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时候提出婉约派与豪放派这两个派别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豪放派 ;。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2.姜夔是哪个派别的,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另: 姜夔交游多为名人,四诗翁其三多赏其诗词。 应当是江湖诗风的奠基人之一,《江湖集》收其诗。所作《诗说》多精至之论,严羽以前,无以为过。 其词清空,《宋词通论》许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书法)、等。 详见 姜夔对清空、骚雅的贡献。 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 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张炎《词源》中谈到了两种类型的清空,一种以苏轼为代表,另一种以姜夔为代表。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诗为词,指出宋词向上的一路。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显著的差异。 苏轼蔑弃一切法度,把词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陈师道说他“以诗为词”,李清照则批评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 这种不够本色的词风在南宋初中期成为词坛的主流。其时词品迅速的提高,而词却朝着非本色化的方向越走越远。 直到姜夔登上词坛,这种风气才有所改变。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 姜夔论词的资料不多,涉及到词的字面、句法和章法,还有超越这些具体法度的活法。此后,吴文英、沈义父又提出了一种质实的词法,即选曲填词、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法度。 质实与清空都是一种化用才学的法度,程度上有高低之分,但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张炎就是以沈义父的质实为基础构建清空的。 他把这种浅易平实的词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极要用工,旬锻月炼中,看到了法度背后的自然而然;从不蹈袭前人语意中,发现了清空中的意趣;从簸弄风月、陶写性情中,悟出了风月之外的骚雅。后来陆辅之《词旨》传张炎词法,说《词源》指迷之要,尽在清空。 而这种清空词法包括清真词的典丽、白石词的骚雅、梦窗词的字面和梅溪词的句法,类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从词法的取去上融通了江湖词派内部的两种创作风格。 宋词以“骚雅”为审美理想,这是由词体的特质决定的。词原名曲子词,所谓的曲子就是从西域各国传入的燕乐。 这种胡夷里巷的俗乐,以其娱人娱己,导欲助淫的独特魅力流行极广。但是燕乐并不是专为词体而专设的,它也不需要借助词体而流传。 隋唐时代的曲子和词之间多有龃龉,有些词就是当时的歌诗,如李益、李贺的歌诗,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甚或天下以为歌词;而绝大部分词是各行各业的人歌唱他们的生活,敦煌曲子词内容庞杂,题材丰富,涉及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宏开境域,凡百涵容,无所不至。”(任二北《敦煌曲子初探》)这些所谓的“词”,只不过借用曲子的调便于记诵而已。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雅词选集,它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花间集》所选体裁多为小令;内容以言情为主,其他题材也是从言情派生出来的。 这些“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和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诗客曲子词,不仅适合于歌唱,还具有主题专一情感丰富、言情小词归诸雅正的特点。遗憾的是入宋以后,纵欲享乐,不思进取之风大炽。 荡子思妇变成了狎客妓女,狂嫖豪赌取代了春闺秋怨。柳永的闺门淫亵、羁旅狎妓之词风靡天下,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这些文人士大夫词也和民间俗词一样的品位低下。究其缘由,主要是由词乐淫靡所致。 柳永以后的词人,往往舍词乐而论词。苏轼引诗而济词,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充实了词的情感内容,指出宋词诗化的道路。 这种以诗为词之风到南宋辛弃疾时达到高潮。辛弃疾词器大声宏,借助诗歌的手法达到了情感的骚雅。 姜夔恪守法度,用言情咏物、节序风物等近俗的题材,通过比兴寄托、咏物吟志等常用的抒情方式,也达到了词意的骚雅。 根据张炎《词源》对清空、骚雅的描述,姜夔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脱胎于辛弃疾。 和苏辛不同的是姜夔把词的创作纳入一定的法度。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 3.16.姜夔词作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姜夔词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吴文英词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张炎的词作和词论;“四灵派”诗人的艺术追求和诗歌特点;文天祥等人的抒情纪实**国文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张炎的词作和词论。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一节 姜夔等骚雅派词人及其他 一、骚雅派 “骚”指继承〈离骚〉式的以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主观性描写为主要目的的抒情传统上,注重写心境;“雅”指他们以雅为美学理想,反俚俗、反浅薄、反直露、反狂怪、反浮艳、反豪放等。 二、姜夔 内容:抒发流落江湖当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思想,如〈扬州慢〉(淮作名都);写羁旅生活,抒发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如〈庆宫春〉(双桨莼波)。 艺术:清空。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 表现手法:善于提空描写,不染尘埃,不着色相,如〈暗香〉与〈疏影〉;善于将各种题材和感情聚拢于同意的风格中,如〈扬州慢〉以清笔写浓愁,〈长亭怨慢〉(渐吹尽)以健笔写柔情;善于锤炼语言,瘦影健劲,如善于用“冷“字写通感;善于情景交融,意境深幽清空,如〈点绛唇〉(燕雁无心)。 三、吴文英 内容:以情天恨海、文期酒会、抒发自己缠绵缱绻的情怀和落魄失意的情绪为主题的作品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也有感时伤世内容。 艺术:骚雅。 表现手法上与姜夔不同,倾向于质实。善于用秾艳凝涩的字面、绵密曲折的结构、奇丽凄迷的境界、缠绵沉挚的情感著称。对结构与意境的处理。 由于吴文英在作词时太重抒发自己深微窈冥、难以言传的心绪,而不太注重读者的可接受性,所以他在结构的安排上常以心理发展和感情逻辑为线索,打破时空的正常理性顺序,打碎人物、事件、景物的完整形象,并将这一片片被打碎的形象作为自己表情的工具与媒介。这样就使得词的结构变得深曲难测,意境变得凄迷朦胧,反而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四、王沂孙 王沂孙。咏物词。意境深幽,但过于隐晦。 张炎的词论:〈词源〉谈及音律、批评等,以姜夔为宗,讲究骚雅清空。 张炎的词:故国之思,但缺少姜夔的刚劲,而更多凄凉呜咽。 五、刘辰翁、蒋捷 刘辰翁:爱国词,风格清新明朗,豪放。 蒋捷:故国之思,成就最高的是清新疏朗的白描之作,如〈虞美人·听雨〉。 4.说宋代词人姜夔风格“清空”,是什么意思啊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张炎《词源》中谈到了两种类型的清空,一种以苏轼为代表,另一种以姜夔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诗为词,指出宋词向上的一路。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显著的差异。苏轼蔑弃一切法度,把词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陈师道说他“以诗为词”,李清照则批评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这种不够本色的词风在南宋初中期成为词坛的主流。其时词品迅速的提高,而词却朝着非本色化的方向越走越远。直到姜夔登上词坛,这种风气才有所改变。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姜夔论词的资料不多,涉及到词的字面、句法和章法,还有超越这些具体法度的活法。 姜夔把词的创作纳入一定的法度。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现出雅正的情感。他从词体的特征出发,因势而利导,随俗而雅化,使清空与骚雅连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宋人以才学为词,抒发的情感比较空泛。沦落江湖,远离政治风波,使江湖词人抒发的情感多是一种清雅的意趣。姜夔词的情感是孤云野飞、去留无迹的意趣,由于它无所定指,以致《暗香》《疏影》的主题千余年来尚无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