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情结的宋词

1.运用以情结景的古诗

1. 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缘情写景。

“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缘情写景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不少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二)移情于景与寓情于景。1.移情于景。

移情于景即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让它为人事而动情,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更浓烈。如李白的《劳劳亭》一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在这首诗中,作者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意有情,使之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中的“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之句,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再如杜牧《赠别二首》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之句,通过写蜡烛,把离人相对垂泪,终夜不寐的凄哀婉转的别情表达得含蓄、缠绵、别致…… 移情于景在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2.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又称“融情入景”、“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 陈匪石云:“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

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旧时月色斋词谭》)寓情于景,能使诗歌收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之功效。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刘熙载评它的好处“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之作。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也很多见: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句子“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都是融情入景的佳句。

(三)以景衬情。“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乃具深婉流美之致。”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我国古代诗人深谙此道,在古典诗词中,渲染景物以衬托所抒之情的例子很多。以景衬情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以哀景写哀情。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句,选择一个百花凋零。

2.20首短一些的宋词+译文+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翻译: 我孤独地待在闺房里,心中愁绪千丝万缕,叹惜春去,只因那点点滴滴的打花风雨,斜倚阑干,前前后后,只是已没了当时的那般情绪,我思念的人儿,你在何处?春色里连天的芳草,却不见归来路上的你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在“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首词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江南春——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萍满汀洲人未归。

译文 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边绵的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斜日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而天边始终没有出现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丈夫之归舟。

赏析 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寇莱公对此诗似乎特有所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诗曰:“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题下自注云:“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余妍,因书一绝。”

这首词,也明显地由柳恽汀洲诗化出,写女子怀人之情。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

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

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

“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踏莎行·春暮——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 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冥冥,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消魂, 长空暗淡连芳草。 翻译: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赏析: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

下片写两地 音书隔绝,闺中人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阴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词风婉丽 凄恻,清新典雅。

木兰花——钱维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 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 城墙上到处传来鸟语,春水拍打着岸堤。芳草与绿杨相衬,如此美景年复一年何日终止?景色越美,我心中越愁肠百转,伤心流泪。

我也感觉到自己渐渐意志萎靡,对镜自照,更加吃惊,眼见自己迅速变老。往年多病而有愿意饮酒,如。

3.求凄美的宋词名篇10句

温庭筠 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③。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 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 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 “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 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苹洲:长满了白色苹花的小洲。

【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 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 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 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 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集评】 《 【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 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 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 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 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从嫁与②,作鸳鸯。

【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 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评解】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 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 的民歌风味。

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集评】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 了它们光辉作用。

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 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 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司空图 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②开旋落旋成空。 白发多情人更惜。

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

黄 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朱温代唐后,召其任礼部尚书,不食而死。

他是晚唐著 名的山水诗人,词亦清雅可爱。著作有《一鸣集》。

【注释】 ①坼(chè):裂开。 ②旋:俄顷之间。

③从容:舒缓,不急进。 【评解】 司空图生于晚唐,身经乱世,对眼前事物易生感慨。

这首小词,感时伤世,借花抒 怀。明知满枝红杏“旋开旋落旋成空”,却依然从容酹酒,遥祝东风,愿留春光暂驻。

画意诗情,深深吸引了读者。 【集评】 唐圭璋《唐诗纪事》,司空图隐王官谷。

每岁时词祷歌舞,与闾里耆老相乐。有 《酒泉子》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表圣为唐末完人。此词借花以书感。

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东风,乞驻春光于俄顷,其志可哀。表圣有绝句云:“故国 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与此词同慨,隐 然有黍离之怀也。

杨柳枝 桃源①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②。何似浣纱溪③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 ①桃源:桃花源。 ②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 云。

③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 【评解】 江南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

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 间春色的无限情韵。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爱。

张 曙 浣溪纱 枕障薰炉①隔绣帷②,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相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 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作者简介】 张曙小字阿灰,四川成都人。侍郎张祎之从子。

