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周颂烈文朗读

1. 诗经周颂烈文

2. 诗经.周颂.烈文

诗经周颂烈文

1.风雅颂的代表作风、雅、颂.都有那些代表的文章

《诗经·郑风·子衿》 原 文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诗经 卫风 伯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诗经·小雅·鹿鸣》三首 鹿鸣之什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々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々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诗经·周颂》 1.《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2.《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3.《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4.《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2.《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题解:周王亲耕农田,祭神劝农。

原 文

译 文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

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译文: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3.《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4.《大学》在明代曾经被翻译成什么文字

《大学》在明代曾经被翻译成拉丁文。

利玛窦在多封信中明确说他翻译了《四书》,并把它寄回了欧洲,如他在1594年11月15日的信中说:“几年前(按为1591年)我着手翻译著名的中国《四书》为拉丁文,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伦理格言集,充满卓越智能的书.待明年整理妥后,再寄给总会长神甫,历时你就可以阅读欣赏了。”(《利玛窦书信 集》,143页)这本书至今下落不明.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这本书在中国长期被作为入华耶稣会士的中文课本,并成为后来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4—1692)等人所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s Sinarum Philosophus)底本.这只是一种意见,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原稿是会找到的,因为利玛窦明确说过,他寄回了罗马。

诗经.周颂.烈文

1.风雅颂的代表作风、雅、颂.都有那些代表的文章

《诗经·郑风·子衿》 原 文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诗经 卫风 伯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诗经·小雅·鹿鸣》三首 鹿鸣之什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々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々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诗经·周颂》 1.《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2.《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3.《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4.《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2.《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题解:周王亲耕农田,祭神劝农。

原 文

译 文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强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

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

绵绵其麃。

载获济济,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飶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译文: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在才这样,

不是今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3.《诗经·周颂·载芟》的译文

译文如下: 又除草来又砍树, 田头翻耕松土壤。

千对农人在耕地, 洼地坡田都前往。 家主带着长子来, 子弟晚辈也到场, 有壮汉也有雇工, 地头吃饭声音响。

妇女温柔又娇媚, 小伙子们真强壮。 耜的尖刃多锋利, 南面那田先耕上。

播撒百谷的种子, 颗粒饱满生机旺。 小芽纷纷拱出土, 长出苗儿好漂亮。

禾苗越长越茂盛, 谷穗下垂长又长。 收获谷物真是多, 露天堆满打谷场, 成万成亿难计量。

酿造清酒与甜酒, 进献先祖先妣尝, 完成百礼供祭飧。 祭献食品喷喷香, 是我邦家有荣光。

献祭椒酒香喷喷, 祝福老人常安康。 不是现 在才这样, 不是今 年才这样, 万古都有这景象。

诗歌赏析: 这篇诗是周王在秋收后用新谷祭祀宗庙时所唱的乐歌。它创作的时代,从诗的内容、在《周颂》中的编排及其艺术风格来看,当在成王之后,晚于《臣工》、《噫嘻》等篇。

全诗三十一句,不分章,但有韵,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几篇有韵诗中用韵较密的一篇。它的内容记述了西周前期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也是历来被历史学家重视的篇章。

它为研究西周社会形态,了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在现代,它的历史文献价值,要超过文学价值。 全诗虽未分段,其叙事自成段落,层次清楚,依次叙述以下内容: 首四句写开垦。

描写了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呈现热烈的春耕大生产景象。“千耦其耘”的“耘”字,单释为除田间杂草,与“耕”合用则泛指农田作业。

开垦时重在耕(翻掘土壤),这里是为了用韵,略为“耘”,实即“千耦其耕”。所谓“耦耕”,是上古一种耕作方式,即二人合作翻掘土壤。

如何并力,可有几种形式,如挖掘树根,宜对面合作;开沟挖垅,不妨并肩;盖使用耒耜翻地,必须一推一拉。这里言“千耦”,是言极多,从低洼地到高坡田,遍布田野,开垦面积多,出动的劳动力多,这只可能是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性质的大生产。

