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唐代诗人张悦《大唐祀封禅颂》原文皇唐六叶,开元神武皇帝再受命致太平,乃封岱宗、禅社首。 金石纪号,天文焕发;儒臣志美,立碣祠坛。曰:厥初生人,淑有君臣,其道茫昧,其风朴略;因时而钦起,兴运而纷落;泯泯汶没,无闻焉尔。 后代圣人,取法象,立名位,衣裳以等之,甲兵以垣之,於是礼乐出而书记存矣。反其源,致敬乎天地,报其本,致美乎鬼神;则封禅者,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为也。 阅曩圣之奥训,考列辟之通术,畴若天而不成,曷背道而靡失?由此推之,封禅之义有三,帝王之略有七,七者何?传不云道德、仁、义、礼、智、信乎?顺之称圣哲,逆之号狂悖。三者..一,位当五行图录之序;二,时会四海升平之运;三,德具钦明文思之美,是谓与天合符,名不死矣。 有一不足而云封禅,人且未许,其如天何?言旧史者,君莫道於陶唐虞舜,臣莫德於皋陶稷骨,三臣降德皆有天下。仲尼叔帝王之书,系周秦之誓,明鲁祀周公用王礼,秦承伯益接周统。 孔圣微旨,不其效欤?然秦定天下之功高,享天禄之日浅,天而未忘庭坚之德也,故大命复集于皇家。天之赞唐,不惟旧哉?其兴之也,玄灵启迪,黄祇顾怀,应归运以义举,抚来苏以利见。 汤也无放夏之暂,武也无代殷之战。高祖创业,四宗重光,德有格天,漏泉蒸云濡露,菌蠢滋育,氤氲涵煦,若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 溥有形而归景,罄无外而宅心,百有八年于兹矣,皇帝攘内难而启新命,戴睿宗而钻旧服,宇宙更辟,朝庭始位。盖羲轩氏之造皇图也,九族敦序,百姓昭明,万邦咸和,黎人於变,立土圭以步历,革铜浑以正天。 盖唐虞氏之张帝道也,天地四时,六官着礼,井田三壤,五圻成赋,广九庙以尊祖,定六律以和神。盖三代之设王制也,武纬之,文经之,圣谟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兢,日慎一日,纳规诲以、进德,遂忠良以代工,讲习乎无为之书,讨论乎集贤之殿,宠男爵,贵经明,翼乎鹤鸾之列在庭,毅乎媲豹之师居鄙,人和旁感,神宝杳至,乾符坤珍,千品万类,超图溢牒,未始闻记。 我后以人瑞为心,不以物瑞为意,王公卿士俨然进曰:休哉陛下,孝至于天,政合乎道。前年祈后土,人获天禳,问岁祀圆丘,日不掩朔;感祥以祈圣,四事以观天;天人交合,其则不远。 意者乔丘扫路望翠华之来,上帝储恩俟苍壁之礼久矣,焉可专让而废旧勋。群臣固言勤帝,知罪至于再,至于三,帝乃抱之曰:钦崇天道,俯率嘉话,恐德不类,敢惮于勤,其撰巡狩之仪,求封禅之故。 既而礼官不戒而备,军政不谋而辑,天姥练日,尔师洒道,六甲按队,八陈警跸,孟冬仲旬,乘舆乃出,千旗云引,万戟林行,雇擭灿烂,飞焰扬精,原野为之震动,草木为之风生,历郡县、省谣俗,问百年,举百祀,兴坠典,茸阙政,攸祖之人,室家相庆,万方纵觐,千里如堵,城邑连欢,丘陵聚舞。其中垂白之老,乐过以泣、不图蒿里之魂,复见乾封之事。 尧云往,舜日还,神华灵郁、烂慢乎穹壤之问。是月来至于、岱,祇被斋宫,涤濯静室,凝神玄览,将款太一。 议夫泰山者,圣帝受天官之宫,天孙德人灵之府。自昔立国,莫知万数,克升中而建号,惟七十而有五,我高宗六之,而今七矣,非夫尊位盛时,明德旷代,辽阔难并之甚哉?先时将臻夫大封也,累封疆於高冈,筑泰坛於阳趾,夫其天坛三,袭辰陛十二,咸秩众灵,列坐有次,崇牙树羽管磬铺鼓,官悬於重个之内;千岁钟受钓戟效戳,周位於四门之外;代国重器j 传代绝瑞,旅之於中庭;玉辇金毂,翠昌黄屋夹之於端路;庶官百辟,羌夷蛮貊,褒成之后;让王之客,序立於礼神之场;髦头弩牙,铁马金镞,介胄如雪,旗帜如火,远匝於清禁之野。 於是乎以天正上元,法驾徐进,屯千乘於平路,留群臣於谷口,皇帝御六龙,陆万仞,独与一二元老执事之人出天门,临日观,次沆产,宿巉岩,赤霄可接,白云在下,庚寅杞高祖於上封,以配上帝,命众官於下位,以享众神。皇帝冕裘登坛,奠献俯楼,吁金奏,佾羽舞,撞黄锺,歌大吕;"开闲阖,与天语。 清将信公,奉斗布度,懋建皇极,勤恤苍生,昭缎乎未兆,禳灾乎未萌,上下传节而礼成乐遍,福寿同归而帝赐神策,乃机玉牒於中顶、扬柴燎於高天,庶忠诚之上达,若凭焰而驾烟。日辔方旋,神心余眷。 五色云起,拂马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而至地。越翌日,尊睿宗,侑地祇,而礼社首,遂张大乐,觐东后。 国风惟旧,无黜幽削爵之诛;王泽惟新,有告灾大责之庆。不浃日至化恰於人心,不崇朝景福遍於天下,然后藏金匮於拓室,回玉鸾於上都,煌煌乎真圣朝之能事,而高代之盛节者也。 于斯之时,华戎殊俗,异音同叹曰:兵合多两,山峻多云,岂有大举百万之师克期千里之外,及行事之日,则天无点翳,地无纤尘,严冬变为韶景,寒风郁为和气,非至德,其孰能动天如此其顺者乎?昔人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今信知圣人作而万物睹,其心服之之谓矣。或日祭泰祈主,先后非礼欤。 日是礼也,非宜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侑神崇孝,无嫌可也。 且天柴痉外事,帝王主之,蒸尝内事,后妃助之,是开元正人伦,革弊礼,起百王之法也。故令千载睹末光,聆绝韵,咀甘实,漱芳润,烁玄妙之至精,流不已。 2.有没关于簪的唐诗宋词有。 唐诗: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寄贾驰先辈 曹邺 游子想万里,何必登高台。 闻君燕女吟,如自蓟北来。 长安高盖多,健马东西街。 尽说蒿簪古,将钱买金钗。 我祖西园事,言之独伤怀。 如今数君子,如鸟无树栖。 济水一入河,便与清流乖。 闻君欲自持,勿使吾道低。 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李绅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 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 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赠阙下裴舍人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晦日宴高氏林亭 陈子昂 寻春游上路。 追宴入山家。 主第簪缨满。 皇州景望华。 玉池初吐溜。 珠树始开花。 欢娱方未极。 林阁散余霞。 宋词: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一丛花 秦观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 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 3.簪缨在古诗是指什么【释义】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示例】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龙门退水,望冠冕以何年?鷁路颓风,想簪缨於几载?” 唐李白《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明史·儒林传序》:“其他簪缨逢掖,奕叶承恩,亦儒林盛事也。” 茅盾《动摇》三:“陆家可说是世代簪缨的旧族。”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也指古代女子发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坠。 簪缨世家:指的是世代为官的显赫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