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大系

1.什么叫大历十才子

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

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大历十才子,大都以王维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

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

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

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诗僧皎然在他《诗式》中提到大历时的诗风时曾道:“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为己有”。

的确,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作品虽然在气格上不及盛唐,但对前辈名家还是有所继承的。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

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 卢纶 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吉中孚 吉中孚 〔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阳,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

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

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

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

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韩翃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钱起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 钱起诗画 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

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

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

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

司空曙 司空曙(约720-790?),姓名: 司空曙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 (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属河北省)人 苗发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

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崔洞(一作峒) 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史书尚未记载 耿湋 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耿湋生年,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实并无根据。

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

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

夏侯审 夏侯审(?~?),字号、籍贯均不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军谋越众”科登第。

夏侯审登第后,授校书郎,迁参军,宁国丞等职。终侍御史。

与诗人韦应物、卢纶、钱起、司。

2.唐代王翰出生年代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瀚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据两唐书本传,王瀚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

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公元710年),徐松《登科记考》云为景云二年。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瀚考》以之为景云元年登第。

扩展资料

王翰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最负盛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翰

3.隋唐"隐逸诗派"中的大历十才子分别是哪十人

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大历十才子简介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有《卢户部诗集》。 吉中孚 吉中孚 [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阳,大历十才子之一。

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

初为道士,后还俗。至长安,谒宰相。

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

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

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韩翃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钱起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

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音律和谐,时有佳句。 司空曙 司空曙(约720-790?),姓名: 司空曙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 (唐才子传作文明。

此从新唐书)广平(今属河北省)人 苗发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

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

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崔洞(一作峒) 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史书尚未记载 耿湋 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

耿湋生年,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实并无根据。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

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

《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 夏侯审 夏侯审(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字号、籍贯均不详。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军谋越众”科登第。 夏侯审登第后,授校书郎,迁参军,宁国丞等职。

终侍御史。与诗人韦应物、卢纶、钱起、司空曙、李嘉佑等交游唱酬。

“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在华山下买田园为别墅,依山傍水,云烟浩渺。

晚岁退居于此,忘情山水,吟诵颇多。李嘉佑曾称其“袖中多丽句”(《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

作品多佚。全唐诗存其《咏被中绣鞋》诗云: 特长 唐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 《新唐书》载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也有把韩、崔、夏侯三人换为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基本主题。

也有反映真实的作品。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较高。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 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

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4.几大诗人的名字大全

(1) 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主要诗作《离骚》、《九歌》、《九章》。

(2) 曹植: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现存诗约80首,其中“七步诗”广有影响。

(3) 陶渊明:东晋在诗人,名潜,字元亮。所作诗文多描写农村景色,以《归田园居》、《桃花源诗》为代表作。

(4) 王维:唐朝山水田园诗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 李白: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功居士,存诗990余首,有《李太白文集》。

(6) 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人称杜工部,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

(7) 白居易:唐朝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

(8) 李商隐:唐末诗人,字义山,以七言律诗见长,有《李义山诗集》。

(9)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清新雄放,诗文有《东坡七集》。

(10)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存诗9000多首,诗风激昂豪放,有《剑南诗稿》等。

5.大历十才子是哪些人

简介 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也多半是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

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但他们在仕途失意和战乱宦旅生活中,也间有反映现实和体验真实的作品。

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语词优美,音律协和,但题材风格比较单调。 大历十才子,大都以王维为宗,秉承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寄情于山水,歌咏自然,其中也有一些佳作。

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体裁多用近体格律,很少能见到乐府歌行体。

警句名联在十才子的诗中俯拾皆是,说明他们均有较深的功底,所以时有惊人之笔。不过有时也不免显露出雕琢的痕迹,从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

虽有警句而全篇欠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使然。 诗僧皎然在他《诗式》中提到大历时的诗风时曾道:“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为己有”。

的确,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在内容上比较狭窄。不过总的来说,他们的作品虽然在气格上不及盛唐,但对前辈名家还是有所继承的。

编辑本段大历十才子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

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杭州司马。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卢纶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 卢纶 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吉中孚 吉中孚 [唐](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阳,大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贞元初年。

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初为道士,后还俗。

至长安,谒宰相。有人荐于天子,日与王侯高会,名动京师。

未几,进士及第,授万年尉,除校书郎。又登宏辞科,为翰林学士。

历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韩翃 韩翃,(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钱起 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 钱起诗画 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

