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大雅瞻卬古文网译文

1. 诗经.大雅.瞻

诗经.大雅.瞻

1.求《诗经·大雅·瞻昂》的翻译

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鞫人忮忒。

谮始竞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译文抬起头来望昊天,不肯对我施恩情。

天下长久不太平,大祸降临在人境。国家无法得安定,士卒人民都累病。

好比蟊贼害禾稼,没完没了不得宁。罪恶之网不收起,人民苦难永难停。

别人有了好土田,你却占有搞盘剥。别人有了老百姓,你又强行去抢夺。

这人本是无辜者,你要把他来捕捉。那人本应有罪过,你却替他来开脱。

聪明男子建成城,聪明女人使城倾。可恨此妇太聪明,变成枭鸱发恶声。

女人多嘴舌头长,祸乱都由她造成。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

王行暴政无人教,就因爱把妇人听。诬告害人多诡计,先行诽谤后背弃。

难道这样还不够。为啥继续做恶事?商人唯求三倍利,主持政事岂相宜?妇人不肯做女工,停止养蚕和纺织。

上天为啥施责罚?神灵怎不赐福祥?披甲夷狄你不管,反而怨恨把我伤。天灾人祸不忧虑,人君威仪尽丧亡。

忠臣贤士都离去,国家困病多灾殃。上天降下罪恶网,多如牛毛密如雨。

忠臣贤士都离去,我的心里多忧虑。上天降下罪恶网,灾难临近无处藏。

忠臣贤士都逃亡,我的心里多忧伤。槛泉泉水涌不息,泉水源头深无底。

我的心中多忧戚,难道只从今日起?我生之前无灾祸,我生之后灾祸已。高远无边老天爷,一切无不可畏忌。

伟大祖先不可辱,子孙后代应救济。赏析 这是一首尖锐讽刺和严正痛斥昏庸荒淫的周幽王宠幸褒姒,斥逐贤良,败坏纪纲,倒行逆施以致政乱民病,天怒神怨,国运濒危的诗。

言辞凄楚激越,既表现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又抒发了他疾恶如仇的愤慨。 关于诗的作者,《毛诗序》说:“凡伯刺幽王大坏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而《序》谓凡伯作,则未有考。

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诗,在厉王末,至幽王大坏时,七十余年矣,决非一人,犹家父也。’然亦不必辩。”

郑振铎说:“有心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板》是警告,《瞻卬》与《召旻》则直接破口痛骂了。”

(《插图本中国文字史》)其实,诗的作者究竟是谁,无关宏旨。就诗本身推论,我们认为这首诗出自一位心地正直、关心国事,但又受到排挤、极不得志的西周宗室或朝廷官员之手。

全诗七章。首章总言祸乱。

天降灾祸,时局艰困,国运危殆,生灵涂炭。“天”,既指自然界的天,亦指人间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害人虫不亡,则人民的灾难就永远不会有结束之期。“蟊贼”喻指幽王、褒姒之流,“罪罟”实指他们多设科条以陷人之事。

只此四句已说尽幽王时乱象。二章形容政刑颠倒之状,承首章“蟊贼”、“罪罟”生发,通过两个“反”字,两个“覆”字,揭露了统治者黩货淫刑的罪状。

三章言致祸之由,认为女宠是祸乱的根源。四章写褒姒无中生有,陷人于罪,斥责她干预朝政,祸国殃民。

五章申诉幽王听信褒姒谗言,不虑国政,忌恨贤臣,致使人亡国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忌恨贤能,任用小人;谏言难进,妇言是听;骄侈怠惰,威仪不谨。

这就是幽王的所作所为!六章哀贤人之亡,抒发忧时忧国之情,言辞剀切。末章自伤生逢乱世的不幸,希望幽王改悔,以劝戒作结。

《瞻卬》塑造了一位疾恶如仇、悯时忧国的诗人形象。他对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的批判;对贤人之亡、国运濒危,又深感惋惜,痛心疾首。

他气愤填膺,言辞尖锐,指出了幽王的昏愦偏听、黩货乱刑、听信妇言、斥逐贤臣;指出了褒姒的狡黠邪恶、诡计多端、造谣毁谤、出尔反尔。对他们罪恶行径所作的揭露,诚如方玉润所说,是“穷形尽相,不遗余力”(同上)。

诗人深忧的根本原因非个人不幸,而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方玉润说:“诗之尤为痛切者,在‘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二语,……夫贤人君子,国之栋梁;耆旧老成,邦之元气。

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此何如时耶?盖诗必有所指,如箕子、比干之死与奴,故曰:人之云亡,而邦国殄瘁也。倘使其人无足重轻,虽曰云亡,又何足殄人邦国也耶?惜无可考耳。

然而痛矣。”(同上)贤臣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国脉将绝,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

2.诗经·大雅·瞻印的具体内容

瞻 卬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懠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可巩。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3.诗经中,哲成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哲成”:意旨冀望男孩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英雄人物。出自:《大雅·瞻卬》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原文节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译文: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扩展资料

此诗痛斥了周幽王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罪恶,抒发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和嫉恶如仇的愤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年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

全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每章十句,余四章每章八句。诗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处。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颇有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

