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思乡的古诗.思乡作【唐】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江外思乡【唐】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远望【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我有帮助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月夜今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保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帮乡.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白居易思乡诗三首赏析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671788。 二、求关于思乡的古诗和关于思乡的古诗词.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三、关于思乡的古诗有哪些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关于思乡的古诗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五、有关思乡的古诗你几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戚。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一人。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但是少我一人。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用的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 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会显得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诗人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杜甫的《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代沈德潜认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 《诗经·魏风·陟岵》末章里说:“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作者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 “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 诗人料定,当亲人团聚在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最后两句运用对比写法写诗人自己的想象,更突出他的思念。 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