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邶风终风朗读

1. 诗经邶风终风

诗经邶风终风

1.诗经中是邶风还是邺风为什么有些地方写的是邶风,有的写的又是邺风

邶风 :诗经国风中的内容 经前人考定,邶、鄘(yóng)、卫都是卫国的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鄘、卫”以后,评论时便将此三诗统称之为“卫风”.可见他是把“邶鄘卫"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别于其他国风的. 邶、鄘、卫都是古国名.据说周武王灭殷以后,便将纣的京都沬(今河南淇县西北)附近地区封给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并将其地分而为三:北为邶(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为鄘(今河南汲县东北),东为卫(今河南淇县附近).武王并派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守卫三个地方(注①),以监督武庚,号为“三监”.武王死后,儿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执政.管叔等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嗾使武庚叛乱.于是周公率兵镇压,杀死武庚与管、蔡、霍等.接着又合并三地为卫(注②),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县),号卫君. 卫国自康叔历十三世至献公,自后便国力日衰,内乱不息;到懿公时,更加腐败不堪.公元前六六○年为狄人所灭.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残部南渡黄河,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建卫国.《载驰》、《定之方中》二诗就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 邶、鄘二地早已并入卫国,为什么卫诗还冠以其名呢?自汉以来议论纷纷(注③),没有定论.近人一般认为,因卫诗有三十九首之多,近风诗的四分之一,所以编者将部分诗编入邶、鄘之下.但是这一说法仍有疑问.查今本《诗经》,邶诗十九首、鄘诗十首、卫诗十首,为什么分得如此不平均呢?这很难说编者只是偶然为之,而无别的原因.因此这一说法仍属于猜测罢了. 邶、鄘、卫三诗大部分难确定具体时代,大致说来西周末东周初的诗居多数. 包括: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2.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出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邶风·终风》。

原文节选: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译文: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扩展资料

此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邶风·终风

3.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终风 诗经——《终风》

第三节 邶风 第五章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赏析:

本诗描写一个被男子玩弄后又抛弃的女子的悲伤和期望。

诗借刮风、下雨、天阴、打雷比喻男子喜怒无常,放纵无礼,

粗暴傲慢的性格和善于调笑的手段,给一个天真、纯洁女子带

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悲哀,女子却没有怨怒和悔恨,反而夜中不

眠期望男子挂念,其实是借男子来写自己想念。感情复杂、曲

折、人物性格对比鲜明,充分展现了女子的多情多义和男子的

粗暴无情。

【译文】

既刮风又下疾雨,(他)看我则嬉笑。戏言放荡嬉笑傲慢,自己为此悲痛。(按,两句写男子行为放荡粗暴,自己为此而悲痛)

既刮风又尘土飞扬,(先前性情)柔和肯来往。(随后男的)不来往,自己深切思念。(按,两句写男的不来,自己深切思念)

既刮风又天色阴沉,没过几天又阴沉。睡觉醒来无法入睡,思念打喷嚏(今俗乃谓打喷嚏为有人思念)。

天气阴暗,雷隐隐而未震发。睡觉醒来无法入睡,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深藏于心,犹雷声隐而未。(按,“愿”指思念,“怀”则指这种思念耿耿于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