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凉州曲《凉州词》 王翰 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创作背景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2.古诗凉州曲《凉州词》 王翰 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创作背景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 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3.如何理解评析《凉州曲诗歌第一句,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将边塞特有的“物”凸现了出来:香甜浓烈的葡萄酒,玲珑剔透的夜光酒杯。 将士们正欲举杯痛饮,马背上响起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马”,这些“物”,都是边塞所特有,将边塞将士将欲饮酒而被催人出征的琵琶声打断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诗人由饮酒的场面,写到了饮酒的程度,进而揭示豪饮的原因。最后一句,可以理解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洒脱,洒脱中又蕴含着将士们为自己征战沙场、前途未卜的命运感到忧伤。 当然,这忧伤并不消沉,而是蕴含着一种悲壮。 全诗饱蘸激情,词语奇丽,将颜色、味道和光亮等合为一体,极富吸引力。 4.作者: 柳中庸《凉州曲二首》解析1、《凉州曲二首》 唐代 柳中庸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 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 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 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2、诗的大意:将士们不远万里,翻山过关去戍边,一看见边关和远山,就触景生情,落下思乡的眼泪。 边疆青海的边关上空只有孤独的月亮,黄沙堆里却看不到一点春的生机,黯然神伤!高高的营寨连绵到远方,看不到头,清冷的阴风吹过,闪动着戍边将士兵器的微光。各个城堡的乐器遥相呼应,悠悠扬扬的述说着思乡的心绪,一夜的纷飞大雪漫天飞舞。 3、作者简介: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