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经叔于田 诗经叔于田1.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出自《诗经》的哪一篇《大叔于田》,《诗经·郑风》第四篇。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十句。以铺张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打猎的具体场面,塑造了一个能骑善射的青年猎手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原文: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译文】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起大车四马奔。手拉缰绳如执组,骖马真似舞翩翩。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齐点燃。袒身赤膊斗猛虎,从容献到主公前。三哥请勿太轻率,老虎伤人提防严。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毛色黄。服马马头高抬起,骖马整齐如雁行。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烧得旺。三哥射箭箭法准,驾车本领也高强。勒马止步弯下腰,纵马奔驰松马僵。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杂色毛。服马齐头又并进,骖马如手双协调。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熊熊烧。三哥控马渐慢行,三哥放箭渐稀少。打开箭筒箭收起,拉过弓袋弓放好。 2.国风·郑风·叔于田的介绍《国风·郑风·叔于田》《诗经·郑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出自《诗经》。此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而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诗经大叔于乘什么意思诗经--《大叔于田》 叔于田,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 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 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 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注释: 乘乘马:音成盛,乘四马大车 骖:音参,车辕外侧两马 薮:音擞,沼泽地带 裼:音檀西,赤膊 暴虎:徒手搏虎 公所:君王的宫室 狃:音纽,反复做某事 抑:发语词 磬:音庆,纵马驰骋 忌:助词 掤:箭筒盖 鬯:弓袋 赏析: 《大叔于田》描述“大叔”乘车出外打猎的经过,赞美了大叔娴熟的驾御技能,高超的射技和英武勇敢。诗的描写突出了大叔射御的动作,火烧的场面,尤其是空手打虎的细节,刻划出一个生动、鲜明的贵族猎人形象。 4.诗经中描写君子的诗句,除淇奥叔于田 作者:佚名(先秦)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作者:佚名(先秦) 叔于田,乘乘马。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 袒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 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 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 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猗嗟 作者:佚名(先秦)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5.《诗经闵域小子》是谁做的《闵予小子》是“嗣王(即成王)朝于庙”(《毛诗序》)之诗。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春秋时期正规的作战方式,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出兵不过十万,相约野战。春秋以后是攻城战为主。 为巩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在洛邑营建新的都城,作为西周的东都,由周公留守,当时的国都还是镐京,被称为宗周。西周覆亡,周平王东迁,成周才成为国都。 《周书·康诰》西周时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 《国风·郑风·叔于田》属于一首诗歌,是先秦时期所著,出自《诗经》。此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而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 6.为什么诗经中的郑风大部分都是爱情诗“郑风”中绝大部分是情诗,这虽同郑国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同郑国的风俗习惯密不可分。 从《溱洧》一诗看,郑国的上巳节,实际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正因为郑国保留着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如郑厉公四年(前六九七),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雍姬问她的妈妈:“父亲与丈夫哪个亲近些?”她的妈妈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罢了,而丈夫却个个男人都可做。”一个世家命妇居然用这种亵渎礼教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女儿,郑国一般人民的男女观念,那就更可想而知了。 懂得了这点,再读郑风中那些大胆的情诗,也就好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