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情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经典爱情诗句2.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经典爱情诗句3.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经典爱情诗句4.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经典爱情诗句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经典爱情诗句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典爱情诗句6.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经典爱情诗句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经典爱情诗句8.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经典爱情诗句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经典爱情诗句1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2.请各位帮忙 我要找一些关于“寻找”的诗句“滚滚的红尘,难掩你的笑容;茫茫的雪域,何处寻觅你的影踪……”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走过无雪的冬天,走过多思的雨季。 遥远的风,牵长我荒野中的脚印,唤回我梦中的情思。 野潇潇,人在风雨里 。 路漫漫,何处有相知?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 3.关于写情的诗句1.红豆(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4.钗头风(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5.钗头风(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6.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寻找诗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古代诗歌中的重要题材。 以《诗经》中的《采薇》、《黄鸟》为滥觞,一直到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且人们往往借助外物传达这种感情。 在长期的积淀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意象,了解和整理这些意象是我们解读思乡类作品的一把钥匙。(一)借助月亮表达思乡之情:在先秦及汉魏晋时期开始借助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汉代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的诗句。 有一部分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如曹丕的《杂诗》“……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到唐朝时借月表达思乡之情已经屡见不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时期的内容往往是边关战士望月思乡或是求仕游子望月怀乡。 再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也是这一类的题材。(二)借助音乐表达思乡之情:在边塞诗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乐器如羌笛、芦管、芦笛等,如人们所熟悉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益的《夜上受降闻笛》“回乐烽前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再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芦管”即是芦笛、芦笳。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据《文献通考·乐考·竹之属·胡部》说:芦管,胡人截芦为之,大概与觱篥相类,出于北国。 可见芦管所吹音乐寄托了离情别绪。以上诗句中还提到“杨柳”、“折柳”,这指的是唐宣宗自制的“杨柳枝”这首曲子。 通过演奏“杨柳枝”勾起戍边战士对自己故乡“杨柳依依”的怀念,与边塞的孤独、凄苦形成一个反差,诗人们与戍边战士一样在这感伤的音乐中难以入睡,思念着远方的故乡。(三)借助飞禽表达思乡之情: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大雁(或称鸿雁):“雁”为候鸟,每年春季飞回北方,古又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所以鸿雁多用来象征传递故乡音信的使者。 雁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特殊符号。是古诗中一个含有多种比喻意义的意象。 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该诗以“孤雁”自喻,把自己在战乱中与亲人离散的情思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表现客居他乡的杜甫对朋友、亲人的思念之情。宋词中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借助雁归人不归,满眼是乡愁。表达了一种去国怀乡之情。 另一种为黄鹄。黄鹄是传说中的大鸟(一说为天鹅),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如古诗《步出城东门》“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该诗借黄鹄表达了欲归不能的愁苦。(四)借助黄昏之景表达思乡之情:最早用于思妇诗。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云:“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黄昏之时牛羊纷纷归圈。 勾起主人公对“君子”的思念,可见黄昏之时,无论是对在外的游子来说还是在家的思妇来说,都是睹物思人之时。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句表达了一种日已归山,人却独自望乡的凄凉,唤起了后世的共同的思乡之愁。鲁迅在日本见到“日暮里”时还勾起他潜意识中的思乡之情。 元曲中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的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黄昏景象:一幅由萧条的意象组成。如“枯藤、老树、西风、瘦马”等。 另一幅由具有暖色调的意象组成如“小桥、流水、人家”。前者使游子感到身处异地;后者使游子触景生情,联想到此时故乡的炊烟已起,正是家人翘首企盼自己归来的时刻。 两种反差极大的黄昏之景怎不使游子肝肠寸断呢?。(五)借助凄寒之景表达思乡之情:如“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去家千余里,一身常饥渴。……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别诗三首•其三》)。 衣起彷徨。……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曹丕的《杂诗》)。 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借助“寒山”、“寒风”、“凄雨”、“白露”、“清秋”等类似的意象寄托漂泊之苦。另外,如重阳登高、漂泊的小舟等也经常进入思乡诗之中。 前者源于古代九九登高的习俗;后者最早见于《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一诗。其中“一苇”比喻如苇叶般的小舟,“刀”通“舠”指小舟。 两者都给人不能稳定、四处漂泊之感。引起思乡之情的意境不能一一举尽,以上只是将经常出现的略做归纳。 总之,游子。 5.以“李白纯朴的自然之子”为切入点 谈谈你对李白诗歌的喜爱和感悟李白《日出入行》鉴赏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 李白的这首拟作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光彩。 诗凡三换韵,作者抒情言志也随着韵脚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古代神话讲,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 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 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又怎么能够与之同升共落?“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之徘徊,多么形象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有意提出问题,借以引起读者的深省。 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又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有力。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 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点题之处、核心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 “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尤其值得思索。 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是羲和那样的神吗?读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来了:“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断然的,不是神而是自然。 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怀疑,投以嘲笑: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不仅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 李白不单单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 照李白看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谈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 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诗人写大鹏:“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诗人写天马:“嘶青云,振绿发”,“腾昆仑,历西极”,“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跃天衢”(《天马歌》)。 诗人所写的山是:“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诗人所写的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呢?读了《日出入行》,我们总算找到了理解诗人的钥匙——“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日出入行》“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 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 他实际上用自己的诗篇否定了自己的行动。这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跳开了空泛的抒情,又规避了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互生发。诗中频频出现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 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 6.有关忠心的诗句1.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8.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9.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1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7.关于正能量的诗句和名言1、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3、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5、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6、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7、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