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今注》高亨

1. 《诗经今注》

《诗经今注》

1.诗经今注今译 台湾这本书评价怎样

号称是台湾最为知名的《诗经》注译本。

是台湾文化总会为了反制**,总会特地请当时最好的学者,对四书、诗经、周易、老庄、春秋等进行今注今译,以推广典籍阅读。当时聘请的学者,包括了南怀瑾、屈万里、林尹、王梦鸥、史次耘、陈鼓应等,堪称一时之选,连续出版了诸子百家的经典。

注译者:马持盈,河南省宜阳县人,1906年生。河南中州大学肄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曾任北平中国大学教授,北平市立商业专科学校校长。著有《中国经济史》及注释《史记今注》、《馨儿就学记》、《苦儿流浪记》等书。

主编:王云五(1888~1979)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祖籍南朗王屋村。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1907年春任振群学社社长。1909年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底任北京英文《民主报》主编及北京大学、国民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等英语教授。1912年,由胡适推荐到商务编译所工作。

网上关于这本书的评价基本上是满分,可以一看

2.湘夫人翻译

屈原《九歌之四·湘夫人①》赏析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帝子降兮北渚,② 目眇眇兮愁予.③ 袅袅兮秋风,④ 洞庭波兮木叶下.⑤ 登白薠兮骋望,⑥ 与佳期兮夕张.⑦ 鸟何萃兮苹中,⑧ 罾何为兮木上?⑨ 沅有芷兮澧有兰,⑩ 思公子兮未敢言.⑾ 荒忽兮远望,⑿ 观流水兮潺湲.⒀ 麋何食兮庭中,⒁ 蛟何为兮水裔?⒂ 朝驰余马兮江皋,⒃ 夕济兮西澨.⒄ 闻佳人兮召予, 将腾驾兮偕逝.⒅ 筑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盖.(19) 荪壁兮紫坛,(20) 播芳椒兮成堂.(21) 桂栋兮兰橑,(22) 辛夷楣兮药房.(23) 罔薜荔兮为帷,(24) 擗蕙櫋兮既张.(25) 白玉兮为镇,(26) 疏石兰兮为芳.(27) 芷葺兮荷屋,(28) 缭之兮杜衡.(29) 合百草兮实庭,(30) 建芳馨兮庑门.(31) 九嶷缤兮并迎,(32) 灵之来兮如云.(33) 捐余袂兮江中,(34) 遗余褋兮醴浦.(35) 搴汀洲兮杜若,(36) 将以遗兮远者.(37) 时不可兮骤得,(38) 聊逍遥兮容与.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 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 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 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 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 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 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 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 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 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 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 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 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 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 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把我的夹袄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 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①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一说即舜二妃娥皇和女英.②帝子:犹天帝之子.因舜妃是帝尧之女,故称.③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发愁.④袅(niao3鸟)袅:绵长不绝的样子.⑤洞庭:洞庭湖.⑥登:此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补.白薠(fan2烦):一种近水生的秋草,或谓乃“苹”之误.骋望:放眼远眺.⑦佳期:与佳人的约会.张:陈设.⑧何:此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补.萃:集聚.苹:水草名.⑨罾(zeng1增):鱼网. ⑩沅、醴:沅水和澧水,均在湖南.醴,《楚辞补注》引一本作澧,下同.茝(zhi2止):即白芷,一种香草. ⑾公子:指湘夫人. ⑿荒忽:犹“恍惚”,迷糊不清的样子. ⒀潺湲: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⒁麇:一种似鹿而大的动物,俗称“四不象”. ⒂蛟:传说中的龙类动物.裔:边沿. ⒃皋:水边高地. ⒄济:渡.澨(shi4逝):水边. ⒅腾驾:驾着马车奔驰.偕逝:同往. (19)葺(qi4气):编结覆盖.盖:指屋顶. (20)荪:香草名.紫:紫贝.坛:中庭,楚地方言. (21)椒:花椒,多用以除虫去味.成:借作“盛”. (22)栋:屋梁.橑(lao3老):屋椽. (23)辛夷:香木名.楣:门上横梁.药:即白芷. (24)罔:同“网”,编结.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帷:幕帐. (25)擗(pi3癖):掰开.櫋(mian2棉):檐间木. (26)镇:镇压坐席之物. (27)疏:分列.石兰:香草名. (28)芷:白芷.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 (29)缭:缠缭.杜衡:香草名. (30)合:会集.实:充实. (31)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 (32)九嶷:湖南九嶷山,即传说中舜的葬地.缤:众多纷杂的样子. (33)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 (34)袂(mei4妹):扬雄《方言》释为“复襦”,也就是夹袄.高亨《诗经今注》以为系“祑”的传写之误,作佩囊解. (35)遗:丢下.褋(die2蝶):单衣. (36)搴(千):摘取.汀洲:水中或水边平地.杜若:香草名. (37)遗(wei4味):赠送. (38)骤:骤然,立即.。

3.目前谁的诗经译注最好

最好是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注释,有白话翻译,有收藏价值。程俊英先生对自己《诗经译注》并不很满意,因为诗是不可译的,翻译诗歌意思容易传达,韵味却会丧失殆尽。

想要深入研究,最好是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中华书局。有非常详细的注释,没有白话翻译。这个版本被收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很有价值。

比较常见的版本还有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中华书局。个人认为比较而言,程俊英的版本更好。

另外还有高亨的《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本书的意识形态性较强,建议算了。

4.《诗经·陈风·月出》注释、翻译、赏析、关键字注音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①,佼人僚兮②。

舒窈纠兮③,劳心悄兮④。月出皓兮,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⑥。月出照兮⑦,佼人燎兮⑧。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⑨。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 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

"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④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⑤懰(lǐu):妩媚。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我们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

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难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

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如今我们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我们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

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月出》是陈国的民歌,是一首情诗。

诗人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