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大全1、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2.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大全1、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唐·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4、《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5、《满江红·喜遇重阳》 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赏析: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重阳节饮酒赏菊。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7、《九日龙山饮》 唐·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赏析: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8、《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赏析:九月九日,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同欢,遥想故园的菊花,大概在战场旁,寂寞地开放吧。 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旧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到了重阳,文人墨客,则常常诗思泉涌,情感难抑。 南陈诗人江总的《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和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是两首著名的重阳佳作。 9、《蜀中九日 》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 “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 4.重阳节的诗句大全一、采桑子 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四、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五、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六、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七、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八、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九、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十、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十一、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十二、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十三、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5.重阳节经典古诗词名句赏析 重阳节古诗大全有哪些1、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 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九日示大圆洪智》 宋·陈与2、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 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 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廖匡图3、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九日》4、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九日雨中》唐·徐5、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6、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 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 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 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 《醉落魄/一斛珠》宋·赵善括7、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 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十日和张少监》唐·徐铉8、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九日寄行简》 唐·白居易9、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祐10、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 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 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九日书怀》元·王冕11、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 且看**放,休待白衣来。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 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漫兴 十八》 元·王冕12、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13、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14、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 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 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九日酬颜少府》唐·高适15、寻诗绕遍一篱花,落叶声中日易斜。 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九日》 清·万夔辅16、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 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九日北楼宴集》唐·权德舆17、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客中九日》 明·王翃18、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 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两绝句》 宋·陈与义19、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九日登山》20、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 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 《九日登鸡鸣山》清·韩畕21、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南宋·文天祥22、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九日遇雨二首》唐·薛涛23、天涯重九。独对黄花酒。 醉拈黄花和泪嗅。忆得去年携手。 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 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清平乐》 宋·石孝友2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玄》25、四时令节惟重九。况此日、逢佳偶。 金菊已花杯有酒。瑶池宴罢,一枝斜插,好作渊朋友。 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 双绾带儿新结就。长情恩爱,随家俭约,素与君同寿。 《青玉案》宋·倪翼周26、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 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今共古,几重阳。 休将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 《鹧鸪天》宋·郭应祥27、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28、身闲身健是生涯。 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朝中措》 宋·范成大29、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 南宋·陆游30、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严维3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32、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唐·杜甫33、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 白衣去后。闲却持杯手。 一笑相逢,落帽年时友。群知否。 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 重阳》 元·李俊明34、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 6.重阳节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7.古诗大全《采桑子.重阳》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像。 寥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文 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 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 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江天万里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 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 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 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 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 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 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 只有**此词不达意,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 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 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 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 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 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江天”句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 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处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诗的形象看作某种概念的象征,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辉。 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并从而又给人以刚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启发。这是诗的最高的意境。 [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这年10月11日,**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