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叶梦得

1.叶梦得有哪些词

叶梦得词全集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花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茑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临江仙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 兴阑却上五湖舟。

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

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浣溪沙。送卢倅 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

一欢聊复记他年。 我亦故山归去客,与君分手暂流连,佳人休唱好因缘。

点绛唇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

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卜算子。

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敧枕簟,檐影挂星河。 浣溪沙。

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小雨初回昨夜凉,绕篱新菊已催黄。 碧空无际卷苍茫。

千里断鸿洪无目,十年芳草挂愁肠。缓歌聊与送瑶觞。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骑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岁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廓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土,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控。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水调歌头.前调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2.宋词叶梦得贺新郎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苹”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苹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苹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3.宋词叶梦得贺新郎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莺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

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

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

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苹”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苹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苹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

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

“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4.叶梦得词 虞美人中的”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的”袅”和”茑”哪种写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花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叶梦得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惜花伤春

袅——

(袅)

niǎo ㄋㄧㄠˇ

柔弱,缭绕:“不声如动吹,无风自~枝”。~娜(nuó)。~~(a.形容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如“炊烟~~”;b.形容细长柔美;c.形容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垂柳~~”;d.形容微风吹拂;e.形容声音绵延不绝,如“余音~~”)。

通“袅”。柔弱细长的样子 [slender and graceful]

披迳怜深沉,攀条惜杳袅。――南朝·陈·江总《游西霞寺》

(3)

如:袅娉(袅娜娉婷。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袅袅(纤长柔美的样子)

(4)

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sweet and a greeable]。如:袅袅悠悠(婉转悠长)

袅袅

niǎoniǎo

(1)

[curling upwards]∶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茑——植物

从以上分析,

袅在写法上更有说服力。古人用袅在诗词里较多~!~!

又如:

缭绕;缠绕 [curl upward;twine;wind]

台上炉香袅翠烟。――王明清《挥尘后录》

(5)

又如:袅脚(绕腿布);袅丝(香灰的别称);袅篆(指香的烟缕)

(6)

摇曳 [wave in the wind]。如:袅窕(影子动摇的样子);袅軃(摇曳下垂的样子)

(7)

吹拂 [sway]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风袅兮夜悠悠。――李白《悲清秋赋》

5.三首宋词的意思1.《浣溪沙》 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2.双双 爱问知

1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2 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 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

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

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

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 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3 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在这儿,由花开到花落,都是悄悄地没人注意,只有柳条还在随风轻摆, 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沉思。 关于“乘鸾女”,原来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日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只有在梦中来到她所在的江南:江上碧浪连天,远望如同正在泼醅上涨的葡萄绿酒。这连天江浪,再加上弥漫空中的烟雨,真好似一幅水墨画呢。

但见烟波苍茫;两人相去千里,纵有万般深情,又将凭谁采取苹花,以寄相思之意呢?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消。 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6.宋词 闺怨诗那类的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鹊踏枝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李清照的闺怨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柳咏对宋词有什么贡献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

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的爱情的渴望。试比较: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水长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

然而晏词含蓄,柳词坦率。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责难。

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所写的市民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不敢再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且看其《满江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始终。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 空只恁。

8.宋词——清平乐(刘克庄)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风高浪快(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府看积气蒙蒙。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刘克庄词作鉴赏

词人运用丰富想象,畅言他遨游月宫的情景。但他虽在月宫,还是忘不了人间的凉热,构思之巧,令人叹为观止。上片写他御气乘风,很快到了万里之外的月宫,下片写他到了月宫之后,身在九重天上,俯瞰脚下尘寰,只见一片蒙蒙,浑然一体。

豪放常常与浪漫相伴,惟浪漫至极豪放才能动人心魄。刘克庄这首的《清平乐》极尽想象之能事,遨游月宫,心骛八极,颇有太白之风。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是写万里飞行,前往月宫。“风高浪快”,形容飞行之速。“蟾背”点出月宫。

“曾识姮娥真体态”,一个“曾”了,神来之笔。意思是说,我原是从天上来的,与姮娥本来相识。这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字异曲同工。

“素面原无粉黛”,是写月光皎洁,用美人的素面比月,形象生动。

下片写身到月宫。“俯看积气蒙蒙”句,用《列子。天瑞篇》故事:杞国有人担心天会掉下来,有人告诉他说:“天,积气耳。”从“俯看积气蒙蒙”句,表示他离开人间已很遥远。

“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二句,是全首词的主题所在。这里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没有浪漫主义的生花妙笔是写不出这等仙语的。

北宋王令有一首《暑旱苦热》诗,末二句说:“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较之刘克庄这首《清平乐》,一豪放,一现实,泾渭分明。

全首词虽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超尘出世的。他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人间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联系作者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可以说这首词也是寄托这种思想的,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而已。

《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从这首词的风格看,作者与我们读过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同属豪放流派。(3分)

这首词是用幻想(或:想象)的手法来描绘词人‘‘玩月”的。 (2分)这样写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大胆,词人突破现实的樊篙,竟然能够骑蟾上天游玩月宫,天上摇桂树人间吹凉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嫦娥洗尽铅华,‘‘素面原无粉黛”,词人骑蟾、喝酒、摇树,风流倜傥潇洒;描绘的幻境壮阔辉煌,宫阙铺银嵌珠,云海滔滔翻腾,人间积气蒙蒙;整首词气势豪迈,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4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