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竹的诗句并分析

一、有关竹的诗句(要有分析)

竹石

郑板桥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轶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够吗??

分析很难找……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描写山林幽居情趣。诗句全用白描,诗境清幽绝俗,空明澄静。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细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 (这首感觉有点跑题) 官舍竹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 诗 意在心中荡漾。竹者,岁寒三友之一。满身青雅,亭亭玉立而独守坚贞,气傲霜雪。作者因 竹而诗,写竹也是写自己贞洁不渝、资质天然的操守。第二年,王禹偁果真“量移去”,被贬到更远的解州。那么对于青竹,是否“犹得今冬雪里 看”?所作《喜夜看竹》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 披衣见此君。”诗人依然看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竹子,雪里翠竹,青白分明,诗人终夜未眠,为竹而诗,因雪而醉,化而为竹,融入一片玉洁冰清的世界中。 不行了,找不到…………实在抱歉

二、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1、古诗: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三、有关竹子的古诗

竹石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竹》--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起始两句先写风中之竹的情态。起句不加修饰直叙其事,斩截有力,初秋时节,南风吹刮,此为缘起;再总写竹在风中的形象,用一“乱”字概括,竹无可奈何,任风摆布,颠来簸去,俯仰颤栗之态如在目前,恰似苏轼的处境“魂惊汤火命如鸡”。

三、四句写声写形。竹枝摇曳,发出或低沉或高亢的飒飒声,如乐音飞扬,中音中律;枝叶纷乱披洒,如万千刀枪相对,兵刃碰击。

咏物之作,贵在神韵,“须令在神情离即间”。此处写竹用两比喻,形神兼备,“实际如此,却写得新奇”。

五、六句在百忙中插入议论。风声萧萧,冷寂而无生气,天地间一片风折雪摧令人惊悸的氛围。

而竹呢,宁可折倒受尽摧残,也不接受任何污辱。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韧刚毅、气节凛然的品格。

这两句妙在表面咏竹,实则抒写一己胸怀,在发大议论,“说自己身上,而不见其痕迹”。七、八句写风停竹止。

南风终于停息了,翠竹又回复原本端正的模样。“猗猗”,美盛貌,如言“绿竹猗猗”。

竹依然玉立亭亭,翡翠般的枝叶依然潇洒地四面披覆。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之安然自若,骨节清刚,正反映了苏轼豁达的品格。 傅庞如《咏竹》 现代的 诗的前两句形象的写出来竹子的特点 节节高 领风骚 是竹子的特性 也是作者自己希望做到的 三四句应用了典故 湘妃竹的流泪 用来反衬作者不想像湘妃竹一样多情 而是甘愿化作雪水滋润春山 整首诗以竹子比喻自己 表达了作者愿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默默贡献的高尚情操。

四、有什么有关竹的名言,诗句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赋得阶前嫩竹 (陈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初食笋呈座中 (唐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新竹 (宋.杨万里)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五、有关竹子的古诗

竹石

竹石·郑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竹》--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起始两句先写风中之竹的情态。起句不加修饰直叙其事,斩截有力,初秋时节,南风吹刮,此为缘起;再总写竹在风中的形象,用一“乱”字概括,竹无可奈何,任风摆布,颠来簸去,俯仰颤栗之态如在目前,恰似苏轼的处境“魂惊汤火命如鸡”。三、四句写声写形。竹枝摇曳,发出或低沉或高亢的飒飒声,如乐音飞扬,中音中律;枝叶纷乱披洒,如万千刀枪相对,兵刃碰击。咏物之作,贵在神韵,“须令在神情离即间”。此处写竹用两比喻,形神兼备,“实际如此,却写得新奇”。五、六句在百忙中插入议论。风声萧萧,冷寂而无生气,天地间一片风折雪摧令人惊悸的氛围。而竹呢,宁可折倒受尽摧残,也不接受任何污辱。这正是竹所特有的柔韧刚毅、气节凛然的品格。这两句妙在表面咏竹,实则抒写一己胸怀,在发大议论,“说自己身上,而不见其痕迹”。七、八句写风停竹止。南风终于停息了,翠竹又回复原本端正的模样。“猗猗”,美盛貌,如言“绿竹猗猗”。竹依然玉立亭亭,翡翠般的枝叶依然潇洒地四面披覆。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竹之安然自若,骨节清刚,正反映了苏轼豁达的品格。

傅庞如《咏竹》 现代的

诗的前两句形象的写出来竹子的特点 节节高 领风骚 是竹子的特性 也是作者自己希望做到的

三四句应用了典故 湘妃竹的流泪 用来反衬作者不想像湘妃竹一样多情 而是甘愿化作雪水滋润春山

整首诗以竹子比喻自己 表达了作者愿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出一份力

默默贡献的高尚情操

六、关于竹的诗句

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

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等等。 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画了很多竹子画,并在上面题诗,他在《竹石》画上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意思是人要有风骨,无论做什么事,没有咬定和坚韧的精神,是难于立根的。 “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七、写竹的诗句有哪些

范公丛竹歌并序 岑参 职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陕西使院内种竹, 新制丛竹诗以至见示,美范公之清雅操,遂为歌以和之。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庭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竹径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 鸟 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苦篁调啸引 李贺 谁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遗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题郑长侍厅前竹 贾岛 绿竹临诗酒,婵娟思不穷。乱枝低积雪,繁叶亚寒风。

