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游原的诗句《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白话文释义: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2.乐游原古诗词有哪些乐游原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2. 不适:不悦, 不快.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思想感情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古诗赏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3.乐游原的古诗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意思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4.乐游原的相关诗词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张九龄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登乐游原 张祜 几年诗酒滞江干,水积云重思万端。 今日南方惆怅尽,乐游原上见长安。 登乐游原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形容乐游原是:“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 唐彦谦称赞乐游原:“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李频描述了春 天乐游原的景色:“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 而“爽气朝 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5.乐游原古诗的意思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古诗的意思: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6.乐游原的诗文/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1、不适:不悦,不快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 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 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古诗赏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 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幼时读李义山这首《乐游原》,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却不知为何。 现在回头想想,应当是因诗的意象使内心产生共鸣,从而由内至外心生出一种孤傲、寂寞、寥落之感,但是内心又还有所向,有所托。总而言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这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一些专家品读此诗时,则是说从诗中看到了灰色的朦胧,看到了逐渐黯淡的夕阳。不知李商隐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意,还是在哀叹唐王朝的日暮途穷。 由此得出的义山诗境显然低沉了许多,既没有初唐时代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时那样雄浑慷慨而又意气风发,也没有杜甫“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沉郁顿挫和悲凉… 但我仍是觉得诗中又隐隐留下了美丽的向往与希望的影子。 难道此诗尽可使心境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情吗?若是如此,真可算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了! 无怪周汝昌先生赏析这首诗时动情地说:“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 乐游原简介 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 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乐游原实际上是由于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三级阶地上的梁状高地。 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樱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 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7.《乐游原》这首古诗有名的诗句是哪一句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8.《乐游原》全诗(包括诗人)一、《乐游原》原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作者是唐朝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三、《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