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郑风扬之水拼音版

1. 诗经郑风扬之水

诗经郑风扬之水

1.如何理解评析《诗经·郑风·扬之水》

《王风•扬之水》表现的是丈夫对于家中妻子的思念,而这首《郑风•扬之水》则是女子恳求男子保持对她的信任。

可能是丈夫从邻居那里听到了关于自己妻子的风言风语,于是责问起妻子来,妻子以此诗表明自己的贞操。 同样的诗名,同样的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却截然不同。

“扬之水,不流束楚。”在《王风》中是“扬之水,漂不来成捆的树枝”之意,而这一首《郑风》却是“扬之水,不能冲散成捆的树枝”之意,前者寓意夫妻二人不能团聚,而后者寓意风言风语不能破坏夫妻二人的相互信任。

诗中的妻子没有自家兄弟可以依靠,所以只能依靠丈夫生活,因此不会背叛丈夫。也恰恰是因为妻子没有自家兄弟可以依靠,流言才能四处传扬而无人为妻子站出来主持公道。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家族势力单薄的妻子的可悲之处。

2.诚信这个词什么解释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概述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为你一一阐释. 诚信,人人必备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讲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诚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诚信是为政之法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诚信是经商之魂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诚信是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何为诚信 什么是「诚」?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什么是「信」?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历代经典论诚信 中国历代儒家经典中,对诚信之道的论述颇多,现摘其重要者加以阐述.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经·郑风·扬之水》) ·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 ·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编《礼记·儒行》) ·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3.《诗经 郑风》的全部诗

【诗经·国风·郑风】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 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 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 之多言亦可畏也。○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

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叔于田,乘乘黄。

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

叔善射忌,又 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

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 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衤去。无我恶兮,不{宀疌}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

无我魗兮,不{宀疌}好也!○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 报之。○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 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讠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4.如何理解评析《诗经·郑风·子衿》

这首诗描写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诗文采用倒叙手法,先写自己思念的心境,而于最后点明思念的地点。女子以情郎的衣领、佩带指代其人,新颖独特,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是为了配合诗韵。

女子在城门楼上等待能够再次遇见他,结果等来的只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女子由此心生幽怨,责怪情郎没有给她寄信或是主动来见他。

从“纵我不往”的情况来看,男子应该是身份高贵,出于某种原因女子不能随便前去拜访。而男子既不见她也不给她写信说明,或许男子早已将其忘记,或许他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

荒凉的城门楼上,只有女子还在痴心地等待,心中徒留下深深的哀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