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北宋词人二晏

1.“二晏”指哪两位词人

指北宋前期著名词家晏殊、晏几道父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 人。少时以“神童”被荐入朝,后屡历显要,仁宗时官至宰相,谥“元献”。

他受南 唐冯延已影响很深,继承并发展了五代柔软婉丽词风,加之国家重臣地位和爱好文 酒宴会的生活情趣,使他的词雍容华贵。 晏殊的年辈较高,政治地位又显赫,欧阳 修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他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冯煦《蒿庵论词》)。

有《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 恋和离愁别恨。其词注重字句和音韵节奏,闲雅婉丽,艺术造诣很高。

晏几道 (1030?〜1106?)字叔原,晏殊幼子。早年过着华贵的公子生活,不懂得处事营生, 中年仕途不顺,晚年穷困落魄。

由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巨大变故,他经常以感 伤的笔调描写过去的生活,词风近于李煜。其词多写男女悲欢离合,表达对那些不 幸的歌女的同情,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调。

有《小山词》。

2.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是父子关系,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几道(生年不详)字叔原,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北宋著名词人。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扩展资料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的词今存130余首,词风继承了晚唐五代的传统,但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故为当时所重。

宋人笔记说晏几道是晏殊的“暮子”。他自小即为贵介公子,又是名父之子,是当时认真写词的一大家,作为《花间》的嫡传,他的词胜过乃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殊

3.北宋的两个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什么关系

父子关系。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7子。 晏殊,字同叔,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文学成就: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

晏几道文学成就:晏几道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判官等。性格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扩展资料 作品风格: 1、晏殊、晏几道父子沿袭唐末五代词风,词作内容较为狭窄,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

2、晏殊官至宰相,志满意得,其词作多为家会宴游的消遣,词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闲愁;词风清新委婉。 2、晏几道虽出身于官宦大家,却官阶卑微,后又家道衰败贫苦落魄,其词作较为真实地抒发了一个没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词风感伤凄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晏殊 百度百科-晏几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