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镇安唐诗

1.“陶者古诗”的读音是什么

“陶者古诗”的读音是:táo zhě gǔ shī

陶者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

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1]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

2.求一首背诵古诗背景作者简介

赵翼全集

论诗(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论诗(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论诗(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3.用什么古诗来赞美人才辈出

用什么古诗来赞美人才辈出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

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

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

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

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

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

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

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

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

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

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

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

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

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

《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

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

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

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史学

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

《皇朝武功纪盛》等.

4.帮忙找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山中杂诗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①半轮:半圆的月亮。

②平羌: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③发:出发。

④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县峨眉山附近。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 ③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

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 ①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②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③凭:托。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3.独怜:最爱,只爱。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提示:作者被罢官以后,闲居滁州西涧时创作此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①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②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③崔九:崔涤,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④落花时节:春末。

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在岐王宅里经常看见您,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

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画,在这落花时节又碰见您。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竹林掩映的寺院和远处传来的杳杳钟声,似非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就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末二句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

5.论诗 赵翼赏析和翻译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人的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一: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作者介绍: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6.赵翼《论诗》全文

赵翼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