因此,诗人作这首《大雅·瞻卬》讽刺之。此诗与《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为同类作品。

4.有没有《诗经》中的著名诗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谷风·北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不行了,打诗太累了,LZ这些应该够了吧

5.诗经中“雅”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什么

《诗经》的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合称“二雅”。 对于《雅》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的字义为“正”,由“正”联系到“政”,从“政”的小大来解释雅有小大之别。

朱熹《诗集传》则从《小雅》和《大雅》的内容方面加以解释:“正《小雅》燕享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陈戒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综合各家的说法,从诗的风格、声调、内容几方面加以解释,认为“大略《小雅》多燕享赠答、感事述怀之作;《大雅》多受□陈戒、天人奥蕴之旨”。

他的说法大体上符合《二雅》的实际情况,但对于“雅”的意思未作进一步的诠释。近代学者多从音乐方面加以解释。

有说“雅”即“秦声”,是秦地之乐。有说“雅”借为“夏”,指夏民族所居之地,即西周王畿地区,雅音即夏音,亦即西周王畿地区的乐歌。

今人也多以为“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乐调。即所谓“官调”,与“风”为地方乐调相对而言,大小之分,也与乐调有关。

关于“二雅”的创作年代和作者,大致可以认为:《小雅》中的大部分和《大雅》中的一部分是西周末期和春秋初期的作品,《小雅》的大部分作品出自各级贵族之手,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几乎全是贵族作品。如《小雅·节南山》,《小序》说:“家父刺幽王也。”

按此诗末章有“家父作诵,以究王□”之语。何休《公羊传注》:“家,采地;父,名也。”

则此诗的作者为周幽王时的家父。《小雅·巷伯》,《小序》说:“刺幽王也。”

此诗末章有“寺人孟子,作为此诗”之语,则此诗作者是宦人孟子,唯其名不详。《大雅·桑柔》,《小序》说:“芮伯刺厉王也。”

芮伯即芮良夫。《左传·文公元年》载秦穆公引芮良夫诗:“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这几句都见于此诗第13章,则此诗自是周厉王时芮良夫所作。《大雅·崧高》,《小序》说:“尹吉甫美宣王也”,此诗末章有“吉甫作颂,其诗孔硕”之语。

又《大雅·□民》,《小序》云:“尹吉甫美宣王也”,此诗末章有“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之语,都与《小序》合,则此二诗均为周宣王时辅政大臣尹吉甫所作。 《雅》诗大部分是奴隶主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或宴会时演唱的乐歌,其思想性总的来说当然不如《风》诗,但它却从另一角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其内容主要有:①周民族的史诗:如《大雅》的《生民》、《公刘》、《□》、《皇矣》、《大明》便是其中的优秀篇章。这些诗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诞生、成长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写起,中间叙述周人远祖公刘率众由邰迁豳和太王古公□父由豳迁居岐下建国立业的事迹;然后写文王伐密、伐崇,受命安天下;最后写武王伐纣、扬威克商,建立周王朝。

这组诗歌颂了周民族创业开国的英雄人物和先王,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周人的起源、发展和建国史,是珍贵的历史画卷。②政治讽刺诗:这类诗在《雅》诗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如《大雅·桑柔》直接指斥周厉王为政暴虐,执政大臣贪残害国。

《大雅·瞻□》对宠幸褒姒、昏庸荒淫、祸国殃民的周幽王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痛斥。《小雅·正月》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昏庸腐朽与残暴。

《小雅·巧言》对周王听信谗言,酿成乱事,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些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种种矛盾。

③《雅》诗中也包含有一些直接反映劳动人民呼声的民间歌谣。如《小雅·苕之华》写出了奴隶们在死亡线上艰难挣扎的惨景,喊出了他们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痛苦欲绝的呼号。

《小雅·何草不黄》在征夫的愤怒控拆中反映了兵役、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④《雅》诗中还有一些恋歌和怨歌。

如《小雅·隰桑》便是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之歌;《小雅·采绿》是妇人思夫之辞;而《小雅·谷风》则是被遗弃的妇女对忘恩负义的丈夫的指责,充满了痛苦忿怒之情。⑤农事诗和畜牧诗也是《雅》诗的内容之一。

如《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对周代的社会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均有反映。《小雅·无羊》极写牛羊蕃盛,畜牧兴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情况。

⑥《雅》诗的饮宴诗也不少。如《小雅·鱼丽》、《小雅·庭燎》、《小雅·宾之初筵》等都极写贵族们宴饮场面,反映了统治阶级日趋豪华奢侈的生活。

《雅》诗一般篇幅都较长,如《大雅·抑》长达12章,144句,468字。句法、用韵都较整齐,布局谨严,组织完密。

《雅》诗的语言一般不如《风》诗通俗易懂,且多抽象议论。但有的诗如《小雅·无羊》写牧场上人畜的动态,牛羊的壮健、驯良,牧人技术的高明,以及对好年成的向往,都写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比同样题材的《鲁颂·□》显得更有文采。

在风格上,《雅》诗庄重而舒缓,表现出典重文雅的特色。尤其《小雅》中的一些诗还颇长于抒情,如《小雅·采薇》卒章便抒发了久役将归的征夫又悲又喜的复杂情怀,写得情景交融,极为真切动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