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派

1.余传棚的《唐宋词流派研究》简介

余传棚先生《唐宋词流派研究》的问世,是唐宋词流派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从流派角度切入研究唐宋词,是近年来词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成果累累。其中既有对唐宋词史上某一流派的细致考察,又有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所有流派的综合描述。余先生新著实际上是关于唐宋词流派研究的研究。全书以唐宋词流派及有关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有破有立,建构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与前人的单一流派研究相比,有全局与局部之别;与前人的所有流派综合描述相较,有纲要与全景之分。余著重心不在细致描述流派的面貌,而在提纲挈领,着力勾勒流派发展的线索脉络。余先生书中绪言有云:“烛微知著,始称有识;由显索隐,方见深心。”移以相衡,其书足以当之。

目录

第一章 前流派词索隐(代绪言)

一、敦煌民间词的逻辑指向

二、隋唐文人词的历史走向

第二章 花间词派评辨

一、花间词派不宜又名西蜀词派

二、花间词派的创作纲领见于《花间集序》

三、花间词派的主导风格是柔靡绮丽

四、花间词派创立“艳科”传统功大于过

第三章 南唐词派定位

一、南唐词派与花间词派同源异流

. 二、南唐词派的主导风格是哀婉凄丽

三、南唐词派直接开启婉约词派

第四章 婉约词派究真

一、婉约词派之时空界定不宜过泛

二、婉约词派主导风格是清切婉丽

三、婉约词派之功过是非评判宜允

第五章 颓放词派探微

一、颓放词派的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二、颓放词派的主导风格是颓靡放逸

三、颓放词派有过有功,芝大于过

第六章 豪放词派质实

一、豪放词派为抗争颓放词派而兴

二、豪放词派风格由苏辛主导

三、豪放词派分苏、辛二派

第七章 雅正词派正名

一、雅正词派名从何出

二、雅正词派得失何在

三、雅正词派亦能分派

第八章 唐宋词派鸟瞰(代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总跋

2.以定义形式归纳宋辽金时期的诗歌流派特色

中国宋辽金时期文学流派及其特色: 1.二刘 北宋文学家刘敞、刘攽兄弟的并称。

刘敞善制诏,刘攽则通史学,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影响更大。诗作方面,刘敞诗较为呆板,刘攽诗则较为工练。

“二刘”博学多才,为文敏赡,世人注目。 2.二安 宋词人辛弃疾、李清照的并称。

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 易安 居士,故称。“二安”分别是宋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在宋词创作上都有突出的地位。

辛词大都抒写抗敌报国的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揭露和批判,慷慨悲壮,笔力雄健,风格豪放。李词前期多写闺情及悠闲生活,后期则有辞乡别土、国破家亡的悲伤,语言清丽,含蓄深沉。

3.二晏 宋初的晏殊、晏几道父子,二人皆以词名,世称“二晏”,或称“大小晏”。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没有俗艳轻薄,在词作的发展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生平富贵之态,小晏则是以凄婉低徊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4.二窗 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词集为《草窗词》,后人论词常以“二窗”并称。“二窗”深受南宋末衰靡词风影响,多咏物、应酬之作,很少接触社会现实,但却讲究字句工丽,音调和谐。

两人词风又各有特点:吴词晦涩、琐屑;周词凄楚、沉重。吴文英的词作较为丰富,影响也大;周密身处宋、元之际,晚年篇什也有国破城春之哀,但多散失。

5.九僧 北宋初诗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的并称。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国朝浮屠以诗名于世者九人,故时有集号《九僧诗》。”

“九僧”不满西昆体,彼此唱和,互相影响,形成一股势力。其诗大多精思锤炼,不象杨亿辈浮华艳丽。

但九人皆推崇晚唐贾岛、姚合,追求清苦、幽僻的格调,所写又大多是日常生活琐事,多寒峻色彩,成就与影响都很小。 6.晏欧 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的并称。

二人词作多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表现男女恋情,符合宋词幽隐深约的传统审美风格。 7. 三苏 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三人。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条:“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都是北宋诗**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散文风格雄健流畅,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和“唐宋十大家”之中。 8.元佑体 指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诗风。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元祐体,苏黄陈诸公。”但他们的诗风并不相同。

其中黄庭坚、陈师道的诗作集中反映了江西派诗歌特点,而苏轼的诗作却别具风格。 9.中兴四大诗人 指南宋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

又称四人又合称“尤杨范陆”。四人诗歌有反映民生疾苦、批判屈节投降之作,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又能摆脱早年所受江西诗派的影响,风格清闲明丽,流畅豪放。

其中,陆游成就最大,推为南渡诗人之冠。尤袤作品多已散佚。

杨万里和范成大都写过不少具有爱国思想和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四人中,尤诗平淡隽永,杨诗坦率自然,范诗清闲温润,陆诗激壮悲凉。

10.永嘉四灵 南宋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的并称。四人字中都带有一个“灵”字,而且都是浙江永嘉人,故有此称。

“四灵”反对江西诗派,走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也比较单薄,只有少数诗写到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

其山水诗,思想平平,而语言却自然圆熟,风格清闲淡远,写景不露斧凿痕迹,较能纠正江西派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四灵”中,赵师秀成就较大。

11.苏门六君子 指北宋苏轼门下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秦观、李廌六人。但“六君子”文学见解并不一致,作品成就和风格也不相同。

黄庭坚等五人以诗词为主,李廌则以文见长,成就和影响在“六君子”中最小。后有《苏门六君子文粹》传世。

参见“苏门四学士“条。 12.苏门四学士 指北宋苏轼门下四个文学家。

《宋史•文苑•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四学士”并没有继承苏轼的艺术风格,各人艺术成就和风格也不相同。

秦观以词著称;张耒以诗见长;黄庭坚诗、词在当时都有大名,在宋文坛上有很大影响;晁补之原以散文受知于苏轼,后写诗词,皆无出色的作品。其中,秦观的词和张耒的诗成就较为突出。

秦词以写情见长,又有身世之感,属婉约一派。张诗对社会矛盾有所反映,风格平易舒坦,同黄庭坚的搜奇抉怪的作风大不相同。

在宋诗中颇具特色。 12.苏辛 指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苏、辛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题材,冲破音律束缚,在宋词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明王世贞《艺 卮言》:“词至辛稼轩而变,其源实自苏长公。”

二人词风豪迈奔放,纵横慷慨。苏词于豪放中含有旷达、飘逸及超尘绝俗的幻想和人生如梦的虚无色彩;辛。

3.求各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感受

美,特别是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宋词派。

最早的是《诗经》,他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的诗词基础,但是以民歌为主,辞风质朴。然后是楚辞,代表人是屈原,辞风悲伤而优美。诗歌的最高峰是唐诗,代表人很多,如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王昌龄。。.唐诗的辞风混杂,有写实,有抒情,有婉约,有批判。词的最高峰是宋词,宋词的魅力无与伦比,他是中华古典文学的一个里程碑,那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著名词人,如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李清照和柳永,这个时期的辞风也分两种,一种是豪放,一种是婉约。简单来说,中华诗词,可直抒心意,可借物托情。

4.豪放词的发展过程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