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怀素草书唐诗

1.张旭、怀素的草书特点

张旭的草书以雄浑奔放的气概、纵横捭阖的笔姿和恣肆浪漫的势态而为世人看重。唐吕总《续书评》云:'张旭草书,立性颠逸,超绝古今。'宋苏轼《东坡题跋》载:'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宋米芾《海岳书评》石:'张旭如神纠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明项穆《书法雅言》:'其真书绝有绳墨,草宇奇幻百出不逾规矩,乃伯英之亚,怀素岂能及哉。'清刘熙载《艺概》云:'韩昌黎谓张旭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此语似奇而常。夫鬼神之道,亦不外屈信阖辟而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古诗四帖》集中体现了张旭草书的风格特点。通篇布局大开大合,大收大放,在强烈的跌宕起伏中,突现了雄肆宏伟的势态。此帖行文酣畅淋漓,似'赤骥白?,一驾千里'颇有咄咄逼人之势。其字形变幻无常,缥渺无定,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时而似低昂迥翔,翻转奔逐,充满着'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的变化,这是艺术家豁达潇洒、真诚率意的品格特征的直接映现。

在用笔上,此帖圆转自如,含蓄而奔放,随着感情的渲泄,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线条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极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雄伟壮阔的画卷。可以这幺说《古诗四帖》不啻是狂草书法艺术中的一件撼人心魂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中的一曲荡气迥肠的交响乐。

怀素的草书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在他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观神采,不见五官”,满纸云烟而不知所云,但是却能感到浓郁的笔墨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艺术享受。

2.怀素草书集字对联

怀素最擅长写小草和大草字体,代表作有“天下第一小草”之称的《千金帖》(小草千文)等等。

怀素(737-799),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

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纸本《千金帖》(小草千文)《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 怀素《小草千字文》作为其传世书迹中的经典,其纸本真迹首次在2017年3月被学者黄锦祥发现。

此《千字文》原是经帖装纸本(白麻纸),每页纵26.8厘米,横13.5厘米;现存9页共42行(为原文过半手迹),计530字。帖外封套被旧藏家题签为:“怀素传本墨迹《草书千字文》”十一字。

现为黄锦祥先生所藏。此《小草千字文》是怀素标准小草的唯一作品,古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故又名《千金帖》,为“天下第一小草”,与其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相映成趣。

观帖中藏印数枚,打开全帖俯瞰时,那些如指甲般大小的字迹富有动感,让人赏心悦目。通篇为小草,笔锋瘦劲飘逸、典雅;上下呼应,一气贯之神采飞扬。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称道:“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指张旭)。

”此言直截指出怀素晚年身体状况良好,才能写出眼前这样高水平的得意之作,让后人为之激赏和赞叹! 怀素《草书千字文》纸本真迹,与其《自叙帖》笔性相近,无不挥洒自如,劲健飘逸,充分显示出怀素驾轻就熟的草书本领,是时下书法界临写小草的最标准范本之一。

怀素的小草作品,无论是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其真迹传世仅此一幅,这是真真正正的《千金帖》,一直是书画家和收藏界梦寐以求的千古绝品。现将怀素小草真迹拓印出碑帖效果,与海内外同好共赏,可以说原作有多美碑刻就有多美,是国内首份研究怀素小草的珍贵资料。

(注:下图是按怀素纸本原作真迹拓印的碑帖作品) 。

3.请问张旭 怀素 米芾的草书各有什么特点

张旭与怀素草书特点的比较参见:

/Read/Read.aspx?id=32489546(点击进入后等5秒)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

4.怀素的狂草作品有哪些

怀素(725-785年),唐代的草书家,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

相传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 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 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巨大。怀素的《自叙帖》是其狂草的代表作,写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共计126 行,始缺6行,后由北宋苏舜钦补署全卷。

《自叙帖》行笔圆劲奔放,如“惊蛇走良聚雨旋风”奔腾之势。 怀素还擅于从自然景物中去领会和感受与书法的通感和变化, 行笔如惊蛇飞动,矫健有力,变化无穷,也时常在酒酣时兴笔疾书。

怀素另有《小草千字文》、《论书帖》、《食鱼帖》、《圣母帖》等。《小草千字文》又称“千金帖”,卷本,84行,1045字。

同时代的书法名家还有孙过庭等。 孙过庭(648-703年),精于书法,尤以正、行、草书擅长。

他的传世作品有草书《千字文》等,另有论书著作《书谱》。

5.怀素七言古诗,关于邮票的

六枚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第二枚“琵琶行”,邮票正中为一个琵琶,还有一个怀抱琵琶的琵琶女形象,把白居易在诗文中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形象地描绘出来。第四枚图案直接是一本打开的线装古籍唐诗三百首,书上正印着李商隐的《无题》。第六枚表现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枚邮票的左下角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的形象。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