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老歌 张籍中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 摘自《唐诗鉴赏大词典》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诗题一作《山农词》)。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作者《估客乐》一诗结尾“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手法与此略同,但有议论抒情成分,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因而更见含蓄。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摘抄了这么多,不知能不能帮到你。呵呵。 2.阅读材料:《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政府赋税沉重: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贫富分化严重:苗疏税多不得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贫苦农民陷入绝境:土地少、贫瘠,不得食;赋税重,不得食。 社会风尚侈糜: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贫苦农民逃避山区,向山要田:耕种山田三四亩。 从“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此句的意思可以看出政府赋税严重和贫富分化严重,搞到“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这样一种生活窘困情况,而相反从“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看出富人生活奢靡,造成了贫苦农民要逃到山区去生活,可以从诗句“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看出。 3.野老歌的作品鉴赏野老歌 [唐]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诗词简析: 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白相通;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 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意激而言质”,篇幅亦长,故不免有尽、露之疵累。而张籍的乐府,如这首《野老歌》作法就不同。 诗共八句,很短,但韵脚屡换。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 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山”字两见,强调这是一位山农(诗题一作《山农词》)。 山地贫瘠,广种薄收,“三四亩”收成不会很多。而深山为农,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 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财政困难,封建剥削无孔不入。“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苗疏”意味收成少,收成少而“税多”,必然产生劳动者“不得食”的不合理现象。如仅仅写到粮食“输入官仓”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深度还不够,而“化为土”三字的写出,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 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使土地长出粮食;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且轻易把粮食“化为土”,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 所以,虽然只道事实,语极平易,读来至为沉痛,字字饱含血泪。 五、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仍是直陈其事:“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可是,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真叫人“何以卒岁”!冬来农闲,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粮食难收,却“收橡实”。 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呼儿登山”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上山采野果。橡实乃橡树子,状似栗,可以充饥。 写“呼儿登山收橡实”,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使人想到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的名句,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难以写出。 老农之事,叙犹未已,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牵入一“西江贾客”。 桂、黔、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西江贾客”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故诗中言“珠百斛”。 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跳跃性极显。然而,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极度贫困;一边是“船中养犬长食肉”,极度奢靡,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 人不如狗,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 作者《估客乐》一诗结尾“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手法与此略同,但有议论抒情成分,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因而更见含蓄。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 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 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周啸天)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参考链接:野老歌。 4.野老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野老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乐府诗。 此诗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表现了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运用对比手法,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 野老歌⑴老农家贫在山住⑵,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⑶。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⑷。西江贾客珠百斛⑸,船中养犬长食肉。 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像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与“卒章显其志”的作法完全相反,但读来发人深思,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揭露现实极其深刻。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 诗中两次对比,前者较隐,后者较显,运用富于变化。人物选择为一老者,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及世道之不合理,也愈有典型性。 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至如语言平易近人,又颇有白诗的好处。 5.