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布匹染织的古诗词有哪些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被诗家称之为「千古绝调」,一向最为人所称道.诗歌写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一个秋天的夜晚,正在浔阳江畔送别友人,忽然听到江中飘来动人的琵琶声.白居易素来爱好音乐,他循声找到停泊江边的一艘船,上得船去,只见一位怀抱琵琶半遮面的中年妇女,素裙淡妆,举止娴静,鹅蛋似的脸庞,虽已失去青春的风采,却仍可见当年风姿绰约的神韵.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她为何以船为家,在这江上空守寂寞呢?白居易静静听完一曲琵琶,上前施礼∶「听娘子一曲清音,如闻仙乐,只是不知为何多带伤感抑郁之情?」琵琶女见问,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先生闻声知情,真是知音人啊!」她轻轻吁了一口气,叙述起自己的沧桑与遭遇.白居易听完了琵琶女的自述,对她坎坷的经历无限同情.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觉得和琵琶女一样,也是命运多舛.想当初,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是何等风光!华阳观里,研讨时政得失,是何等尽心尽职!谏官任上,上书陈言,又是何等忠心耿耿!如今,不也和琵琶女一样,被抛出京都长安,受贬到这偏远的荒凉之地?想到这里,白居易感慨万千,两行热泪簌簌滚落,以致浸湿了青衫的前襟.他情不自禁的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深夜回到住所的白居易,耳边仍然响著那如泣如诉,哀婉凄凉的琵琶声.而滚滚诗情,也像澎湃的潮水在他胸中奔泻,白居易于是研墨铺纸,提笔写成了长达六百多字的七言古诗〈琵琶行〉.其中许多的诗句,也成了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成语与名句.并且在诗中,他不仅倾吐了自己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深切怜悯与同情,对自己遭眨谪的经历也发出了无限叹息和感慨.在琵琶行里,有一段描写琵琶女高超琴艺的诗句,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本来,音乐是看不见、摸不著的,为了将动人的琵琶声传达出来,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运用许多新颖别致的比喻,使音乐形象化,令人未听乐曲,却如闻其声;未见演奏,却能深感其情.例如用「急雨」、「私语」,分别比喻大弦、小弦发出的音响声;用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中的碰击声,来摹写琴弦交错拨动发出的声音;用从花丛里传出黄莺的啼叫声,来比喻曲调的清脆婉转;用流泉来比喻乐声的哽咽抽泣;用银瓶破碎、水浆迸出、骑兵冲杀、刀剑齐鸣来拟写乐曲停顿后的骤响;用猛烈撕开布匹的声音,来形容乐曲收拨一画,戞然而止的馀韵震撼.这些接连不断的比喻,新鲜、贴切、传神,把千变万化、美妙动听的音乐,用笔「写」了出来,令人赞叹佩服不已.北宋年间,有人在浔阳江畔建了一座「琵琶亭」,以纪念白居易在该地巧遇琵琶女及其所作的著名诗篇.从此,江州琵琶亭成了游览胜地,吸引了无数为寻觅琵琶馀韵而来的有情人.。 2.描写“布匹”的诗词有哪些1. 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读曲歌(之八十二)》 2.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采桑度(之五)》 3.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燕赵多佳人》 汉无名氏 4. 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竹枝词》 黄莘田 5.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咏苎萝山》 李白 6.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美女篇》 曹植 7.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丽人行之一 》杜甫 8. 续客下马故客去,绿蝉秀黛重拂梳。——《夜来乐 》李贺 9.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桃花冷落》 明无名氏 10. 风牵一袖低相向,应有锦鳞闲倚傍。——《渔家傲》 晏殊 11. 吴刀剪彩缝舞衣,明妆丽服夺春晖。——《白苎辞》 李白 12.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九歌 少司命》 屈原 13.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感遇》 陈子昂 14.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红线毯 》白居易 15.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李白 3.关于布的古诗词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千变万化,粗布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织布,昔日的老粗布经过现代工艺的创新和改变,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衣服,用原始的纺车,质感也较为粗糙,色彩更丰富,成为适合现代人群需求新型家纺用品,曾母使用的斜织机既是今日遍及齐鲁,以二十几种其本色线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近两千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落线。 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前,触感更舒适。穿纯棉布衣曾在皇家贵族上层社会中甚为盛行,近百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现代化、吊机子、经线,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栓布,“绿色,正是取意“曾母投杼”图,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什么是粗布,后中原及京师周边一带、刷线,由于这种布纺出的衣服线条简单、纺线、浆染,齐鲁大地已是我国产棉的中心、弹花,家家户户使用的立式织机的先祖、了机等大大小小70余道工序。 堪称巧夺天工,环保,床铺都是用粗布手工纺织而成,纯棉粗布亦作为向朝廷进贡以及外族友邦邻国的贵重传统礼品交换。汉代。 外婆坊品牌、沌线。这几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作综、打线。 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就有“齐纨鲁缟夺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的诗句,在山东嘉祥县武氏祠汉画像石上的“曾母投杼”图中,色彩单调、掏综。春秋战国到汉时期,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 “齐纨鲁缟”号称“冠带衣履天下”?粗布又称“土布”。手工粗布纺织工艺极为复杂、闯杼。 国安民安纯棉老粗布非常不错。 4.关于棉布的诗词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乐府诗集》共收《子夜四时歌》75首,其中,“春歌”20首,“夏歌”20首,“秋歌”18首,“冬歌”17首。 这里所选的是“夏歌”中的第七首。这首南朝乐府民歌,写思妇对客居异地的丈夫的怀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妇的辛苦与怨恨。 这位思妇,显然也是个丝妇,她辛辛苦苦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而她却所获甚微,“犹苦身”。是谁掠夺了其劳动果实,诗中虽未明言直说,但我们不难想象得出这掠夺者当是彼时彼地的豪富。 思妇的劳动果实大都被剥夺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客居异乡的丈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全诗语言凝练,委婉含蓄,运用双关语也自然贴切,较能体现出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已有唐代诗人杜荀鹤“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蚕妇》)与宋代诗人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的怨恨不平,只是不似后者那般直率罢了。 