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宋词的文章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 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 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 飘零酒一杯。 2.【带诗词的作文600字要散文】1我喜欢的诗词风景 周佳琦滚滚波涛,流去的是虚华的浑浊,幽幽薄雾笼罩的是刺目的丑与恶,惟有匆匆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人生的精华.回想起几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一位位诗人创作的篇篇不朽的佳作,一句句诗激励着几代人的梦想,而最神圣的诗词中,有着我最喜欢的那道绝美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描述了塞外大漠一种怎样的壮丽?落日圆混,红色浸染了天边,天空中明净似潭秋水,无边无限的大漠孤寂壮美,落日的余光刺得人眼迷茫,心里却是永恒.走着,看着,踏在大漠雄浑的脊背上,聆听她脉博的声音.偶尔,不知是从哪里冒出了一缕炊烟,平缓的,安然的直冲云宵.夜暮还没降临,那边已出现了启明星.大漠啊!大漠啊!孤烟、长河、落日,总给人一种凄凉、悲伤、孤寂而又不缺乏坦然、雄浑、壮美的感觉.“采菊档篱下,悠然见南山”.山环绕着水,水环绕着山,住所前生意盎然,不知是哪个季节,不知是什么年代,但是知道那份无与伦比的悠闲,自在.万物蓬勃地生长着,长到了篱笆旁,菊好像喜爱这里,竟也生长在篱笆旁,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有着诗情.更远望去,更不乏绝美,一座大山忽然出现在眼前,淡淡的心情缠绕着淡淡的风景,淡淡的风景缠绕着淡淡的思绪与诗情.菊花、东篱、南山,总给人一种甜淡、舒适而又不缺乏诗情的感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节大概是秋天吧!桥上只有诗人独自徘徊,不知去向何方,似乎秋风也这般冰冷的冻伤记忆,万物都凋零了,包括那藤、那树,夕阳的余辉爱抚着一切,照在溪水里那样苍白无力.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叫痛了心灵,那是谁家的故园啊!安详地冒着炊烟,路还是那条路,如今牵着瘦马,将走向何方,敢问哪里来的淡淡的哀愁、忧伤与迷茫!哦,我喜欢的绝美诗词风景.点评:人生也如一首首诗词,平平仄仄,但总有一处风景另我们回味无穷,百看不厌.诗人用诗词歌赋诠释自己的人生,作者用诗词里的风景阐释自己的心绪.作者用散文的笔法,让诗词中风景,情境再现,给人更充实感.2诗词中的风景 人生何处去 诗人用心去读风景,心境合一,山光水色便散发着人文的气息.“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无形的烟雾变成了有形的屏障,一个“织”字将变幻无常、轻盈的暮气变的凝重,滞泻,烟雾转化为一张无法穿透的网,让人感受窒息的绝望和孤独;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散发出袭人的寒气,翠绿得让人冷和寒.而感受到隔绝和寒冷的人正是孤楼上的“愁”客.“愁”是泛泛的情感,思离别是愁,思山河破碎是愁,思仕途坎坷,世道炎凉也是愁.只有被“愁”所笼罩的人才能从自然中读到这样的风景. 孤独,孤独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愁”眼看世界,一物一景弥漫着“愁”的气息,构成了诗词中伤感的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漂泊者身心疲惫时最能产生共鸣的风景,是夜半客船里走下的孤独游子内心的画卷:没有光明(月落)、凄惨(乌啼)、透心的寒意(霜满天),万物失去了活力和生气,一切被“愁”---漂泊之愁所吞噬.漂泊是精神上的漂泊,当精神无法寄托,“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李百药;而精神一旦得以解脱,“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 ---李百药.当精神虚缈,身体困顿,人生之旅处在茫然之中,心灵就会发出滴血的“愁”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精神累了,象藤、树、鸦;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鸦是昏鸦,失去了活力;道是荒凉的古道,不知通向何方,马是体弱无力的嬴马,再也无力负重,一切在这里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希望,人生何去何从.这是幅刻在心灵里凄凉、悲苍的图画,枯,老,昏,古,瘦字字震撼,让人悲泪欲出;而在心灵的最深处是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影子,那里是精神和身体的港湾.当愁思迸发,二幅画卷同时展现在眼前,悲凉是主旋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同样是二幅画卷,同样是悲凉中的温馨,但这里漂泊人在经历了绝望后,终于有了归宿.虽然天色将晚,山路依然漫长;寒风刺骨,雪中小屋冰冷无生气,但总算有了一处避风雪的地方.“风雪夜归人”多么幸运,温馨.柳永对漂泊的风景注释得更清楚,心有漂泊感,睹物而思情:“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那么漂泊之后的归宿是什么样的,杜甫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人的归属充满生机、活力,无论是经历千年寒雪,还是万里行船的磨难,都可以在这里安息.绝句里的屋子就是杜甫渴望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那时 你淋漓着江南的小雨 穿着篾草织的蓑衣 挽着的裤脚刚好在膝盖以下 裤子上的碎花落在花鞋上许多 一片春愁的日子里 湿软的泥土沾染着你的脚背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季节中 你含苞欲放的身体散发着油菜花的清香 摇曳的背影调和漫山遍野娇滴滴的花黄 我最近总是想抒情 不知道怎么了 望着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丁星雨点 似乎还有几片雪花胡乱飞舞 这种想法越发凝重 它动我没动 我说的是雨点雪花和那个被心思锁住 在三四肋骨间跳动的器官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断云收 篱笆上斜挂的蓑衣面对木屋窗前的留影 轻轻的漏下余存的雨水 仿佛心思 一滴一滴 深院静 小亭空 多想风雨再起 你去撑起一把油纸伞 踩着春泥 在风里 在雨里 撑得相思 飘散飘散着久远 飘散着凄迷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那时 你是长大了的你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我说这不是江南是粉巷 你的眼神没有了那时的清澈 你笑 笑得好招摇 我说江南是一幅画 花残杏小 燕飞水绕 柳絮和风细雨一起飘飘 你说江南其实更是一种心境 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说哪个qing 你说晴朗的晴 水清则无鱼 浴池中 蓝瓦瓦冒着气泡的水里 泡着的永远不是鱼 《廊桥遗梦》中的那座廊桥下没有水 没有水便没有鱼和欲望 什么是欲望 欲望就是看着那座廊桥下丛生的杂草 想那片乱草中可以有清澈的水然后再有鱼 草虽纷乱 却有情 你若在其中走过或者搭过帐篷什么的 草也会让你不已温馨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杏花村馆酒旗风 举杯换盏间。 