唐诗3百首,谁知道,全告诉我望月怀远/张九龄游子吟/孟郊咏鹅/骆宾王在狱咏蝉/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早发白帝城/李白静夜思/李白夜宿山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陆/李白望庐山瀑布/李白赠汪伦/李白秋浦歌/李白春思/李白子夜秋歌/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送友人/李白枫桥夜泊/张继凉州词/王翰渭城曲/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竹里馆/王维相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东兄弟/王维鹿柴/王维杂诗/王维送别/王维少年行/王维过香积寺/王维听筝/李端春望/杜甫送崔九/裴迪陇面行/陈陶登鹳鹊楼/王之涣凉州词/王之涣早梅/张谓征人怨/柳中庸春晓/盂浩然留别/王维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没蕃故人/张籍望洞庭赠张丞相/孟浩然早寒有怀/孟浩然小儿垂钓/胡令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出塞/王吕龄塞上曲/王昌龄塞下曲/王昌龄溪居/柳宗元江雪/柳宗元逄入京使/岑参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别董大/高适寒食/韩拥塞下曲/卢纶江村即事/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寄全椒山中遵士/韦应物滁州西涧/韦应物谁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六校书/韦应物长守遇冯著/韦应物桃花溪/张旭山中留客/张旭终南望余雪/祖咏绝旬/杜甫八阵图/杜甫江南逄李龟年/杜甫前出塞/杜甫杂诗/张泌池上/杜甫春夜喜雨/杜甫喜见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月夜忆舍弟/杜甫旅夜书怀/杜甫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菩江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白居易问刘十九/白居易草/白居易晚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浪淘沙/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蜀先主庙/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畹晴/李商隐无题/刘禹锡蝉/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乐游原/李商隐嫦娥/李商隐瑶瑟怨/温庭筠苏武庙/温庭筠悯农/李绅寄令狐郎中/李商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听弹琴/刘长卿送李中丞汉阳别业/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新年作/刘长卿题李凝幽居/贾岛金谷园/杜牧访隐老不遇/贾岛宫词/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破山寺后禅院/常健宿王吕龄隐居/常健马诗/李贺咏柳/贺知章回乡偶书/贺知章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遣怀/杜牧赠别·其二/杜牧赤壁/杜牧山行/杜牧请明/杜牧秋夕/杜牧泊秦淮/杜牧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台城/韦庄章台夜思/韦庄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贫女/秦韬玉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渡汉江/宋之问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宫词/顾况题金陵渡/张祜金绻衣/杜秋娘月夜/杜甫行宫/元稹黄鹤楼/崔颢风/李乔月夜/刘方平长信怨/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嫁得蕃雨送李胄/韦应物汉江临泛/王维何满子/张祜已亥岁感事/营松佳人/杜南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送李端/卢纶早秋/许诨孤雁/崔涂天末怀李白/杜甫无题/李商隐瑶池/李商隐夜雨/白居易遗爱寺/白居易玉阶怨/李白赠花卿/杜甫惑遇·其一/张九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南渡荆门送别/李白终南山/王维。 6.唐诗300首的目录咏鹅(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悯农(一)(李绅)悯农(二)(李绅)回乡偶书(贺知章)咏柳(贺知章)登鹳雀楼(王之涣)凉州词(王之涣)菊花(元稹)离思(元稹)风(李峤)中秋夜(李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中(王勃)塞下曲(卢纶)逢病军人(声纶)城东早春(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鹿柴(王维)相思(王维)山居秋暝(王维)少年行(王维)竹里馆(王维)莲花坞(王维)观猎(王维)杂诗(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使至塞上(王维)鸟鸣涧(王维)山中(王维)田园乐(王维)出塞(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卢溪别人(王维)采莲曲(王昌龄)送柴侍御(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池上(白居易)暮江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惜牡丹花(白居易)白云泉(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遗爱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江村(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绝句漫兴(杜甫)绝句(一)(杜甫)春夜喜雨(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前出塞(杜甫)春望(杜甫)望岳(杜甫)绝句(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杜甫)赠花卿(杜甫)八阵图(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月夜(杜甫)绝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客至(杜甫)早发白帝城(李白)夜宿山寺(李白)静夜思(李白)关山月(李白)望庐山瀑布(牵白)望天门山(牵白)赠汪伦(牵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秋浦歌(李白)山H答(牵白)送友人(牵白)峨眉山月歌(李白)独坐敬亭山(李白)军行(牵白)越女词(牵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牵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枫桥夜泊(张继)春晓(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江南春(杜牧)山行(杜牧)清明(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过华清官(杜牧)秋夕(杜牧)赠别(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题乌江亭(杜牧)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榴花(韩愈)湘中(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春雪(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晚春(韩愈)游子吟(孟郊)古怨别(盂郊)古别离(孟郊)登科后(孟郊)洛桥晚望(孟郊)凉州词(王翰)寻隐者不遇(贾岛)题诗后(贾岛)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题李凝幽居(贾岛)剑客(贾岛)送兄(七岁女)无题(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乐游原(李商隐)霜月(李商隐)嫦娥(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隋宫(李商隐)贾生(李商隐)小儿垂钓(胡令能)望洞庭(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堤上行(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秋词(刘禹锡)秋风引(刘禹锡)次北固山下(王湾)江雪(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蜂(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雪(罗隐)山房春事(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碛中作(岑参)逢入京使(岑参)送人赴安西(岑参)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听弹琴(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早梅(张谓)秋思(张籍)湘江曲(张籍)成都曲(张籍)野老歌(张籍)题都城南庄(崔护)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与小女(韦庄)台城(韦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题三闾大夫庙(戴叔伦)送人游岭南(戴叔伦)兰溪棹歌(戴叔伦)题邻居(于鹄)巴女谣(于鹄)江南曲(于鹄)听邻家吹笙(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郎士元)送彭将军(郎士元)春夜闻笛(李益)喜见外弟又别言(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再经胡城县(杜荀鹤)蚕妇(杜荀鹤)送人游吴(杜荀鹤)山中寡妇(杜荀鹤)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牧竖(崔道融)田上(崔道融)溪居即事(崔道融)鸡(崔道融)观祈雨(李约)别董大(高适)营州歌(高适)除夜作(高适)夜别韦司士(高适)月夜(刘方平)华清官(杜常)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怀良人(葛鸦儿)公子家(聂夷中)田家(聂夷中)登鹳雀楼(畅当)离骚(陆龟蒙)新沙(陆龟蒙)黄鹤楼(崔颢)诮山中叟(施肩吾)瀑布(施肩吾)边词(张敬忠)春闺思(张仲素)秋夜曲(张仲素)登玄都阁(朱庆馀)咸阳值雨(温庭筠)商山早行(温庭筠)农家望晴(雍裕之)山中留客(张旭)桃花溪(张旭)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山亭夏日(高骈)对雪(高骈)蝉(虞世南)奉和咏冈应魏王教(虞世南)公子行(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雨晴(王驾)社日(王驾)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归雁(钱起)马诗(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