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秋思的诗句

1.关于秋思的古诗

关于秋思的古诗很多,总体上,中国古代的古诗多以悲秋为传统,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乐观的诗歌。

其中诗名为秋思的就不少了。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南北朝萧悫秋思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秋思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鲍溶秋思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唐杜牧秋思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唐黄滔秋思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唐李白秋思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唐李白秋思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 思(唐)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如果认真读就会发现这些古诗多被赋予悲情,这是古代秋思题材的普遍意义上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刘禹锡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在这两首里面就对秋天表现出很积极的情感,当然这些, 也是作者人格的写照就是了。

2.写秋思的诗句有哪些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南北朝 萧悫 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 白居易 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 鲍溶 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唐 杜牧 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唐 黄滔 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唐 李白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 李白 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秋 思(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

4.描写秋思的诗句编写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南北朝 萧悫 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白居易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 白居易 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 鲍溶 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唐 杜牧 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唐 黄滔 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唐 李白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 李白 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等等.。

5.秋思的诗句的意思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秋思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秋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秋思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秋思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秋思 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秋思许浑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秋思王昌龄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6.【张籍秋思的写诗背景】

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

7.搜集古人描写秋天的诗句,探访古人的“秋思”

古人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很多,但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其他的还有: 1.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11.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汉·刘彻《秋风辞》)12.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13.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14.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15.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 南朝齐·萧悫《秋思》)16.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17.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18.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 南朝梁·范云《别诗》 )19.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 20.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1.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22.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23.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4,.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25.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 唐·李颀《望秦川》) 26.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27.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28.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9.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30.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31.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3.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34.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 唐·杜甫《秋兴八首》 ) 35.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36.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37.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 唐·杜甫《月》) 38.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40.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41.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42.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43.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 44.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 唐·白居易《司马宅》) 45.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46.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秋词二首》)。

8.我知道《秋思》这首古诗的意思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家书,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多. 怕匆匆忙忙的写不完, 送信的人刚要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信,看有没有忘写的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诗.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素称为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可见其语言凝炼的程度. 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副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有这些,都是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 前三句用名词缀和,造成富有内涵的意象叠加,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 枯藤、老树、昏鸦”,表现了昏暗的物象.“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清雅温馨的物象.古道、西风瘦马,是前两句的补充和发挥,“断肠人在天涯,”是所要表述的全部感情涵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