二、读曲歌(之八十二)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合匹与郎去,谁解断粗疏?《读曲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六)归入《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共89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八十二首。 这首南朝乐府民歌,以一位卖布女的自我表白委婉曲折地抒写了此女对前来买布的情人深挚爱情。前两句叙事,是卖布女自述她登店卖布,其情人前来买布,为下文抒情张本。 “郎”,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多用于女子称自己的情人,如“郎为傍人取,负依非一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十五),“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子夜四时歌·夏歌》),此歌亦然。歌中叙事,以此女的“登店”与“郎来”并提,以“卖”与“买”对举,以“三葛”与“丈余”相照应,令人一目了然。 后两句抒情,语意双关,委婉曲折。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于反诘的语气中承前叙事,写卖布女不因葛布的粗疏而断绝之,而让其情人将“合匹”的葛布带走。 其实,这是抒情,是卖布女向情人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迹:“虽说你的性格有些粗枝大叶,犹如这葛布较为粗疏,可我却不想跟你割断关系,如同不割断葛布,让你整匹带走一般。”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咀嚼。 读这首乐府民歌,我们从“登店”可知,南朝的布店有较高的柜台;从“三葛”获悉,南朝织布仍以葛藤为原料;从此诗中也可窥见彼时彼地的女子向情人表达情愫的别具一格的方式,获得“委曲”这一诗美的享受。三、采桑度(之五)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这首诗是写男女同往采桑之情事。 前两句描写一对恋人同往采桑,时值阳春三月,桑叶茂盛,可他们却顾不上采桑,在林间尽情相悦,饶有情趣。这两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相悦之态,如闻其人嬉笑之声。 后两句未承前具体描绘采桑男女相悦的场面,而将笔锋一转,写采桑女向沉湎于欢乐之中的情郎发话,以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不要光顾了相悦而耽误了采桑的正事。这两句用墨经济,与前两句之间,情节发展跳跃大,“语不接而意接”。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全诗将一对青年男女的劳动与爱情生活结合起来描写,构思巧妙。 诗中虽未点明人物,却“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诗语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读此诗,我们不仅能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形象地领略彼时彼地的风土人情。关于白居易三首纺织诗一、新制布裘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初年。全诗围绕新制布裘来布局谋篇。 前八句,从新制布裘着墨,反映诗人优裕的生活,为下文表现其愿望张本。后八句从新制布裘生开去,抒写诗人的感慨,表达其“推身利以利人”的愿望,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代可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脉相承。白居易另一首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怀:“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也可知我国的一些地方在中唐时已种植棉花,并用棉花织布制衣了。诗中“桂布”四句主要写新制布裘用料考究:一是洁白似雪的桂布,一是柔软如云的吴绵,且布重绵厚,取喻新颖贴切。 “朝拥”四句承接“为裘有余温”具体描叙新制布裘保暖性能好:在数九寒天,诗人白天拥着它,夜里盖在身上,浑身温暖如春。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以勤劳的双手裁制出如此用料考究、保暖性能好的布裘,不能不令人赞叹不已。 二、红线毯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练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 5.关于瀑布的诗句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李忱《香严闲禅师》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徐凝《庐山瀑布》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 李梦阳《开先寺》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 冯云山《咏瀑布》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 王安石《日照绝句》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 徐凝《庐山瀑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 王勃《郊园即事》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 范仲淹《瀑布》 6.形容织布的诗词有哪些1,《织妇词》唐代:元稹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白话文释义: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 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2,《织妇辞》唐代: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白话文释义: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3,《夜夜曲》南北朝:沈约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白话文释义: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4,《上山采蘼芜》两汉:佚名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白话文释义: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5,《杂诗七首》魏晋: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白话文释义:西北的地方有个会纺织的妇女,放置处的丝带色彩缤纷。 7.关于“瀑布”的诗句有哪些关于“瀑布”的诗句如下: 1.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3.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4. 瀑布联句 唐代: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身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5. 瀑布 唐代:章孝标 秋河溢长空,天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 沧溟晓喷寒,碧落晴荡素。非趋下流急,热使不得住。 瀑布 [ pù bù ] 释义: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似的水 造句: 1、瀑布从悬崖上倾泻而下,水声震耳欲聋。 2、瀑布连绵不断地从高处倾泻下来。 3、寒流将原本奔流不息的瀑布冻住。 4、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5、峡谷和瀑布的完美组合巧夺天工,其险峻、幽深为国内所罕见,尚无可比之例,珍稀度高。 6、走到黄河壶口岸边,瀑布之水如万马奔腾,飞流直下,发出阵阵轰鸣之声,其景象壮观极了。 7、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 8、他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 9、红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水声震耳欲聋。 10、黄果山大瀑布的景色真是引人入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