第五至第十句写参加春耕的人,男女老少全出动,强弱劳力都上场,漂亮的妇女,健壮的小伙,在田间吃饭狼吞虎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据文献所载,周王是全部土地的所有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他只直接拥有一大片土地,以封建形式将土地分封下去,他取贡赋,并有权随时收回土地。

所以被分封者只有较长期的、较固定的使用权,各土地领主又以同等形式分给下属,这样可以层层分下去,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当时的家庭实际是家族,以家长为首,众兄弟、子孙多代同居,这种土地分配和家庭结构形式,在诗中都反映了出来。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写播种。锋利的耒耜,从向阳的田地开播,种子覆土成活。

“啊!多么锋利的耒耜!”“播下百谷就出芽!”在这赞叹声中饱含着欢欣,反映出金属(青铜)农具的使用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十五至第十八句写禾苗生长和田间管理。

“驿驿其达”,“厌厌其苗”,也是赞叹中饱含喜悦;“緜緜其麃”,表示精心管理,努力促进作物生长,表现了生产的热情。 接下去三句写收获。

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以“万亿及秭”形容露天堆积的谷物广大无边,表现丰收的喜悦。“万亿及秭”一句是全诗的转折处。

此句以上是写农事,从开垦叙述到收获;此句以下则转人祭祀和祈祷,可以说是诗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前四句写制酒祭祀,是全诗的思想中心,表明发展生产是为烝祖妣、洽百礼、光邦国、养耆老。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答祖先,光大家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这也是周代发展生产的根本政策。

周代制酒主要用于祭祀和百礼,不提倡平时饮酒。末尾三句是祈祷之辞,向神祈祷年年丰收。

《毛诗序》云:“《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后人多以此篇为不限于藉田祀神之用,与《丰年》诗大致相同,亦可为秋冬祀神之诗。

全诗叙述有层次、有重点,初言垦,继言人,言种,言苗,言收,层层铺叙,上下衔接;至“万亿及秭”而承上启下,笔锋转势,言祭,言祷。在叙述中多用描写、咏叹,时或运用叠字、排比、对偶,押韵而七转韵,都使全诗的行文显得生动活泼,这在《周颂》中是相当突出的。

对诗中所反映的农政思想,龙起涛《诗经本事》有一段评析文字很有参考价值,兹录于下:“此篇春耕夏耘,备言田家之苦;秋获冬藏,极言田家之勤。至于烝祖妣,洽百礼,供宾客,养耆老,于慰劳休息之中,有坚强不息之神焉,有合众齐力之道焉,有蟠结不解之势焉。

是以起于陇亩之中,蔚开邦家之基;以一隅而取天下,其本固也,此之谓农战。”(朱守亮《诗经评释》引)。

4.《大学》在明代曾经被翻译成什么文字

《大学》在明代曾经被翻译成拉丁文。

利玛窦在多封信中明确说他翻译了《四书》,并把它寄回了欧洲,如他在1594年11月15日的信中说:“几年前(按为1591年)我着手翻译著名的中国《四书》为拉丁文,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伦理格言集,充满卓越智能的书.待明年整理妥后,再寄给总会长神甫,历时你就可以阅读欣赏了。”(《利玛窦书信 集》,143页)这本书至今下落不明.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这本书在中国长期被作为入华耶稣会士的中文课本,并成为后来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4—1692)等人所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s Sinarum Philosophus)底本.这只是一种意见,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原稿是会找到的,因为利玛窦明确说过,他寄回了罗马。

5.诗经 中庸 博学

《中庸》里引用的《诗经》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

古今学者都认为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孔伋。孔伋,字子思(公元前483~前402)是孔鲤的儿子,鲁缪公的老师,是战国初年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后代尊他为“述圣”。古代学者认为“中庸”是指天下的正道和定理,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和一切思维行动的准则。

