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淘金的诗句描写金的诗句 1.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窦常) 出门山未曙,风叶暗萧萧。月影临荒栅,泉声近废桥。岁经秋后役,程在洛中遥。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2. 赋得金茎露 (徐敞) 武帝贵长生,延年饵玉英。铜盘贮珠露,仙掌抗金茎。拂曙氛埃敛,凌空沆瀣清。岧峣捧瑞气,巃嵸出宫城。势入浮云耸,形标霁色明。大君当御宇,何必去蓬瀛。 3. 送崔员外使回入京金钩驿逢因赠 (陆畅) 六星宫里一星归,行到金钩近紫微。侍史别来经岁月,今宵应梦护香衣。 2.关于龙的诗句二月二龙抬头, 风调雨顺好年头; 包谷棒子粗又大, 高梁谷子舞龙头。 《离骚》 屈原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大意为: 为我驾起那娇健的飞龙, 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心志不一岂能共处, 我将自己离去,适彼远方! 我的车队有千辆,排列整齐, 队伍威武,隆隆驱驰。 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 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在古代七言与五言诗歌中,直接咏龙的不多见。《全唐诗》仅录唐初李硚一首:“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超。 ”北宋韩崎也有咏龙诗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3.关于谗言的诗句《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品赏析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4.关于珠宝的诗句1.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 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 唐—韦应物 四首 a. 咏玉 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b. 咏水晶 映物随颜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铄愁成水。 c. 咏珊瑚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 d. 咏琉璃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 4. 寒溪九首 唐—卢郊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硅,明月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5. 唐——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录二) a.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b.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5.关于“()里淘金”的成语有哪些1. 沙里淘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选择精华。 2. 砂里淘金:从砂子里淘出黄金。 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3. 读音:沙里淘金[ shā lǐ táo jīn ] 、砂里淘金[ shā lǐ táo jīn ] 、 4. 出处: 1. 沙里淘金:《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2. 砂里淘金:《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3. 造句: 1. 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搜集地震的资料,有如沙里淘金,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2. 研究上古文化如同沙里淘金。 3. 调选干部,要像沙里淘金一样,选拔最优秀的。 4. 即使他们不这样做,这个世界毕竟是个充满新科学的世界,会权威性的刊物站出来沙里淘金 5. 为了修好这台机床,爸爸跑遍了全市所有的材料回收站,沙里淘金般找配件,时经个多月才修好了。 6. 它躺在古畿大街家旧书屋的书摊上,这家书屋是个可以沙里淘金的去处。 7. 不管用什么方法,在每个领域里都可以寻求真正的快乐:发现快乐,表现快乐,沙里淘金的快乐。 6.关于石头的诗句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 《石灰吟》 意为: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曹雪芹《题自画石 》 意为:喜爱这一拳石头,生得自然灵动、七窍玲珑。 3、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意为: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4、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刘方平《望夫石》 意为:佳偶良人成了一座座古石,苔藓除去了又长,花开了又败。 5、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白居易《莲石》 意为:在水中有一座两座碧绿的石头,白莲也开了三四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