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

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

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

司空曙 司空曙(约720-790?),姓名: 司空曙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 (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属河北省)人 苗发 [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潞州壶关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初为乐平令,授兵部员外郎,迁驾部员外郎。

仕终都官郎中。发常与当时名士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

崔洞(一作峒) 生卒年、字号皆不详。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

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

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 ,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耿湋 现可见关于耿湋的资料很少。耿湋生年,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实并无根据。

现可知的是他宝应二年(763年)进士及第。姚合《极玄集》卷上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都说耿湋为宝应二年进士。

对于耿湋及进士第后的仕历,除《唐才子传》所载稍微具体点外,其他各书记载均极简单,并且相互矛盾。《极玄集》说他官至左拾遗,《郡斋读书记》也说为左拾遗,而《直斋书录解题》与《新唐书·艺文志》却说为右拾遗。

夏侯审 夏侯审(约公元七七九年前后在世),字号、籍贯均不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军谋越众”科登第。

夏侯审登第后,授校书郎,迁参军,宁国丞等。

6.闻一多历史背景故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

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著名诗人、学者。

1909年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1913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校期间,担任《清华月刊》、《清华月报》 的编辑工作,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文学创作活动。

1922年赴美,先后入芝加哥美术学院、丹佛阿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画,同时致力于诗歌的研究和创作,写了不少爱国思乡的作品。1925年回国,任职、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北京大学。

1926年任《晨报》副刊《诗镌》编辑。 1927年应邓演达之邀回汉,在北伐军总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

同年秋到上海办新月书店,并任《新月》编辑。次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应聘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爱国抗日运动。 抗战开始,清华和北大、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主张新诗格律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新诗,后主要从事《楚辞》、《诗经》、《周易》等学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楚辞校补》、《怎样读〈九歌〉》、《乐府诗 》等。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诗歌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后期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

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1930年8月闻一多应杨振声校长之聘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陈梦家随来作他的助教。

闻一多以自己的诚恳与影响,广聘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先后有游国恩、方令孺、丁山、姜忠奎、张煦、沈从文等, 担任各门功课主讲,可谓名家云集,阵容强大,在当时国内文坛颇有影响。 闻一多最初赁屋于大学路,在学校的斜对面。

因楼下一层光线很暗,旋即搬到了汇泉,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即是沙滩。他到学校,必经梁实秋家门,时常两人同行,鱼山路、大学路都是起伏的山路,二人扶手杖而行。

青岛有日本人开的“吴服店”,经营日式“和服”,闻一多以其宽袍大袖有中国古风,便买了一套来穿。 在汇泉住了不到一年,他把妻、子送回湖北老家,自己孤处海隅。

海风呼啸,有些凄凉,于是搬到了学校东北方的第八校舍,是孤零零的一座二层小楼(今“一多楼”),面对着一座坟山。楼上有一套房, 内外两间由他住,楼下,起初住着黄际遇,以后由游国恩住。

闻一多故居正面 闻一多故居侧面 闻一多在中文系讲授《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国诗歌》等课程。教学中备课充分,考证翔实,不囿旧规,富有创见,很受欢迎。

在《名著选读》课堂上,他讲龚定庵的诗,但也讲阮大铖的诗,使学生们惊异。 在教课之外,他研究杜甫,又认为要研究杜诗就要研究唐诗,他积累资料,写了唐代诗人列传,并进一步研究《诗经》。

他在青岛的研究成果,收在了《匡斋尺牍》中。 来青以前,闻一多已停止了新诗的写作,在青岛期间,由于徐志摩一再催他写诗,他终于为《诗刊》写了《奇迹》一诗。

徐志摩认为“闻一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出了‘奇迹’”。 闻一多十分爱才,对学生独创性意见十分重视。

著名诗人臧克家就是一多先生独具慧眼,招至门下的学生,在闻一多先生的帮助下,臧克家在学生时代就以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而一跃登上中国文坛。他从前的学生陈梦家,在他的培养下已在《新月》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诗。

陈梦家在青岛编了一本《新月诗选》,是新文学史上“新月派”的代表性诗集。 1932年爆发了学生罢课斗争,作为文学院院长,闻一多是被攻击的对象之一。

教育部要求处理罢课中为首的学生,在校务委员会上闻一多以“挥泪斩马谡”的心境同意开除学生,引起学生的不满。1932年夏,他离开了青岛。

1950年山东大学将校内的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1984年,海洋大学又在楼前建了花坛,中间立碑,上有闻一多塑像。碑文由他当年的学生、诗人臧克家撰并书,写道:“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闻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

……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