眉宇间既有江南女子的绕指柔情 也有西北大漠的悲伧豪迈 既能醉里挑灯看剑 也能似花还似非花 看着你真的长大了 无所不能 我说我走了 人将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相处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 在不远不近的距离微笑着 看着对方想着江南 雨中蓑衣还在 风中纸伞斜斜 人去也。 4.有关唐诗宋词的作文与生命相遇——读苏轼《东栏梨花》作者:陈楚周 一首诗的优劣,并不取决于该诗篇幅的长短!苏轼诗《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短短二十八个字,却成就了千古名篇!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作者在下笔之前灵魂已有着深深的触动,换一种说法,即苏子之生命与整个大自然之生命不期而遇。 东栏一株梨花仅仅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小小个体,苏子望梨花而有感,也仅仅是一刹的触动;但这两者又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和表层的、肤浅的一时感觉。 “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纷飞”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幅春已深的景象,“花满城”更是一语道出整个大自然的消息。 春深意味着春去,极盛意味着衰败,因此,传统文人对春有着深深的眷恋和嗟叹。 惜春之吟多矣,不乏佳作,自然也不乏劣作。苏子惜春,以“人生”与“春深”碰撞,有着深深的生命之体悟——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问题是:作者对于生命为什么有这样的体悟,这种体悟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苏轼诗文的评论者好以“贬谪”(或“外放”),即“官场失意,仕途多舛”来诠释苏轼诗文中流露的伤感、惆怅。苏轼于“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放是否有官场失意之感?笔者认为:回答是肯定的。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该句引用汉文帝派冯唐持节到云中重新起用魏尚为云中郡守这个典故寄寓自己希望早日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换成大白话,即“朝廷什么时候派使者来宣布对我的再次重用呢?”,在苏轼身上,官场的失意之感由此可见一斑。《东栏梨花》一诗创作于苏轼外放徐州期间,正值他离任密州不久,而此时他已年逾不惑,自称“老夫”,自然对自己的仕途、人生有着隐隐的担忧,从而感叹时不我待,人生其短。 而实际上,仅仅以“官场失意,仕途多舛”来诠释苏轼的感伤、惆怅,乃至诠释他对生命的体悟,那是很危险的,很偏狭、浅薄的——它容易让人误以为苏轼是个一心慕求高位的“禄蠹”。宋神宗朝三位文坛奇才——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于官位不太用心,于功业特别在意”。 王安石早年于地方任上政绩颇丰,名声大震,却多次拒绝上级提拔;司马光于王安石为相期间自请外放,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编撰《资治通鉴》上;苏轼和司马光一样强烈反对新法,最终也自请外放,先后到过杭、密、徐、湖等州任职。苏轼在地方任上每到一处都造福一方,不见得有非到中央任职才能实现其抱负的想法。 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在密州捕煌抗旱,缉拿群盗;在徐州抗洪救灾并未有屈才之怨,消极之举。可见,苏轼为官志在功业,不在职位。 年逾不惑,而功业未成,自有来自生命价值方面的隐忧,而最直接、最容易挑拨那根生命价值之弦的便是“时光”。 苏子目睹东栏一株梨花,为《东栏梨花》诗一首,该诗却有那么大的感染力、震撼力,实在是因为苏子以生命写诗,一刹那的触动以整个人生为依托;而梨花也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体,她以整个春天、整个大自然为背景,是整个大背景的显现。 苏子目睹东栏一株梨花,猝然与他的生命相遇。 5.~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那时 你淋漓着江南的小雨 穿着篾草织的蓑衣 挽着的裤脚刚好在膝盖以下 裤子上的碎花落在花鞋上许多 一片春愁的日子里 湿软的泥土沾染着你的脚背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季节中 你含苞欲放的身体散发着油菜花的清香 摇曳的背影调和漫山遍野娇滴滴的花黄 我最近总是想抒情 不知道怎么了 望着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丁星雨点 似乎还有几片雪花胡乱飞舞 这种想法越发凝重 它动我没动 我说的是雨点雪花和那个被心思锁住 在三四肋骨间跳动的器官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断云收 篱笆上斜挂的蓑衣面对木屋窗前的留影 轻轻的漏下余存的雨水 仿佛心思 一滴一滴 深院静 小亭空 多想风雨再起 你去撑起一把油纸伞 踩着春泥 在风里 在雨里 撑得相思 飘散飘散着久远 飘散着凄迷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那时 你是长大了的你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我说这不是江南是粉巷 你的眼神没有了那时的清澈 你笑 笑得好招摇 我说江南是一幅画 花残杏小 燕飞水绕 柳絮和风细雨一起飘飘 你说江南其实更是一种心境 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说哪个qing 你说晴朗的晴 水清则无鱼 浴池中 蓝瓦瓦冒着气泡的水里 泡着的永远不是鱼 《廊桥遗梦》中的那座廊桥下没有水 没有水便没有鱼和欲望 什么是欲望 欲望就是看着那座廊桥下丛生的杂草 想那片乱草中可以有清澈的水然后再有鱼 草虽纷乱 却有情 你若在其中走过或者搭过帐篷什么的 草也会让你不已温馨 我在宋词中见过你 杏花村馆酒旗风 举杯换盏间。 