唐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

颇为乡里所重。 【注释】 ①薰炉:炉烟薰香。

薰:香草,亦香气也。 ②帷:屏幔,帐幕。

绣帷:锦绣的帷幔。

4.一些关于登高情节的诗词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4.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十日即事》

5.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6.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水仙子》

5.既短又容易背的宋词~~~~(10篇,当然越多越好)~~~~

忆秦娥十首 1 .言 志 志难挫, 鹰击长空万里阔。

万里阔: 力挽北斗, 气吞日月。 青山座座皆巍峨, 壮心上下勇求索。

勇求索: 披荆斩棘, 赴汤蹈火。 2 .少 年 天将晨, 雷声滚滚震忠魂。

震忠魂: 倾洒热血, 造福万民。 熊肝虎胆尚铄今, 捷报纷飞传佳讯。

传佳讯: 今日少年, 明朝伟人。 3 .中 年 天将午, 鹏程万里任崎岖。

任崎岖: 文能降龙, 武能伏虎。 百万壮士从天出, 奋臂为我击天鼓。

击天鼓: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4 .老 年 天将暮, 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 日薄西山, 大江东去。 动如流水静如玉, 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 瑶台一梦, 大彻大悟。 5 .送 年 北风寒, 北风南去何时还? 何时还: 才弃孤帆, 又登客船。

如烟往事成笑谈, 神州亿万尽欢颜。 尽欢颜: 爆竹声起, 又是一年。

6 .题芙蓉锦鸡图 歌声淳, 闲却梅花一曲琴。 一曲琴: 与君一别, 泪雨倾盆。

泉城旧事成烟云, 报晓雄鸡待良辰。 待良辰: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7 .春泉小隐图 天光寒, 铁骑千里斗愚顽。

斗愚顽: 星河欲转, 力挽狂澜。 壮别泉城何时还? 齐鲁英豪尽少年。

尽少年: 壮心所向, 一往无前。 8 .山雨欲来图 乾坤重, 乾坤留下多少梦? 多少梦: 峥嵘岁月, 生死与共。

青山依旧伤别情, 百万壮士从君令。 从君令: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9 .彭德怀 枪如林, 立马横刀尽忠纯。 尽忠纯: 战鼓声急, 呐喊声频。

将军雄风何处寻? 岁月峥嵘展经纶。 展经纶: 足蹬大地, 手摘星辰。

10 .垓 下 归天难, 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 力拨青山, 气盖中原。

欲渡江东却无颜, 四面楚歌歌声残。 歌声残: 逐鹿问鼎, 恨地无环。

6.宋词10首并加以赏析

往下看看!!字数超了 菩萨蛮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作者】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

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

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

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

著书亦名《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

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

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

7.写林冲风雪山神庙情节的宋词要用什么词牌名好

最好用豪放一些的词牌名

如《满江红》、《浪淘沙》、《水调歌头》

《沁园春》、《念奴娇》、《水龙吟》

下面是《满江红》的格律

(所谓双是指此字平仄皆可)

满江红

双仄平平(句)平双仄(豆)双平双仄(韵)平仄仄(豆)仄平平仄(句)仄平双仄(韵)双仄双平平仄仄(句)双平双仄平平仄(韵)双双双(豆)双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双双仄(句)平仄仄(韵)平仄仄(句)平平仄(韵)仄平平双仄(句)仄平平仄(韵)双仄双平平仄仄(句)双平双仄平平仄(韵)双双双(豆)双仄仄平平(句)平平仄(韵)

那段情节我不是很熟悉,所以写不了,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8.表达爱意的诗词

1、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3、算人间知己吾与汝,重比翼,和云翥。——毛的

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

5、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

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

9、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二首其二

10、多情自古伤离,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11、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 莫。——陆游的

1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

1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1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

16、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苏东波的

17、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8、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二首其二

1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

20、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