《中庸》是子思根据孔子的语录,继承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系统阐发篇章,编辑成书的。孔门的心法就是做人的道德。

子思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念中的“诚”是世界的本原,“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子思在《中庸》里多次引用《诗经》的诗句,用以阐释孔子的儒家思想。

为了比较系统地同时学习《诗经》和《中庸》,以便更好地古为今用,将《中庸》里引用的《诗经》诗句加以辑录和解读如下:(在学习中应分清其中的封建性糟粕和民主性的精华,批判地有选择地吸取其有益的思想素养。) (一)《诗》云:“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中庸·第十二章(知物)》) 解读:《诗经·大雅·早麓》说:“老鹰高飞至蓝天,鱼儿跳跃入深渊。”

意思是说中庸之道,上能高达九宵,下能及于深渊。(二)《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第十三章〈笃行〉》) 解读:《诗经·豳风·伐柯》说:“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斧柄的样式就近在眼前。”手持着斧柄作为样品模式去砍伐木材来制作斧柄,斜着眼睛就看得见,但是因为没有用规矩衡量尺寸,总觉得新旧斧柄相差甚远。

所以君子要用合乎人道的原则去治理众人,直到他们改正错误为止。(三)《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第十五章(齐家)》) 解读:《诗经·小雅·棠棣》说:“夫妻相爱感情深,犹如琴瑟齐弹秦。兄弟相处意融洽,全家和睦乐陶陶。

家庭和乐万事兴,妻子儿女皆欢欣。”孔子说:“这样,父母就会感到顺心如意了吧!” (四)《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中庸·第十六章(齐家)》) 解读:《诗经·大雅·抑》说:“鬼神之降临,不可预测其行迹,怎么可以懈怠不恭敬呢?”鬼神的行迹本来是隐匿虚无的,但其功德又那样明显,从隐微到明显,至诚的德行就这样掩盖不住!(五)《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中庸·第十七章(知天)》) 解读:《诗经·大雅·假乐》说:“贤明快乐周成王,美德显赫真辉煌。安民任贤皆适宜,天赐福禄永安享。

上天保佑周成王,不断赐福兴周邦。”所以说,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承受天命而成为君王。

(六)《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中庸·第二十六章(博学)》) 解读:《诗经·周颂·维天之命》说:“上天的定理运转深远,而且永不停止。”这大概是说天之所以成为天的道理。

“呜呼,难道还不明显,周文王的品德多么高尚纯洁!”这大概是说周文王之所以被尊谥为“文”就是因为他的高尚纯洁的品德永不停息。(七)《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其此之谓与!(《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 解读:《诗经·大雅·烝民》说:“既明理又机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这句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八)《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中庸·第二十九章(明辨)》) 解读:《诗经·周颂·振鹭》说:“他在本国不被人憎恨,来到朝廷也不被人厌恶。早起晚睡勤于政事,美誉永久受到赞扬。”

君子没有不先做到这样而后才誉满天下的。(九)《诗》曰:“衣锦尚絅。”

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卫风·硕人》说:“里面穿着锦缎,外面罩着麻纱衣。”这是因为讨厌锦衣的纹彩太鲜艳了。

所以,君子为人处世的哲学在于:外表暗淡低调,而其内心美德才会日渐彰显;小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是,外表明显张扬,而日久天长便会日渐消亡,君子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平淡而含意深刻,外表简朴而富有文采,外表温和而富有哲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要先从自己做起才能教育别人,知道细小的事情会演变成重大事件。果能如此,就可以跻身于品德高尚的圣人行列。

(十)《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正心)》) 解读:《诗经·小雅·正月》说:“鱼儿虽然潜伏在深渊,仍然清晰可辨。”因此,君子在内心深处反省自己而不内疚,也就问心无愧。

可见,别人做不到像君子那样的原因,大概。

6.国学经典 大学的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

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

《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

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