眉宇间既有江南女子的绕指柔情 也有西北大漠的悲伧豪迈 既能醉里挑灯看剑 也能似花还似非花 看着你真的长大了 无所不能 我说我走了 人将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相处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 在不远不近的距离微笑着 看着对方想着江南 雨中蓑衣还在 风中纸伞斜斜 人去也 6.【谁知道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唐诗宋词”塑造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民族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并融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又如李白的诗歌,在充分表现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洋溢着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等.每当我们读起这些诗句,无不热血沸腾,深受感染.如果能再了解一些李白的生平思想,那就更好了.再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有了解了北南宋时期国家破败、家园沦丧、爱国志士满怀爱国情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特定历史状况,以及岳飞的生平思想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位爱国将领内心深处那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民族情怀,进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并转化为自己的民族情操和民族文化素养.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 朗读 → 朗诵 → 吟诵.一定要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雅”了点,“和”了点,“儒”了些.随着“唐诗宋词”的感受、感染、感悟及民族情感蕴蓄的加深,特别是更高层次的民族情感素质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所培养出来的文化素质将释放为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能量,获得意想不到的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具有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更会在获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享受着身为华夏子孙为国献力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和幸福,那是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7.以宋词为话题的作文我喜欢宋词!便经常走进宋词。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豪放着的激昂,明白了缠绵中的婉约。 走进宋词,我明白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顽皮,也明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苏轼的苦闷,哀伤了李清照的凄婉,品味了柳永的细腻。 走进宋词,便也就走进了词人。 词人的一喜一忧,一离一聚,一生一死,一情一爱,一心一意都在词中展露无疑。 苏轼泛舟赤壁,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赤壁怀古》,词风豪放却蕴含哲理,苏轼定是一个性情刚直,正气浩然的词人吧,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雄放的词来?然而当我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又惊讶于他凝重的思想,多情的笔调,理性的眼光。 走进宋词,便走进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虎肉,笑谈渴饮凶奴血”的精忠;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走进宋词,便走进 “愿我如水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完美爱情。 宋词是宝,宋词是我们身心修养的一部分。走进宋词,我们的心将越来越美,我的思想也将越来越成熟。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宋词。 8.我眼中的唐诗宋词作文唐诗宋词风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们诗词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高峰。 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星光灿烂的诗坛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让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让我心酸;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我启迪…… 宋代词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悲叹过心疲气短的穷途末路……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向往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短而精炼,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迷人皎洁的汉宫秋月令我心驰神往,倾国倾城的燕瘦环肥使我魂牵梦绕…… 唐诗宋词那或雄壮或惆怅的意境是否让你身临其境?唐诗宋词那或勉励或警示的言语是否让你有所感悟?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读到唐诗宋词,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宋词,是你,在我心头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