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沔水赏析

1. 诗经沔水

诗经沔水

1.谁能翻译《诗经·小雅·沔水》

原文】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1。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2。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3。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4?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5。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6。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7。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8。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9?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10。

【注释】

1、沔(音免miǎn):水涨满的样子。朝宗于海:以百川归东海喻百官拜天子。

2、鴥(音玉yù):鸟疾飞的样子。隼:鹘,鹰类。

3、邦人:国人。

4、念乱:考虑祸乱。

5、汤汤(音商shāng):《郑笺》:“汤汤,波流盛貌。”

6、不迹:不遵循法则办事。《毛传》:“不迹,不循道也。”载起载行:《集传》:“言忧念之深,不惶宁处也。”

7、弭(音米mǐ):停止,消除。

8、率:沿,《郑笺》:“率,循也。”

9、讹言:谣言,《郑笺》:“讹,伪也。”惩:《毛传》:“惩,止也。”

10、敬:同儆,警戒。《释名?释言语》:“敬,警也。恒自肃警也。”

【译文】

漫漫水流向东方,百川汇聚入海洋。

鹞子展翅疾又急,时而停落时而翔。

可叹同姓诸兄弟,还有国人和朋友。

没人肯把祸乱想,试问谁人无爹娘?

漫漫水流向东方,浩浩荡荡入海洋。

鹰隼展翅疾又急,时而低飞时上翔。

想起做事不正道,行坐不安心里慌。

满怀惆怅多忧伤,哪能随便把它忘。

鹞子展翅疾又轻,掠过平地向山陵。

民间谣言纷纷起,为啥没人去澄清。

望我朋友要警惕,谗言兴起要小心。

2.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沔水》的翻译、及第三段的第一句是什么

【题解】诗人忧乱畏谗,劝戒朋友。

【原文】沔彼流水1,朝宗于海2。鴥彼飞隼3,载飞载止4。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5。莫肯念乱6,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7。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8,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9。鴥彼飞隼,率彼中陵10。

民之讹言11,宁莫之惩12?我友敬矣13,谗言其兴。【译文】漫漫水溢两岸流,倾注大海去不休。

天上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

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漫漫流水两岸溢,水势浩荡奔腾急。天上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

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天上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

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注释】1.沔(miǎn):流水满溢貌。

2.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后来借指百川归海。3.鴥(yù):鸟疾飞貌。

隼(sǔn):一类猛禽,我国常见的有游隼等。4.载:句首语助词。

5.邦人:国人。6.念:"尼"之假借,止。

7.汤(shānɡ)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8.不迹:不循法度。

9.弭(mǐ):止,消除。10.率:沿。

中陵:陵中。陵,丘陵。

11.讹言:谣言。12.惩:止。

13.敬:同"警",警戒。 【赏析】 《沔水》一诗,《毛诗序》以为是“规宣王”之作,语甚概括,但未言所规者为何事。

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忧乱之诗”。就诗的内容来看,朱说近是。

不过就诗论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故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谓“这首诗似作于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

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忧之,因作此诗。”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

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

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形象。

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

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

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

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曰:“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今人程俊英就此评论说:“寺院钟鼓声,悠远深长,庄严肃穆,但同时又是周而复始,单调划一,在情调上同这首诗实在相去甚远,不知何以会有此比喻。

此诗三章,初因乱不止而忧父母,继以国事不安而忧不止,终以忧谗畏讥而告诸友,笔端跳跃不停,无迹可寻,反映了作者因祸乱而心绪不宁的心理状态。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它,还是《乐记》所谓‘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来得恰当。”

(《诗经注析》)这是很有见地的。(贾海生)本文来源于孔子学院 .cn/。

3.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沔水》的翻译、及第三段的第一句是什么

【题解】诗人忧乱畏谗,劝戒朋友。

【原文】 沔彼流水1, 朝宗于海2。 鴥彼飞隼3, 载飞载止4。

嗟我兄弟, 邦人诸友5。 莫肯念乱6, 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 其流汤汤7。

鴥彼飞隼, 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8, 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 不可弭忘9。 鴥彼飞隼, 率彼中陵10。

