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写得很优美很优美的宋词啊1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2. ●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3,●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4,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5.●踏莎行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6.●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7,●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8.●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9.●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10.●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11.●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12●生查子·药名闺情 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13●鹧鸪天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4●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15●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7●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8●浪淘沙漫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19 ●昼夜乐 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20●卜算子漫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碪、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21●婆罗门令 柳永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宣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22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23●迷仙引 柳永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 2.唐诗、宋词中有“紫陌”一词的诗句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紫陌红尘拂面来)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红尘,尘本不红,以言其染也。 红尘本义指车马走过土路扬起的尘土,比喻熙熙攘攘的繁华世间。 紫陌红尘 就是 繁华享乐的人世,多指情事 。 唐·李白·南都行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3.[高分]求19首短小容易背的宋词1 浣溪沙 晏 殊 淡淡梳妆薄薄衣。 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 2 采桑子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3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蝶恋花(春景)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5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7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8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9 金蕉叶(大石调)柳 永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 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10 浣溪沙 苏 轼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日高深院晚莺啼。 堪恨风流成薄幸。 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11 西江月 李之仪 念念欲归未得,迢迢此去何求。都缘一点在心头。 忘了霜朝雪后。 要见有时有梦,相思无处无愁。 小窗若得再绸缪。应记如今时候。 12 浣沙溪(和无咎韵)陆 游 谩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13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14 忆秦娥(初春)杨万里 新春早。 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 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 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 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15 菩萨蛮(送佑之弟归浮梁)辛弃疾 无情最是江头柳。 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 雁来书有无。 雁无书尚可。 妙语凭谁和。风雨断肠时。 小山生桂枝。 16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7 少年游 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 更特地、忆王孙。 18 阮郎归 欧阳修 雪霜林际见依稀。 清香已暗期。前村已遍倚南枝。 群花犹未知。 情似旧,赏休迟。 看看陇上吹。便从今日赏芳菲。 韶华取次归。 19 长相思(题丈亭馆)杨适 南山明。 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 沙边供送迎。 东江清。 西江清。海上潮来两岸平。 行人分棹行。 4.