萧飒疑泉过,萦回有径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笋成丛。

竦影纱窗外,清音室瑟中。卷帘终日看,欹枕几秋同。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怜片片,雨涧爱蒙蒙。

解谷蛮湖北,湘川霸水东。何如轩槛侧,苍翠袅长空。

官舍竹 王禹称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咏金竹 蒋堂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竹 宋祁 修修梢出类,辞卑不肯丛。有节天容直,无心道与空。

紫竹 梅尧臣 西南产修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种竹斋 司马光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金竹 吕陶 渠江有竹,其色深黄,里人目为金竹。

修竹已可爱,况复如黄金。天地与正色,霜雪坚比心。

云芝生有节,栗玉种成林。回首渭川远,山间绕翠阴。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咏竹 韦骧 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筠带轻霜凝不落,干搓圆玉碧无痕。 非春长自繁枝叶,有地终须大本根,谁为裁音荐清庙,定胜嘉木就牺樽。

咏竹 文同 竹、竹。森寒,洁绿。

湘江边,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 化龙杖入。

八、有关竹的诗句(要有分析)

竹石 郑板桥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轶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

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够吗?? 补充: 分析很难找……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描写山林幽居情趣。诗句全用 白描 ,诗境清幽绝俗,空明澄静。

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细幽,歌吟 舒畅 。诗人此时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 艺术人生 的高雅情趣。

(这首感觉有点跑题) 官舍竹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 冬雪 里看!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

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 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 须眉 ,作者顿觉耳目清爽, 心旷神怡 ,诗 意在心中荡漾。竹者, 岁寒三友 之一。

满身青雅,亭亭玉立而独守 坚贞 ,气傲霜雪。作者因 竹而诗,写竹也是写自己 贞洁 不渝、资质天然的操守。

第二年, 王禹偁 果真“量移去”,被贬到更远的解州。那么对 于青 竹,是否“犹得今冬雪里 看”?所作《喜夜看竹》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

莫言 官散无拘束,一夜 披衣见此君。”诗人依然看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 竹子 ,雪里翠竹,青白分明,诗人终夜未眠,为竹而诗,因雪而醉,化而为竹,融入一片 玉洁冰清 的世界中。

不行了,找不到…………实在抱歉。

九、古诗赏析 竹 (清)郑板桥

赏析是要有步骤的,第一步要谈境界,说大白话就是再现情境,这一步目的是给阅卷人表明你读懂了诗句,不是胡诌的,第二部是选手法分析,这个只要是重要的手法,只要你觉得有必要指出就写上,第三步,谈感情,只要是你感觉到的,什么都行,写上就没错以这首诗为例第一步,谈境界诗中指出举世爱花而我独爱竹子,因为花儿太娇气,一夜风雪随之去,竹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带给人间一片新绿第二步,讲手法这首诗最强烈的手法是对比,用花儿经风雨前后对比,说出了花儿虽然艳丽多姿,终究只是浮华。

用竹子的坚韧不拔表里如一和花儿又一次对比,更加反衬出竹子的高风亮节,品格高尚。(其他手法留给你)第三步谈感情本诗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不流于世俗的观念,崇尚坚韧不拔,默默奉献,表里如一的高贵品格,表现了作者超脱凡世高贵品质。

你完全可以根据这个步骤,重新自己写一个,你试试,应该有用,欢迎追问。

一、急求关于竹的诗句加赏析谢谢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枝。

--郑燮撰 【注释】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年家贫,但颖悟好学、性狂放落拓。

乾隆元年进士,做过山东范县和潍县知县,后因请求赈助农民而得罪豪吏,告疾罢官归,居扬州以诗书画自适。 板桥诗、书、画俱有造诣,人称“三绝”,为“扬州八怪”之一。

板桥擅写兰竹、以草书长撇作画,把中国传统的墨竹兰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今有《板桥全集》及书画多种传世。

【鉴赏】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种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的艺术手法,又是指一种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联系方式。

象征联系的建立是以结构特征的相符度为基础的,而不求质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树与豪情,竹与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质,但松树的壮阔、伟岸的形象与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上相对应,于是人们就常用松树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种异质同构的联系方式。

古人在文艺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将事物人格化加以赞扬或贬斥,比如赞竹有虚心、梅有傲骨、兰有君子之高风等。 郑板桥一生爱竹、敬竹;画以写竹,诗以咏竹。

郑板桥性狂放不羁,傲岸正直,因此他常咏竹画竹以勉人和自勉。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题画诗)而梅与兰、竹、松,经常是诗人、画家作品的题材,当然郑板桥笔下就更多。上面这副对联也体现了郑板桥诗、书、画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映照出郑的人格。

上联咏竹。竹中空有节,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像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低首虚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状态,又指人的内在精神品德,二者异质同结构相对应;下联赞梅。

梅,不惧冰霜,迎风斗寒傲雪开,所以称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枝的阳面,一律朝上,从无在阴面朝下的,其他的花就不一定(如桃花就有朝下开的花,所以被斥为“轻薄”)。 因此说“无两面枝”,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又是异质同构的。

联语虽然是咏竹赞梅,实际上是为人写照、为己写照。上联说的是治学的精神,下联说的是做人的品格。

郑板桥在学术上诗书画三绝,在为人上傲岸耿直,在他身上,后人不是看到了竹的精神、梅的风格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