民之讹言11, 宁莫之惩12? 我友敬矣13, 谗言其兴。 【译文】 漫漫水溢两岸流, 倾注大海去不休。

天上游隼迅捷飞, 时而飞翔时停留。 可叹可悲我兄弟, 还有乡亲与朋友。

没人想到止丧乱, 谁无父母任怀忧? 漫漫流水两岸溢, 水势浩荡奔腾急。 天上游隼迅捷飞, 高高翱翔可任意。

想到有人不循法, 坐立不安独悲凄。 心中愁苦无处诉, 久久难忘积胸臆。

天上游隼迅捷飞, 沿着山陵飞来回。 流言蜚语四处传, 无人制止和反对。

告诫朋友应警惕, 种种谣言正如沸。 【注释】 1.沔(miǎn):流水满溢貌。

2.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后来借指百川归海。 3.鴥(yù):鸟疾飞貌。

隼(sǔn):一类猛禽,我国常见的有游隼等。 4.载:句首语助词。

5.邦人:国人。 6.念:"尼"之假借,止。

7.汤(shānɡ)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 8.不迹:不循法度。

9.弭(mǐ):止,消除。 10.率:沿。

中陵:陵中。陵,丘陵。

11.讹言:谣言。 12.惩:止。

13.敬:同"警",警戒。 【赏析】 《沔水》一诗,《毛诗序》以为是“规宣王”之作,语甚概括,但未言所规者为何事。

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忧乱之诗”。就诗的内容来看,朱说近是。

不过就诗论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故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谓“这首诗似作于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

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忧之,因作此诗。”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

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

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形象。

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他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

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

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

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曰:“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今人程俊英就此评论说:“寺院钟鼓声,悠远深长,庄严肃穆,但同时又是周而复始,单调划一,在情调上同这首诗实在相去甚远,不知何以会有此比喻。

此诗三章,初因乱不止而忧父母,继以国事不安而忧不止,终以忧谗畏讥而告诸友,笔端跳跃不停,无迹可寻,反映了作者因祸乱而心绪不宁的心理状态。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它,还是《乐记》所谓‘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来得恰当。”

(《诗经注析》)这是很有见地的。(贾海生) 本文来源于孔子学院 .cn/。

4.诗经里跟水有关的句子

诗经中与水有关的句子:

最为名句:

《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蘩》:

予以采蘩,于沼于沚。予以公用,公侯之事。

予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诗经 国风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5.《诗经》里经常提到的“水”有哪些

《诗经》里经常提到的“水”如下:1、江有汜,之子归。

江有渚,之子归。江有沱,之子归。

——《召南江有汜》译文: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2、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邶风新台》译文:新台明丽又辉煌,河水洋洋东流淌。

新台高大又壮丽,河水漫漫东流去。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邶风泉水》译文: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4、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卫风淇奥》译文: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5、扬之水,不流束薪。

扬之水,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蒲。

——《王风扬之水》译文: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平缓流动的水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6、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大雅生民之什凫鹥》译文:野鸭鸥鸟河中央,公尸赴宴多安详。

野鸭鸥鸟沙滩上,公尸赴宴来歆享。野鸭鸥鸟在洲诸,公尸赴宴来居住。

野鸭鸥鸟港汊中,公尸赴宴位居尊。野鸭鸥鸟在峡门,公尸赴宴醉醺醺。

扩展资料: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诗经价值:《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

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

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

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

6.诗经在水的句子

游丝▃ :你好。

《诗经》有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周南 关雎》

予以采蘩,于沼于沚。 ——《召南 采蘩》

予以采苹,南涧之滨。 ——《召南 采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 汉广》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周南 汝坟》

江有汜,之子归。。。。

江有渚,之子归。。。。

江有沱,之子归。。。。

——《召南 江有汜》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邶凤 谷风》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邶风 泉水》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邶风 新台》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卫风 淇奥》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邶风 河广》

扬之水,不流束薪。。。。

扬之水,不流束楚。。。。

扬之水,不流束蒲。。。。

——《王风 扬之水》

溱与洧,方涣涣兮。。。。。。洧之外,洵訏且乐。。。。

溱与洧,浏且清矣。。。。

——《郑风 溱洧》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魏风 汾沮洳》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小雅 天保》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小雅 鸿雁之什 沔水》。。。。

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

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

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

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

——《大雅 生民之什 凫鹥》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

——《大雅 荡之什 江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

——《鲁颂 泮水》

7.描写水的诗经句子有哪些

1《周南 汉广》:江之水矣,不可方思。

解释:汉江之水浩荡宽广,不能让我游泳渡河。汉江之水漫漫长流,不能让我坐木筏渡江。

2《邶风 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解释:好比过河河水深,过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浅,我就游泳到对岸。

3《邶风 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解释:泉水清清汩汩流, 一直流到淇水里。

4 《王凤 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

解释:河中之水缓缓流, 成捆荆条冲不走。

5《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

解释: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

诗 即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