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加注解

1.20首古诗加注释

古诗太多了,列举20首,以供参考: 1:早春 (唐朝)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词语注释)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 最是――正是。

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绝胜――远远胜过。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2:春日(宋朝)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词语注释)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滨:水边。

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晚春 (唐朝)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词语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词语注释】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词语注释) 晓出:太阳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 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不一样 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有约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词语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译文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7: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朝)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词语解释】 江城:水边的城,即指宣城。唐是江南地区口语,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绕宣城而流的句溪和宛溪两条河流。 明镜:指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圆形,犹如圆的镜子。

双桥:指宛溪上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下桥叫做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所建。 彩虹:指水中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译文 宣城,这座被江水环护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画里。

山色欲晚,登楼远望,晴空高旷,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两条河水分外澄清,明净如镜,夹城而流。

两座桥横卧溪上,好似彩虹飞落。 晚炊袅袅,橘柚深碧,像笼上了深秋的寒意。

秋色渐深,那泛黄的梧桐,老的苍劲遒俊。 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北楼上,迎风怀念着当年谢朓的一杯幽情? 8:秋风引 (中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词语注释】 ⑴至:到。

⑵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 (5)闻:听到。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9:渔家傲 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语注释) ①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

2.20首古诗加注释

古诗太多了,列举20首,以供参考:1:早春 (唐朝)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词语注释)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酥――用牛羊奶制成的油。最是――正是。

处――时候,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 绝胜――远远胜过。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2:春日(宋朝)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词语注释)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寻芳:游春,踏青。

游赏美景。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滨:水边。

译文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晚春 (唐朝)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词语注释】不久归:将结束。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4:山亭夏日 (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词语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译文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

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词语注释) 晓出:太阳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 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不一样接天:与天空接在一起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有约 (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词语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7: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朝)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词语解释】江城:水边的城,即指宣城。唐是江南地区口语,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指绕宣城而流的句溪和宛溪两条河流。明镜:指桥洞和它的倒影合成的圆形,犹如圆的镜子。

双桥:指宛溪上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下桥叫做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桥影。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译文 宣城,这座被江水环护的城市,就好像是坐落在一幅美妙的画里。

山色欲晚,登楼远望,晴空高旷,景色是如此的清爽宜人。 两条河水分外澄清,明净如镜,夹城而流。

两座桥横卧溪上,好似彩虹飞落。 晚炊袅袅,橘柚深碧,像笼上了深秋的寒意。

秋色渐深,那泛黄的梧桐,老的苍劲遒俊。 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北楼上,迎风怀念着当年谢朓的一杯幽情?8:秋风引 (中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词语注释】⑴至:到。

⑵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5)闻:听到。

译文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

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9:渔家傲 秋思 (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语注释) ①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②边声:边境特有的。

3.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

1、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近现代: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译文: 千万里远途我像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我独自一人穿越东海往返伴随滚滚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 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注释: 日人索句:日本友人讨取诗句。

日俄战争地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因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新瓜分中国东北。 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

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去复来:往返来去。

指往返于祖国与日本之间。秋瑾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夏东渡,次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挟春雷:形容胸怀革命理想,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

春雷,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苏醒,故此处有唤醒民众之意。 忍看:反诘之词,“怎忍看”的省略。

图画:指画在地图上割给日本的中国领土。 移:改变。

色:地图上为辨认方便,把各国都涂上不同的颜色。移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

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对中国旅顺、大连湾的租借权让给日本。 肯使:”岂肯使“的省略。

劫灰:遭到劫掠之后的灰烬,佛家语。此处指遭到瓜分惨祸。

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销,消除。

2、吴山青·金璞明 宋代:赵溍 金璞明。玉璞明。

小小杯柈翠袖擎。 满将春色盛。

仙佩鸣。玉佩鸣。

雪月花中过洞庭。 此时人独清 译文: 那株养在瓷盘中的水仙,仿佛就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用翠袖高擎着金盏玉盏(黄 蕊与白瓣),盛满了迷人的春色。

这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丽仙子正在雪光月光的映照下飘行在四周开满鲜花的洞庭湖面,但见仙袂飘飘,环佩叮当作响。 注释: 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喻水仙的花瓣和花蕊。