导游游西湖返程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1]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2] 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 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南北五大水系,便捷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唐朝,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近代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 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因为当时未修水利,西湖时而遭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用淡水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引水入城的方法。 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六井现大都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在解放路井亭桥西。 其余五井是:西井(原在相国井之西),方井(俗称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龟井(原在龙翔桥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原在钱塘门内,即今小车桥一带)。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近代的白堤。 白氏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却借白堤(当时称“白沙堤”)以缅怀白公。 白氏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 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 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苏东坡犒赏疏浚民工的美食。 与白居易一样,大诗人苏轼也在杭州留下了众多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 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 5.关于香菇的诗词香菇笙歌(收拾回程章、今时传古章) 收拾回程章 第一收拾菇下山,各行算帐并交关, 金折帐簿都带去,对清收付转回乡。 第二收拾上山前,火路回衣并遮衣, 雇人做事有做歹,必要独自检点添。 第三收拾看好衣,衣衫褴褛被人欺。 今时世界人眼浅,只重衣衫不重人。 第五收拾好东西,箱笼锁好莫乱开, 自古钱财莫露出,人生知面不知心。 第六收拾好东西,用了便拿担上来, 恐或一时忘记了,过后思量悔时迟。 第七收拾房东西,房间各人莫乱嘻, 倘有恶人来算计,诬诈两字洗不清。 第八落寮要虚心,谢神通驾冬再来, 菇棚祖师随人意,冬成上寮自降临。 第九拜别各主东,多谢先生老板仁, 烦托筹事代关照,拜谢辞别就回程。 第十收拾菜干粮,上路都要带身边, 恐或有钱无处买,出门辛苦自思量。 十一上路要小心,叉路须要问分明, 恐或一时走错了,无店借宿问何人? 十二回程都唱完,吩咐伙计过渡船, 洪水大雨莫过渡,身价千金保回程。 三月时间是清明,做菇个个转回程, 六亲九眷多欢喜,出门之人唱团圆。 今时传古章 表起民国十二年,菇价顶好第一年, 广东冬菇五百块,景德也有两百零。 驮帮菇价也平常,百七百八卖得长, 山客判樯不怕贵,一百洋钱判百樯。 过了一年十三年,景德各行不付钱, 菇价跌了几十块,山客支钱叹苦连。 甲子初年春雨多,菇树涨了无奈何, 菇孕未产先烂了,驮进香菇大统无。 若问香菇怎样无,去冬无雪春雨多, 日日都是寒冰冷,天不回暖不发菇。 香菇不出气洋洋,元月廿七雪驾樯, 过了十天又相见,亦是落雨不能生。 天意不须无奈何,劝乐各友口莫多, 童生只要文章好,头科不中望二场。 表起民国十二年,老板请脚更苦连, 工钱每月六七块,人心不足说无钱。 做菇顶闹蛟洋源,出门一年有几千, 菇棚也有好几百,洋钱几万来进源。 做客顶好是下田,里村二周大发财, 外村二王做好客,请脚一年两百人。 原载《菰叶备要全书》(1924·龙泉·叶耀庭收集整理) (龙泉徐同福石印局印行) 百山祖下是菇乡 山高高,天蓝蓝,百山祖下是菇乡。 “香菇之祖”在龙岩 “香菇之源”庆龙景。 宋代有个吴三公,打猎烧炭在山中, 发明“砍花”香菇湾,倡花寮“惊蕈”传四方, 斜滩担盐堕深潭,炼道学法上闾山, 菇道二术融一体,传道授术在西洋, 二刘夫人万代传,香菇之神美名扬。 天蓝蓝,山连着山,百山祖下是菇乡, “香菇之祖”在龙岩,“香菇之源” 是庆龙景。 (龙岩村吴希明演唱 樊寿康记录整理) 6.内容带"川'字的有名宋词青玉案 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会湿西湖雨。 渔家傲 苏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水调歌头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7.古代诗词中有没有包含“清萧”二字的诗句实在没《回程宣义贺生日诗》 年代: 宋 作者: 阳枋 锦章卷遗书八分,独蚕抽绪浮金盆。 太羔玄酒淳风浑,秋草得暖生华门。 隔溪来往如幽村,百年时叙从君论。 直谊高情无绮言,寒陬冷宇回春温。 郑公耆英思陶园,顾我芒屐羞高轩。 感君昭昭排昏昏,心期好语饶温存。 惠然长风来孤骞,九苞后乘彤庭鵷。 肯令穉榻依陈蕃,相对怡愉弟昆。 跋红从久金炉翻,天鸡不觉鸣昆化。 清萧满腹烟霞餐,归来捧枵哦空樽。 新题壮笔流飞湲,欲持此诗排帝阍。 祈我友君同寿尊,座间谈笑知莫扪。 伊洛派脉探共源,与世无穷振振绳绳之子孙。 1、萧索汉水清 唐 杜甫 《樊二十三寺御赴汉中判官》 2、萧寥天清而灭云 唐 顾况 《朝上清歌》 3、萧然庭户秋清 宋 苏庠 《临江仙·猎猎风蒲初暑过》 4、玉萧风外一声清 宋 吕渭老 《豆叶黄/忆王孙》 5、萧然心自清 宋 张抡 《阮郎归·豪家大厦敞千楹》 6、萧然清兴 宋 黄升 《水龙吟·少年有志封侯》 7、清庙荐萧芗 宋 无名氏 《导引·母仪天下》 8、萧疏水木清钟梵 唐 刘沧 《宿题金山寺》 9、清曙萧森载酒来 唐 皮日休 《习池晨起》 10、夏物萧疏景更清 唐 吴融 《书怀》 11、夜投萧寺清无寐 宋 陆游 《布金院》 12、萧然心迹喜双清 宋 曹勋 《新岁七十以人生七十古来稀为韵寄钱大参七首》 13、萧然抱清节 宋 晁公溯 《比与鲜于柬之游池上已而辱三诗见示因次韵》 14、芦苇萧疏天气清 宋 陈襄 《古城》 15、清谭坐萧斋 宋 陈造 《次张学录韵十首》 16、碧淙清樾伴萧 宋 陈造 《再次前韵二首》 17、萧然一室坐清虚 宋 高翥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 18、萧然九夏清 宋 郭印 《苦热三首》 19、庭讼萧然昼景清 宋 韩维 《和微之》 20、清谈且萧散 宋 韩元吉 《丹青阁》 21、古寺萧然一味清 宋 洪彦华 《澹岩游五首》 22、萧晨彻骨清 宋 李觏 《寄祖秘丞》 23、哦诗清籁助萧爽 宋 廖行之 《和陈必强韵》 24、清时萧散坐才疏 宋 刘过 《寄吕英父》 25、羡君萧洒有余清 宋 欧阳修 《和梅公仪尝茶》 26、句向萧闲吟倍清 宋 盛烈 《同黄吟隐湖上散步》 27、萧寺清游属两人 宋 苏轼 《和代器之》 28、萧然发清思 宋 苏颂 《次韵签判张太博移竹》 29、萧然清映水边枝 宋 王之道 《梅花和黄觉民四首》 30、萧然此清兴 宋 文同 《山舍早起探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