曲。受于天,人难及也。

求于贤,人难谤也。修于身,人难惑也。

奉上不以势。驱众莫以慈。

正心勿以恕。亲不言疏,忍焉。

疏不言亲,慎焉。贵贱之别,势也。

用势者贵,用奸者贱。势不凌民,民畏其廉。

势不慢士,士畏其诚。势不背友,友畏其情。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上不疑下,下改逊焉。

不为势,在势也。无形无失,势之极也。

无德无名,人之初也。缺者,人难改也。

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

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

人足自足焉。君子怜弱,不减其德。

小人倚强,不增其盛。时易情不可改,境换心不可恣矣。

天生势,势生杰。人成事,事成名。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懦不成势,攻其弱也。

恶不长势,避其锋也。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

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察人而明势焉。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势者,利也。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伪,下乃媚。

义不张,情乃贱。卑者侍尊,莫与其机。

怨者行险,仁人远避。不附一人,其祸少焉。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振。厄多生智,其性乃和。

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贱者无助,必倚贵也。

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惧,必抑情也。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善念善存,恶念恶运。

以恶敌善,亡焉。人贱不可轻也。

特贵不可重也。神远不可疏也。

势有终,早备也。人有难,不溃也。

《朱子家训》[清]朱用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解厄学》[宋]晏殊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

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

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

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

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

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戒欲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

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治贪以严,莫以宽。

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省身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

待己如人,大计不失。智不及事,非察莫中。

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求实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

人无贱者,惟自弃也。大智无诈,顺乎天也。

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慎言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

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贵者宜谦不宜傲。

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

4.求几首适合毛笔行书书法的诗词

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给你诗名选择喜好的诗词百度之 可得诗词内容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五言乐府~~~~~~~ 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 ~~~~~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 再给你来点古诗词句子 1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蒹葭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诗经 渡易歌 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屈原 离骚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6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卓文君 白头呤 7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9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1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在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1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观沧海 1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1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 短歌行 14 高树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曹植 杂诗其一 15 仰手接飞猿,府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 16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曹植 野田黄雀行 17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 七哀诗 18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左思 咏史 19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 归田园居 2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2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 登池上楼 22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陆凯 赠范晔诗 23 精卫衔其木,将以填沧海。

陶渊明 读《山海经》 24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眺 晚登三山望京邑 2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 26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胡太后 杨白花 2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民歌 敕勒歌 28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薜道衡 昔昔盐 29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咏蝉 30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 在狱咏蝉 3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32 少小季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回乡偶书 33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3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星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不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3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乡 3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黄鹤楼 3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39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临洞庭 4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4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4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凉州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