罥:通“盘”。 3、郎归·有怀北游 宋代: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译文: 金宝装饰的车子,雄赳赳的骏马,花团锦簇,络绎不绝。笙箫在吹,筝琶在奏,扬起了一路香尘。

墙头池畔,不时掠过秋千的影子,正是清明寒食的时节。 盛开的花儿挤着挨着,碧绿的柳条脉脉低垂,我在那位人儿的屋子里喝醉了酒,酣然睡去,总有好几回了。

那时候,我在沉醉中,哪里相信会有“不如归去”的事呢?然而,我到底又回到江南来了,而且已经整整二十年!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园》等。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格。 钿车:用金宝装饰的车子,古代富贵人家女子或歌女所乘。

瞥然:一闪而过。 贴贴:挤挨的样子。

莺房:指歌女的房间。 啼鹃:古人认为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不信有啼鹃”意指不相信会分手而归。 4、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清代:纳兰性德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译文: 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

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

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 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

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 《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5、戊辰即事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译文: 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注释: 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

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青衫:古代读书人或。

4.古诗+注释+赏析

秋天的古诗并赏析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冬天的古诗并赏析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的这首小诗,避熟就新,完全从感觉、从推理入手,虽然根本就没有看见雪,但他却别具特色,准确无误地写出了他对夜雪的感受。四句诗读下来,每一句都是写的“夜雪”,所以这个题目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5.带注释的5首古诗,带注释

1、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近现代: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译文:千万里远途我像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我独自一人穿越东海往返伴随滚滚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注释:日人索句:日本友人讨取诗句。

日俄战争地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因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新瓜分中国东北。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

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去复来:往返来去。

指往返于祖国与日本之间。秋瑾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夏东渡,次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挟春雷:形容胸怀革命理想,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

春雷,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苏醒,故此处有唤醒民众之意。忍看:反诘之词,“怎忍看”的省略。

图画:指画在地图上割给日本的中国领土。移:改变。

色:地图上为辨认方便,把各国都涂上不同的颜色。移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

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对中国旅顺、大连湾的租借权让给日本。肯使:”岂肯使“的省略。

劫灰:遭到劫掠之后的灰烬,佛家语。此处指遭到瓜分惨祸。

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销,消除。

2、吴山青·金璞明 宋代:赵溍 金璞明。玉璞明。

小小杯柈翠袖擎。满将春色盛。

仙佩鸣。玉佩鸣。

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译文:那株养在瓷盘中的水仙,仿佛就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用翠袖高擎着金盏玉盏(黄 蕊与白瓣),盛满了迷人的春色。

这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丽仙子正在雪光月光的映照下飘行在四周开满鲜花的洞庭湖面,但见仙袂飘飘,环佩叮当作响。注释: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喻水仙的花瓣和花蕊。

罥:通“盘”。3、郎归·有怀北游 宋代:张炎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译文:金宝装饰的车子,雄赳赳的骏马,花团锦簇,络绎不绝。笙箫在吹,筝琶在奏,扬起了一路香尘。

墙头池畔,不时掠过秋千的影子,正是清明寒食的时节。盛开的花儿挤着挨着,碧绿的柳条脉脉低垂,我在那位人儿的屋子里喝醉了酒,酣然睡去,总有好几回了。

那时候,我在沉醉中,哪里相信会有“不如归去”的事呢?然而,我到底又回到江南来了,而且已经整整二十年!注释:阮郎归:词牌名。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

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园》等。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格。钿车:用金宝装饰的车子,古代富贵人家女子或歌女所乘。

瞥然:一闪而过。贴贴:挤挨的样子。

莺房:指歌女的房间。啼鹃:古人认为杜鹃鸟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不信有啼鹃”意指不相信会分手而归。4、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清代:纳兰性德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译文: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

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

而今,只剩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

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宇文 《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5、戊辰即事 宋代: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译文: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注释: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

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

和:和议。戎:北方民族。

6.古诗词加注释最少要三首

1、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注解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译文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赏析这是一首劝勉,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2、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辞:辞别。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

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7.求“《唐诗三百首》全集加背景加注释加翻译

对不起,我没法告诉你那么多东西,就告诉你全集吧。

感遇之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之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梦李白二首之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之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寻西山隐者不遇 邱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

8.一首古诗,加上注释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满江。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9.古诗(带注释)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点评: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秋风引:即秋风曲。 (2)萧萧:风声。

(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 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

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

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

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