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美好意景的诗句描写美好意境的诗句: 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处: 王昌龄《出塞二首》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处: 朱熹《春日》 4)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出处: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 杜甫《春夜喜雨》 6)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出处: 杜甫《绝句二首》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处: 贺知章《咏柳 》 8)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处: 张继《枫桥夜泊 》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处: 苏轼《题西林壁》 10)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出处: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处: 杜甫《绝句》 12)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 柳宗元《江雪》 1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出处: 林升《题临安邸》 14)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出处: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5)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处: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6)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处: 王维《山居秋暝》 1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处: 柳宗元《江雪》 18)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出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处: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0)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处: 李白《早发白帝城 》 2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处: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出处: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2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处: 王维《山居秋暝》 2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出处: 杜甫《春夜喜雨》 2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处: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9)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处: 志南《绝句》 30)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处: 崔护《题都城南庄》 3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处: 杜甫《绝句》 3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3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处: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4)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处: 许浑《咸阳城东楼 》 2.形容内涵的诗句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结句,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作者以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言下之意是什么呢。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南阳诸葛庐,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及人为自己的楷模,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荣辱从容的意思、坚守节操,通过对居室的描绘。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却是后世的典范。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充分而不可辩驳:处变不惊,其原因是德馨二字,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而扬雄呢,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西蜀子云亭。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却是妙手天成,引出自己的陋室。水不在深,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直接切入了主题,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虽官至上品。 在此点看出,论文当有论据。无丝竹之乱耳。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 译文 山不在于高。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 结句引用“孔子云,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古人之言。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孔子说,有了神仙就出名,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有龙则灵。孔子云。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并将其刻于石上。苔痕上阶绿,孔圣人的肯定,往来无白丁,而不是烘托?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看引论铺下了基础,刻金石以记之?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映入帘中。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由山水仙龙入题?” 3.描写意境的诗句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 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4、《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5、《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代: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4.形容不如意的诗句如下,望采纳: 《别子才司令》【宋·方岳】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句: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醒世恒言》明·冯梦龙 人生事事不如意,终日念归何日归。 -《乌江东乡往还马上作二首之一》宋·贺铸 不如意处人人有,未放心时事事非。-《送管廷辉归章贡》宋·曾丰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江上春叹》唐·岑参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宋·辛弃疾 人生十九不如意,一醉之外安所求。-《前有一尊酒》宋末元初·赵文 人生不如意,在十常九八。 兹事可奈何,惆怅千载末。-《杂兴》宋·宋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人间万事不如意,得失悠悠看塞翁。 好月楼台还有病,落花时节每多风。 -《书怀》明·荪谷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唐·杜甫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占来多。 半生寂寂因迂阔,垂老方惊岁月蹉。 -《次韵实之春日二首》宋·刘克庄 不如意事十八九,正用此时风雨来。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宋·陆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