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题1:B 小题2:景物的特点:宁静阔大,繁华安定,异域风情。分析: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月挂城头,且月“弯弯”,有了一份欣赏之意;而上下两句间的“城头”顶真手法的运用,构成轻快咏叹的情调,多了一份情趣。由此可见,作者不是要渲染凄凉清冷的氛围,而是要体会这份静谧与安宁。(能够联系诗句具体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以此为标准向上浮动,答出三个要点可得5分) 小题3:示例:“花门楼前见秋草”,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呀;但“岂能贫贱相看老”,一个“岂能”,表现出诗人不甘平庸,立志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我很欣赏诗人这种人生态度。戍守边疆,自有一番寂寞与艰苦,但诗人不以为意,只是鼓励朋友建功立业,这或许正是大唐王朝兴盛之时的蓬勃朝气。正如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了自信与战斗豪情;也像杜甫早期的“会当凌绝顶”,济世有为之心毕现。因为有了这样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即使在困境中无奈的哭泣,也比甘于平庸者的歌唱来得动人。所以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里虽有愤懑与怨怼,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他的傲骨;所以虽然穷困潦倒落魄他乡,但杜甫依然能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今日,岑参他们这种人生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第一问3分。第二问7分:明确表态(是否认同作者态度均可)1分;联系实际,言之成理,6分。字数不足,酌情减分] 试题分析: 小题1:对诗句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往往从诗词的体裁特点、写作手法、情感、风格等方面分析。“琵琶一曲肠堪断”中的“肠堪断”不是思乡心切,而是形容琵琶声动人;“风萧萧兮夜漫漫”,是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给人的感受,不能望文生义。 试题分析: 小题2:题干问“哪些特点”,所以答题时要给诗中景物的特点做一个归类概括,可考虑将景物的特点分解成若干要点,如“宁静、阔大、繁华、安定、异域风情(边地色彩)”等。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是关键。 试题分析: 小题3:回答“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一问是本题得分的关键。“是否认同作者的说法”是该题的开放性之一,无论是与否,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看法是答案的核心内容,一定要做到观点鲜明、事例典型、分析透彻才可得高分。 2.夜深一片城头月意思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①。忍看朋辈成新鬼②,怒向刀丛觅小诗③。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④。诗写于一九三一年二月。 一九三二年七月,鲁迅将此诗书赠日本诗人山本初枝。一九三三年二月鲁迅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将此诗收入该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柔石、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五名左翼青年作家被捕,二月七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被秘密处决。此时,鲁迅正避居上海花园庄日本公寓。 鲁迅得知五青年被杀消息,心中无比愤怒,写了这首诗。经常在春天的长夜里,拖家带口的避难。 在梦里经常梦到母亲担忧儿子的流泪,现在这世道,军阀像走马灯似的一个又一个,忍气吞声的看着青年人死去,只能写诗呐喊。写完以后呢,只能低头看看,黑暗中,月光孤独的照在衣服上。 3.“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是什么意思“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意思是: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这句话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原文: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译文: 弯弯的月亮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欣赏琵琶。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年。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怎么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的一生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扩展资料: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这首诗中所说的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馆,客舍。从“河西幕府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等诗句看,岑参此时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岑参和他朋友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 这首诗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