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折字的古诗词《相和歌辞•采莲曲》徐彦伯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琴曲歌辞•别鹤》张籍 双鹤出云溪溪,分飞各自迷。 空巢在松杪,折羽落江泥。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 别离应易老,万里两凄凄。《蓟北旅思》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别鹤》张籍 双鹤出云溪,分飞各自迷。 空巢在松顶,折羽落红泥。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 别离应易老,万里雨凄凄。《相和歌辞•日出行》李贺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长平箭头歌》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访古汍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杂曲歌辞•长干行二首》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尚不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在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别离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北客真王公,朱衣满江中。日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李白 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杂重。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 蹈海寄遐想,还山迷旧踪。徒然迫晚暮,未果谐心胸。 结桂空伫立,折麻恨莫从。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 《寄东鲁二稚子》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留别贾舍人至二首》李白 大梁白云起,飘飖来南洲。 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 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秋风吹胡霜,凋此檐下芳。 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谬攀青琐贤,延我于北堂。 君为长沙客,我独之夜郎。劝此一杯酒,岂惟道路长。 割珠两分赠,寸心贵不忘。何必儿女仁,相看泪成行。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李白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金门答苏秀才》李白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 2.找一些关于夏景的古诗文名句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我喜欢唱歌□翟永义平时,有不少青年朋友和学生问我是怎样走上音乐道路和作词作曲的。 其实,这个问题说来也很简单,无非是受家庭(我哥哥唱歌)的影响,小学、初中唱歌课的熏陶,音乐家故事的启迪,考艺术学院,自修乐理知识、作曲法、和声学,多听、多唱、多分析、研究中外民歌(中国优秀歌曲和歌剧)名曲(管弦乐作品和西欧歌剧)以及各种民间戏曲杂唱,丰富想象力,大胆地写(初始,自然是模仿的多),找机会排练演唱,习作修改修改再修改。最后,创造有自己个性的音乐作品,应征参赛、社会演出、出版发表和歌唱家演唱制盘,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看了《聂耳》电影就开始写歌。后来,考上了河南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 我虽然上过两年音乐专业,那也是断断续续的学些皮毛。那时,正逢灾荒年,课堂教学不稳定。 最后,学院奉上级指示停办,我返家自谋职业——在民办学校教唱歌。重要的是,在我以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靠一架破凤琴和破电子管收音机自修作曲及斯波索宾(苏)《和声学》(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材)。 为了学好《和声学》,每周有一两次的午夜十二点钟,我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报》预告播送的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对照着谱本一个一个和弦地听,在脑海中牢记印象中的音乐效果,反复理解、弄懂和掌握合唱写作技巧.我经常地研究《国际歌》的和弦进行的模式,我甚至能把瞿希贤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和弦进行背记下来。这样,天天白天唱,有时晚上听,不分昼夜地写,写,写。 写出来歌,就由学生合唱队排演·平时,教学之余,别人回家吃饭了,我在临街的体音美办公室里弹风琴(外国歌剧经典独唱名曲、中国歌剧插曲,或者,专找最难弹的曲子,比如,《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主旋律乐谱,帕瓦罗蒂唱的《我的太阳》、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独奏曲、印度电影《流浪者》插曲,《松花江上》等歌曲)我编配和声弹得像交响乐效果,不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往往是窗外吸引了众多歌迷们驻足欣赏,共是陶醉其中。熟练的弹琴技巧,对于我自修音乐和作曲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我终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艰难辛苦得很哦!依我看,会哼唱就能写歌。不过,入门容易,修成难而已。 还得往深处钻——自修作曲技巧,研究古今中外优秀歌曲作品成功的奥秘,创造出新的东西。这过程中,追求当代音乐大师的关注、指导和帮助也是一辈子努力的事。 名师出高徒嘛!贝多芬就是这样,一生中曾经拜了几位音乐大师。我学习贝多芬的作法也曾拜求过我国著名作曲家瞿希贤、时乐濛、、秋里、刘诗召、王基笑等前辈音乐家。 也给傅庚辰、徐沛东去信求教过。张彬教授是我的恩师。 学习作曲和创作歌曲,起码要有这样几个条件:一、要会一点简谱乐理知识,知道音的高低长短、节奏型,能把心里哼唱的曲调正确地记下来(对准歌词)。二、最好能有一架钢琴或者电子琴,自己会的其他乐器也行,比如,吉他、笛子、二胡、中山琴、口琴等,只要能把写出的曲调弹出来,试奏、试听、试唱,知道效果,不合适的地方、错的地方好修改正确。 当然,能请会唱歌的朋友、熟人试唱一下,或者,请业余合唱团队排唱一下更好。这样,就能够写歌了。 如果,自己不会记谱,请人替记也可以,不过,这毕竟是不方便的事。作曲是有许多技法的。 比如,选好音乐主题乐句,会发展、模仿、移位、扩展、压缩、重复、前奏、间奏、尾奏,会处理高潮,会确立音乐风格(美声、民族、流行);齐唱、轮唱、领唱、重唱、合唱等等都要会设定。没有以上知识能写歌吗?我认为,能。 乐满自溢。我教学中有这样的例子,前几年,一个苏州青年迢迢千里来开封做工艺品生意,不知如何打听到我的住处要拜师学作曲,他没有一点简谱乐理知识,只会哼唱流行歌曲,但不会记谱。 他自己写歌词,当然多是爱情歌曲——令我感到惊叹的是,他写的歌词的水平简直可以和资深词家比高下,我不仅修改不了,甚至,自己不得不承认一时还吃不透;更令我不解的是,他为自己的词谱的曲,尽管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下了旋律(典型的非传统曲调和节奏型),而且,曲调是那样的动听美好,形象且有激情。按专业扣,还真符合作曲法则。 不过,他是凭感觉写——典型的“跟着感觉走”。我指导他写歌唱祖国、民族、改革开放歌曲,把讴歌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寄给全国征歌大赛,竟然荣获银牌奖。 同样的一个情况是,开封市一个中青年哼唱的流行歌曲作品我帮他记谱后,在全国著名音乐报刊发表一炮打响,征歌中荣获铜牌奖。一次由中国音协派出的权威作曲家采风团在听开封市歌曲作品歌盘的评论时,特别对他的作品给于了高度评价。 现在,他已被接纳为开封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网络媒体采访他时称他为青年作曲家。 他的音乐人生是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谁能够相信:他是抱着一把吉它闯荡了祖国南北的音乐疯子,跑了老婆,丢了饭碗,视音乐为生命。像这样有作为的时代青年,社会上肯定大有人在,可不能小看和低估他们肚子里的“水”,他们肚子里的歌肯定如海洋般宽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