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踏莎行朗读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 全词在构思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分):上阕写“行者” 离愁,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居者”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分析3分)

小题2: 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选答一字和一句即可。找对字或句子给2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4分,共6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此词的话是答题的金钥匙,从居者着手,从行者着手回答是正确路径,分别写出,准确表达。同时不见面的两人,不同的角度表现词中,自然有虚实的技巧。回答落脚点在情感上,万题归宗。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开放题,或者说是一个送分题,回答时角度要明确,不能东答一点,西说一点,不知所云。炼字一般我们关注实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还原画面,写出情感。炼意的例子,先找好句子,后结合抒情方式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1: 全词在构思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分):上阕写“行者” 离愁,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居者”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

(分析3分)小题2: 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

(选答一字和一句即可。找对字或句子给2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4分,共6分) 小题1:。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小题1】⑴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⑵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⑶运用典故,“桃源“是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清静安乐之地而感到迷惘、孤独,前途渺茫。

(评分标准: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并分析,给3分;答“虚实结合”或“用典”并分析,给2分。意合即可)【小题2】“恨”可概括为如下三重:孤苦飘零之“恨”;被贬谪居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词上片写景,恰切地写出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孤身飘零之恨;难觅“桃源”,又住在远离京师的郴州旅舍,易产生思乡怀人之情;作者身闭“孤馆”,极端愁苦,亲友的寄赠没能使他得到安慰,反倒更勾起被贬谪的怨恨。 (点出三重恨3分,具体分析3分,意合即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